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试论受众本位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众是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接受者,也是整个传播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对受众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模式和传播效果,也影响到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我国媒体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忽视受众的情况,从80年代起,人们逐渐认识到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十几年过去了,受众本位局面却并未真正形成。因此,无论对媒体还是新闻传播工作者而言,树立受众本位意识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笔者就此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赵曙薇 《今传媒》2011,(12):81-82
随着社会进步和信息化发展,以强调和维护受众的表达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权和使用权为主旨的受众参与理论,不仅在传播研究中日益深入,而且在传播实务中也逐渐得到体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的纷纷崛起,电子媒介作为大众传播媒体,要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必须制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受众参与策略,不断探索创新更符合时代特征和受众需求的传播内容,对受众参与媒介传播的方式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也是大众媒介与电子信息技术同步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3.
受众是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接受者,也是整个传播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对受众的不同认识和态度,直接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模式和效果,更会影响到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我国的媒体长期以来存在着忽视受众的情况。从80年代起,人们逐渐认识到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思斯 《新闻传播》2013,(12):251-25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进步,电视媒体的传播模式不再以传为主导,更加注重受众互动。本文选取BBC世界新闻频道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新时期和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的受众互动模式及其与电视新闻报道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金延  闫龙龙 《东南传播》2021,(6):118-121
融媒体时代,信息采集、编辑、发布机制发生根本改变,自媒体与机构媒体具备近乎同等的发布权和传播权.因此,虚假信息、暴力恐怖信息、色情信息、垃圾信息爆炸式传播,鱼龙混杂的整体局面对受众获取和甄别接受信息带来了极大挑战,也对受众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升受众媒介素养、科学甄别接受价值信息,既是业界、学界面临的课题,也是建立科学有效、合理可控信息传播及反馈机制的必然要求,更是受众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李武祥 《记者摇篮》2006,(10):50-51
随着大众传播事业的繁荣和技术的进步,受众不仅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媒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媒介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如今的受众研究,更多的是注重对受众的保护和解放,受众早已不再只是应声而倒的“靶子”,或被动的接受信息者,在传播过程中,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也在日渐凸显。一、受众喜好左右媒介发展方向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媒体激烈竞争的时代,媒介如果不想被挤出市场,淘汰出局,就必须要有很强的市场意识和受众意识。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谁能赢得受众,谁就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受众得到了媒介前所未有的关注,满足受…  相似文献   

7.
注重受众态度 提高传播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晓强 《传媒》2011,(3):70-71
受众接受信息的效果如何是衡量传播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作为传播者,媒体应了解受众的需要和兴趣,注重其心理需求。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于一家媒体来说,注重受众态度,提升传播质量,是制胜发展的关键,是媒体生命力所在。受众心理越来越受到新闻工作者的重视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受众心理越来越受到新闻工作者的重视,这是因  相似文献   

8.
受众与信息     
珞珈 《出版科学》2016,24(3):0-0
媒体与受众同媒体与信息的关系一样,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离开媒体,受众难以获取有效信息,没有受众,媒体无法发挥应有作用。信息是媒体与受众联系的重要纽带,传统媒体如此,网络媒体更是如此。不同的是,在传统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受众是信息的接受者和消费者,媒体与受众的界限是明晰的。在媒体融合时代,受众越来越多地参与信息传播,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和消费者,同时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媒体与受众的界限逐渐模糊。当今时代,受众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参与信息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大大增强,在信息的传播和消费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不仅要研究媒体与信息的联系,而且要探讨受众与信息的关系,研究受众在信息的传播和消费中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新闻人传统的思维中,媒体的主要功能就是主动地向受众传播信息,而受众只有被动地去接受这种信息的传播。事实上,媒体与受众的关系是双向传播的关系,也就是说受众对媒体存在着逆向传播的现象。对此,朱金平在《受众对媒体逆向传播之探析》一文中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袁媛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63-164
不管新闻传播技术如何进步,传播手段如何先进,媒体的传播内容都应当要满足受众的需要.因此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编辑记者们要始终关注受众的需求,了解他们对什么新闻感兴趣,在新闻点的选取、提问的重点、表现的手法、语言的编辑等方面都要体现受众的意识,这样才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实现新闻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传播日益大众化的时代,DV新闻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新闻模式,改变了受众与媒体的关系。虽然它的随意与非专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但它进一步拉近了受众与传媒的距离,深化了受众参与,是当前新闻传播活动中受众参与理论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技术的兴盛,不论在理论发展或是研究方法层面,都给传播学科的受众与效果研究带来了新契机。本文立足于国际前沿和本土研究的视角,通过与祝建华教授和杰佛瑞·汉考克教授的学术对谈,探讨了智能时代受众研究和媒介效果研究的前沿动向和理论思考,分析了数据时代传播研究方法的变迁,同时展望了传播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并针对中国情境下的受众与效果研究如何更好地走向国际化,给出了相应建议。技术与数据为用户研究增添了新的细节,微观和中观层面的理论聚焦依然重要,多元方法、计算技能和数据伦理需要重视,理论化和普适化是中国传播学者尚需提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The proliferation of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over the last 2 decades has increased opportunities for audience activity by offering more choices and greater control aver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 for media consumers. However, extant research on the degree of user activity with new media portrays conflicting views of audience members as more active or more passive. This study attempts to sort out this issue by exploring audience activity levels among users of new and traditional media, as indicated by instrumental or ritualized orientations toward media u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re motivated by both instrumental and ritualized motives, but are used more instrumentally than traditional channels, particularly among older users.  相似文献   

14.
摘要:分析了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传播中心的职能和信息传播模式。依据文化水平高低,将图书馆受众划分为民间受众、普通受众和精英受众三个层面,分析了各层面受众的信息需求特点,并重点探讨了图书馆针对不同层面受众的特性开展信息传播的策略与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以界面传播理念重新界定传受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动界面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互动媒介区别于传统媒介的最大特点,以互动界面为依托展开的界面传播是网络媒介传播的特质。本文在探讨媒介界面的基础上,明确界定了界面传播的内涵,提出界面传播的核心在于构建新型的传受关系的观点。在媒介受众充分占有媒介终端设备、可以方便灵活地借助界面行使参与权和表达权的媒介环境下,媒介经营者应该以界面传播的理念来促进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即使那些还没有将核心业务转移到数字互动媒介上的媒体,也应该利用互动界面的传播机制,不断满足受众的需求,从而提高媒介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程启厚  朱蔚  张静 《编辑学报》2014,26(3):217-221
科技期刊传播策略是科技期刊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当前全球科技迅猛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对科技传播与交流媒介的要求也越来越趋于高端化,国际化传播是当前科技交流的时代背景下必然要面临的课题。文章通过分析国际视角下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传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以期为中国科技期刊实现有效的国际化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仅我国电视举办的各类大大小小的活动就达200多项,其中选秀类节目有49个。[1]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选取受众参与媒体的逐渐深入为切入点,对目前媒体(特别是广电媒体)大型活动的勃兴进行传播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ossibilities for qualitative audience study afforded by the Internet, carefully detailing both the benefits and dangers o f such research. In answer to methodological issues resulting from online communication with subjects, the essay calls for the application o f various feminist and anthropological methodological practices, and considers methodological dilemmas related to perceived privacy, natural data and lurking, informed consent procedures, balancing anonymity, and data accessibility. In the course o f outlining 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 especially salient when finding audiences through Internet spaces, we reflect on our own dilemmas in designing studies that meet the ethical standards of feminist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19.
粉丝型受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丝型受众来源于偶像崇拜,以新传播技术为依托,最终形成了一种以文化认同与身份建构为基础的亚文化体系。与一般受众相比,粉丝具有狂热性与消费性。而在走向组织化的进程中,他们亦无可避免地成为文化产业链中的一环,消费主义和意识形态在消解其主体性的同时,还建构了一种二元对立的类型化幻象。事实上,粉丝虽然处于一定的社会结构制约中,但同时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这两种力量的冲突构成了不同的分析路径——杜尔凯姆传统与韦伯传统,而这二者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对于粉丝型受众,我们必须作出反本质主义的解读。同时,大众媒介也应该以更为客观、理性、全面的视角来再现其群体形象。  相似文献   

20.
徐来  蔡凤娟 《出版科学》2009,17(6):64-67
借用大众传播学中的受众分层方法,将以图书为媒介的受众划分为阅读趋零型、目标明确型和营销导向型,分别分析三种类型受众的特征,初步探讨图书出版针对三种类型受众的可行发展途径。研究表明:培养阅读趋零型受众的阅读习惯(兴趣)、保证目标明确型受众的图书资讯和购买渠道需求的双满足、综合运用好威信效应、晕轮效应和从众心理以引导营销导向型受众的图书购买决策,是建立在受众分层基础上的图书出版的可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