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做”数学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身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和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伴随有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
活动课程是指为指导学生获取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促进学生情意、动作技能和认知协调发展而设计的以教育性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项目和方式。 1.开放活动内容,新鲜新奇选材。 活动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或选择于社会,或选择于学生,或选择于大自然,无论选择什么内容,都应当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利于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因此,开放活动内容,一要“新鲜”,选择新近发生的国家大事和当地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活动内容,易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如“迎澳门…  相似文献   

3.
刘帮平 《湖南教育》2002,(14):26-26
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这已在广大教师心中形成了共识。广大教师把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操作、说理、评价等当做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极大地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笔者却发现:有的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与“动”,盲目地设计一些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的活动;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该让学生动的时候没让学生动,不该让学生动的时候又强迫学生去动,导致课堂高耗低效。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学生的活动一要有“机”,即把握好学生活动的有利时机,要在知识的疑难处、重点处、转折处、…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根据学生活动范围,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可分为三个层面:即课堂实践活动,通过问题情景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起飞的乐园;校园实践活动,通过生活情景让校园成为学生知识运用的舞台;校外实践活动,通过社会情景让社会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教师应创设条件利用课堂资源、校园资源、社区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创设有研究价值的数学情景,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组织开展课堂、校园和校外等多层面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韩彬 《山东教育》2002,(10):27-27
一、转变观念,让师生共同参与班级活动从传统观念来看,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是绝对权威,居于主宰地位,学生只能俯首听命于班主任的指挥。其结果是,学生的自我表现欲遭到遏制,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挫伤,对班主任一手安排的班级活动兴致全无,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针对这一现象,班主任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施展才干的机会。例如,可采用“班干部轮流制”的方法,以求激发起每一个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的儿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参与欲和自我表现欲。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组织活动的能力,我鼓励学生针对班内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新课程不仅对学生语文认知水平提出了要求,而且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此,本文谈一下关于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赢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7.
学校通过举行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团结的力量,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享受共同参与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兰才娣 《广西教育》2013,(25):28-28,30
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是一对矛盾。要解决这对矛盾,教师必须树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把数学学习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动一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等愉悦的活动,使他们对数学感到新鲜,让他们在轻松的心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能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张祝莲 《福建教育》2007,(11):54-55
“学生的直接经验、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源头活水,但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选择活动主题时更多的是站在成人的立场,而置学生真正的需求于不顾。把学生富有童趣的创意视为“瞎胡闹”,无疑等于将综合实践活动最为珍贵的源动力——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压抑了。把活动内容与学生最为本真的生命需求无声地割裂开,活动就无法拨动学生的心弦。学生心中漾不起涟漪,哪能永葆活动热情呢?  相似文献   

10.
设计说明我校地处革命老区泰兴市黄桥镇的西北隅。泰兴素有“银杏之乡”的美誉。历代文人墨客在泰兴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无数的诗词曲赋。如此完美的特色资源打开了学生的视野,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走进特色资源,让特色资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使语文课堂变成艺术欣赏的殿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地喜欢语文、学习语文。设计理念凸现地方特色资源的优势,引导学生从周围生活中积极寻求学习的主题,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和途径,捕捉学习的灵性,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活动目的1.让学生走向生…  相似文献   

11.
第二课堂活动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健康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基本途径,为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我们应以观念改变为先导,以探索第二课堂活动的基本原则、内容、途径及素质教育功能、创新教育功能为重点,努力创建一个富有新富、具有时代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估、考核的法规性文件。《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的20%”,“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强调要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分,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评价中,强调了对学生行为表现和道德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评价,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包括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两种主…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笔者参加市里组织的德育活动,观摩了不少中队活动课,在感叹课堂的气氛活跃、形式活泼、学生多才多艺之余,内心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尽管各课主题不同,形式各异,然而有一个东西却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作为中队辅导员的教师角色。一套少先队仪式后,辅导员老师例行表态“活动按原计划进行”,接下来是学生完全按既定的程序自主活动,辅导员完全退到了后台,直到活动结束后才对活动的意义、同学们的表现作个简要总结。一节课中,辅导员的存在完全是一种摆设.整个课堂则是既定的模式,充满了演戏的味道。诚然,少先队活动是学生的自主活动,那么活动中辅导员是否因为学生的自主而放弃自我,变成形式主义的傀儡了呢?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辅导员在中队活动中的角色问题作出反思.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现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努力拓展孩子们的写作空间,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有感可发。  相似文献   

15.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懂得规则与自由的辩证关系,明确规则的重要性,把遵守规则与提高素质联系在一起,自觉遵守规则,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教学中,活动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而课堂活动的设计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精心设计新颖别致、形式多样的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经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本身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它是以学生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是数学化实践的一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一种富有挑战性的“再创造”。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既可以使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活动,每个学生又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认知水平、个性倾向,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究,既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18.
小学作文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正确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融入生活,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练笔,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刘娟 《天津教育》2003,(1):38-40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养成,在活动中促进养成教育。通过活动创造一个意境,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事情,了解自己的班集体,了解自己的家庭,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精神和热爱劳动的品质。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认为,品行是一种很复杂的成果,是意识和知识、力量、习惯、技能、适应、胆量、健康以及重要的社会经验的成果。一个人理想信念的确立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必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在活动中进行养成教育,就是让学生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以自己的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根据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心理特点,探讨尝试如何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寻找并创设思维的兴奋点,实现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的相互融合,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