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李良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1):104-106
研究生教育成本补偿是当前研究生收费制度改革必然趋势。研究生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是一种消费投资,理应实行成本补偿。对研究生教育实行成本补偿,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维护教育公平,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系统设计、实践三个维度,综述了全国“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学术研讨会的专家报告和代表研讨内容,认为质量保障理论是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石,科学合理的系统设计是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先导;培养单位的质量保障实践是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质量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是保障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础和根本。针对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在控制论指导下,从研究生生源选拔开始进行“超前式”前馈控制,对培养过程进行“试点化”实时控制,并通过“预输出”方式实现研究生输出质量的反馈控制,从整体、宏观的角度保证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的控制效果,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校本教研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校本”,其英文是“School-based”,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去年8 ̄9月,我到英国学习,对英国中小学校的校本教研有了直接了解。一、英国校本教研的意识1.专家的理论探讨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改进”是其主要特征,它既要解决学校存在的种种问题,也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有鉴于此,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英国著名教育专家埃利奥特(J·E…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上海交通大学秉持“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和学校治理的“三大转变”来改革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和基本原则,通过做好学科建设、导师选聘和提高论文水平这几个重要方面的工作,保障并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形成了研究生教育质量全过程监控体系和全员育人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作为教学业务管理基层组织的教研组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科发展的平台;而作为教研“总管”的教研组长,要对教研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担负起责任,做好“主管”工作。  相似文献   

7.
以广东省某“985工程”建设大学的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编量表和问卷开展实证研究,从“政府引导”、“社会协作”、“高校管理”、“学生参与”四方面质量保障措施出发,分析各质量保障要素对研究生教育的“可靠性”、“响应性”、“声誉性”、“关怀性”四方面质量特征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社会协作”、“高校管理”、“学生参与”三方面质量保障要素对研究生教育总体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校管理”对“可靠性”和“关怀性”质量特征的影响较大;“学生参与”对“响应性”质量特征的影响较大;但各质量保障要素对“声誉性”质量特征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管理的三大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现代教育体系,必须构建现代教育管理体系。现代教育管理体系需要实现三大变革:一、在教育管理目标上,追寻人本。具体包括教育本质的回归———从知识的传递到人才资源开发;学校职能的转轨———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课堂功能的转变———让学生焕发出生命活力;师生角色的转换———由从属性关系到平等合作关系。二、在教育管理主体上,走向校本。教育管理从“国本”走向“校本”,涉及到校本研究、校本发展、校本课程、校本培训和校本管理诸方面。校本的实施,校本研究是起点,校本发展是目的,校本课程是核心,校本培训是动力,校本管理是基…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体验调查是"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育质量保障方式,旨在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持续改善和提高提供以证据为基础的决策支持。英国研究生体验调查涉及研究生教育的各个方面,具体执行主要由各参与高校负责。其启示是:应培育和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文化,强化研究生在教育质量保障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研究生参与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拓展研究生参与教育质量保障的渠道;开发设计全国研究生参与教育质量评价的工具和信息共享平台,增强不同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生均教育成本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高等学校职能和会计科目管理区分成本对象,根据配比原则可将高等学校成本分为教育成本、科研成本、社会服务成本和“杂项成本”四类。在确定“杂项成本”、科研成本和各类奖助学金不属于研究生教育成本之后,我们发现目前国内课程学习阶段的研究生生均教育成本与本科生接近,没有倍数差别,可以按1:1考虑;研究阶段研究生生均教育成本为0。如果采用成本补偿理论作为学费定价的理论基础,按同样补偿比例研究生和本科生学费应当基本接近。比较研究支持了这一结论。此外,成本分析表明生均教育成本并不一定随教育级别的提高而提高,研究生教育成本可能低于本科生教育成本。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们所要关注的不仅是教育机会的均等,更要关注教育过程的平等。因此,班级建设中“柔性”管理策略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领域中主导的价值诉求,已经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班级“柔性”管理的缺失,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此举与教育无益,与学生有害。本文试图运用相关的教育理论,并结合自己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实际,对当前在新课改背景下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现状进行分析,是以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刘鹏翔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2):19-20,74
"和谐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与目标。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谐教育"亦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的"和谐教育"主要体现在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的结合,应培养出既有较强技术能力又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技术人文主义者"。  相似文献   

13.
教育技术之"道"探讨的是教育技术发展变化的必然性,也可以说是教育技术发展变化的过程,还可以说是教育技术发展变化的内部矛盾,总括为教育技术之规律。文章通过对"道"的解读引出教育技术之"道",并继而挖掘研究教育技术之"道"的意义与价值。研究教育技术之"道"不是以具体的教育技术学知识产出为目的,而是为了提高教育技术研究者的"心智",进而有重建教育技术学科理论体系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简单说来,开放教育就是将教育资源开放出来,供学习者自由参考和学习。开放教育包含两个方面的理念:学习资源的共享和学习者的自由选择。地方院校师范类专业构建开放教育体系,是培养服务地方教育的高水平师资和节约教育成本的客观需要,并且在科技水平日益发达的今天也具有现实可行性。哈尔滨学院在此方面进行了广泛地探讨,并在2013版培养方案中体现出来,如增加可选择性课程的分量、凝练专业方向课程、整合教师教育平台课程等。实践证明,师范类专业构建开放教育体系不仅能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还能有效增大学生的选择空间,但在此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5.
提升课堂活力,打造"品质课堂",是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面对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学习者学习方式多元化选择的转型需要和行动方向。"品质课堂"是通过高品位教学支持服务推动学习者最佳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性。建设"品质课堂"需要从构建一支复合型师资队伍、展开精细化教学设计、打造"线上线下"多元化课堂、建设双向互动智能化学习管理平台、提供高品质的视频文本类教学资源入手,以营造一流的学习环境来充分满足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多元化选择,提高学习者学习成效,保证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提高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质量,必须坚持高等教育的有效增长,把握“适度”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教育投入体制;大力实施创新教育;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快专业建设和改造步伐;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构建与多元化质量观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加剧了不同地区、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群间在社会发展层面的种种差距,产生"数字鸿沟";但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也带来弥合鸿沟的机遇。"数字减贫"的政策和规划,一般通过教育来实现,多着眼于应用"数字化"促进知识共享、降低教育成本等方面。但"数字减贫"的有效推进,需要立足于教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立体视角,建立完善的机制加以促进。这些政策、规划和相关研究正日益由纯粹的经济学、信息学分析转向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和教育学的跨学科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与“教育”是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一对辩证范畴,对于二者内涵与外延的探讨,是教育哲学界的一个永恒课题。笔者在对生活与教育作哲学思考的基础上,对二者含义进行了诠释:生活是意义生命的存在、更新与延续历程,教育是对生命意义的引导,而对积极生命意义的追寻是本真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三生教育”之“意义”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生教育”将教育的价值转向人的生命完善与生存、生活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逐渐凸显出其“意义”与价值:在理论创新上,它深化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丰富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提升了素质教育理论的理念以及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在实践上,它在建立教育科学发展观、统合教育目的与教育过程、联系书本知识与学生生命实际以及沟通学生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共同体强调社区教育主体之间的合作协调,成都郫筒小学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在学校、家庭、城乡社区联合实施“明日之星”表彰机制,实践教育共同体下的赏识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该实践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学生是整个社区的义务的认识,掀开了素质教育的新篇章,验证了城乡统筹在促进城乡未成年人受教育质量同质化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