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影像媒介为武术传播提供的基本条件,在视觉文化下,武术以其独特优点与视觉媒体的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现代传播特点的文化形态——武术视觉文化。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研究等研究方法,对武术的视觉文化传播做了释义:"在传播当中,武术内容转化成影像,形成的感性直观文化现象和传播形态。"整体勾勒出武术视觉文化传播的谱系。基于传播心理学、视觉理论、传播学、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视角,运用武术影像的符号语言,揭示视觉文化传播映射出来的一些理论,使其成为破译武术内容的时代追求,从而形成武术视觉文化的谱系脉络,完善武术传播理论。在改革与创新的基础上,在武术视觉传播中塑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话语体系,形成特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先秦时期武术从业者群体进行历史追溯,考察不同群体的生存状况、从业活动与社会地位。结果显示:先秦时期武术从业者群体活动是武术发展的源头,该时期武术与宗教、政治和军事等交叉兼容、相互渗透;原始社会的巫师是"武"文化传播者的化身,其巫术与"舞、武、医"构成一种共生关系,他们是武术从业者群体出现的文化源头;两周时期射师的职业活动具有道德教化功能,其群体的活动性质已超越武技范畴,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先秦时期的武士是尚武精神的化身,他们在国家意志的体现中充当重要角色,在社会变革中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3.
实践或创造为人类体质的特征,一开始就是超越本能和自然的活动,这就决定了它一开始就必然是历史的活动,正是实践的历史性决定了文化的历史性。体育是社会历史存在,体育文化也就有历史过程的继承和发展,现代体育中的主要运动项目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其渊源。古希腊祭记仪式活动中的竞技已具有当今奥运会比赛的刍形;武术、气功是中国传统体育的典型项目,早在先秦,老庄的道教养生理论中,便蕴育了各种武术类别和气功功法的萌芽。但这种文化的继承不只是简单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4.
目前,武术界因竞技武术"入奥"失利而有了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不能相融的观点。客观地讲,东西方文化只是侧重点不同,并非完全不同,两者有对立的一面,同时也有统一的一面。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统一之处将在竞技武术。竞技武术是在西方竞技体育理论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武术的一个新分支,无论从表层的技术角度,还是从深层的文化角度,竞技武术从很多方面都折射着西方体育文化的光芒。未来的东西方文化将在对立中求统一,在对抗中求和谐,文化融合将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在很多方面是对立的,但这不能否认其统一的一面,竞技武术将架起东西方体育文化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试论武术文化与中国古代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武术文化的形成发展为主线,用中国古代思想的具体理论来阐释其与武术文化的关系,为武术文化理论的科学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的生成逻辑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武术的发展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它是作为文化的武术与作为武术的文化二者的互动过程,即一方面借助其他文化形态传播、普及武术,同时将其他文化形态的特质涵化组合进武术的体系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以帮助武术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另一方面,武术一旦形成便有其专门的职业人员,器械、场所、社会组织、理论总结(如各种拳经剑谱),而这类事物的发展便是作为武术的文化的发展,有它自身的逻辑结构和功能,并具有完整的体系。因此,武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定位问题研究必须以此作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内容无比丰富,体系博大精深.从时间上看,其源上溯殷周,其流囊括自春秋后各历史时期的武术文化成果;从地域上看,凡古先民生活之地都与武术产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可谓源远流长.武术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殷周时期、先秦时期、汉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这五个时期互相衔接,清晰地描绘出武术文化发展的脉络,从脉络中显示出武术发展的规律.在今天,要继承与发扬武术文化必须尊重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为手段,分析了漠南农耕武术文化的历史渊源、存在特征以及形成的归因,旨在对未来漠南武术文化体系的构建与承袭提供理论借鉴。结论认为:漠南地域农耕武术文化呈东西贯穿的带状分布特点;其成因是历史移民导致的文化传播;其宏观格局是由区域自身的地理、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形成的环境决定性,游牧民族、农耕民族各自所秉承的文化独立性,以及区域内商贸、戍边重镇分布的历史传承性等因素综合作用造就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武术在千百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总是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环境中生存下来,是因为武术是一种肢体文化,其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决定其有着极强的社会适应性。武术发展到当今社会,包含着传统武术、竞技武术套路、武术搏斗(散打与推手)三种不同性质的运动形式,也正是有这三大武术运动形式支撑着当今社会的中国武术,形成中国武术之“三足鼎立”之势,并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共同存在与发展着。  相似文献   

10.
武术操是将武术基本功练习与节拍体操结合起来的一种体育运动形式,其特点是实用性、表演性、趣味性强,易于学习和推广。近年来,武术操在大众健身运动中备受青睐,其良好的健身效果获得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不同阶段的学校教育中也开始引入武术操,用以提高在校学生的体质与体能。高校在公体课教学中引入武术操的创编与应用,既能发挥其增强大学生体质与体能的功能,又能有效传承、发展中华武术文化,可谓一箭双雕。研究高校公体课教学中武术操的创编与实践应用,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武术文化的结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它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中国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论述了中国武术文化的结构三要素,即技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武术文化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武术古籍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东传朝鲜半岛的重要载体,在中朝武艺交流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为探明中国武术古籍在朝鲜半岛传播的时间、路径、背景及产生的影响,在归纳中国武术古籍代表书目的基础上,对古代中朝史料展开文献学分析和历史考证,并通过韩国相关数据库以及朝鲜《武艺图谱通志》所列参考书目,检索朝鲜正史与经籍所涉中国武术古籍的信息。研究表明,壬辰倭乱爆发后,朝鲜为改变武备废弛、兵力羸弱的不利局面,通过赐书、赠书、购书等途径慕求中国武术书籍,购书是中国武术古籍东传朝鲜半岛的主要渠道。绝大多数中国武术书籍于16世纪末期至18世纪末期东传朝鲜半岛,对朝鲜武艺发展影响深远,促进了明清武艺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奠定了朝鲜武艺发展的理论基础,推动了中朝两国的武艺交流。中国武术古籍在朝鲜半岛的传播,是在以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武艺圈内发生的文化转移现象,亦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泽被四方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3.
早期义和团产生地直隶、山东两省武侠文化深厚。义和团聚众攻教,具有武力捍卫乡人利益和信仰的正义性,而其为士绅集团歧视为匪的现象,说明团众的尚武行为具有模仿远古侠客行为的动因,本质上是士绅信奉之儒与团众信仰之侠的对立。后期团众为朝廷接纳为义民,则说明武侠思想和官方首肯的儒学观念具有高度和谐的可能。晚清直东地区旱灾及洋教泛滥,成为义和团起事的直接原因,团众将武戏、评书和演义小说中的侠客人物视为神祗,并设想自身为古代侠客的化身,以此期待拯救屡受打压的汉教民众,则为武侠理想在特殊环境下必然大规模萌发的例证。晚清特殊的政治气候迫使团众信奉的古典武侠思想转变成为极端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具有审美精神的行为艺术。以侠济世、以武抗暴、以象征性武力游戏威吓洋教势力的行为,成为义和团民消解时代局限性的唯一正义性举证。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从技击招法中国化、形式国际化、道路产业化以及赛事传播媒体化等4个方面深入剖析和解读了中国武术职业联赛(WMA)。通过论证WMA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当前的发展形势及其对推广传统武术发挥的作用等,得出结论:WMA只有摈弃自身的不足并提升优势,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继而更好地推动中国传统武术及其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峨眉武术是中国著名的地域性武术流派之一.历史上的峨眉武术曾受到来自中原的少林武术的深远影响。本文试图从各种文史记载和武术典籍中寻找在峨眉山武术发展中的少林武术的影子,证明历史上来自中原的少林武术对峨眉武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峨眉武术也正是通过学习和吸收少林武术,并在巴蜀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生活与习惯,网络游戏热潮的掀起引发了游戏界设计以武侠文化为题材的游戏产品的热潮,因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风格特征已然成为中国原创游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网络武侠游戏带动大家走进具有各种魅力的武侠游戏世界,体验自己的另一种生活,谱写自己的故事。本文主要是从多种角度解读以武侠文化为题材的网络武侠游戏所具备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历史对照法、逻辑分析法研究得出:物质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人类的历史,而特有的历史决定着个性与形态各异的文化。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多神宗教和比赛的形式就是基于古代西方城邦林立、战争不断的生存现实。近代奥林匹克运动谋求全球不同国家、种族之间的和平、平等、有序竞争。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和价值得以扩大和深远。中华文明从黄帝时期,就已经通过战争降服了周边。即使至古希腊同时期的春秋战国,名义上也还是按照周天子的分封列序,各诸侯王并没有成为独立的君主。这就从精神文化层面决定了不需要出现多神宗教。这时的中华武术直接服务于军事战争。中华武术代表着中华原创文明的力量,以文明的成果止息争端并惠及其他的种族和邦国。但近代中国却屡受侵略,西方文明占据了主流话语权,西方的体育也就自然进位为世界主流运动。当代中华武术的发展,需要二者寻求共同点,在商业化、科技革命、机器大生产的背景下重新赋予中华武术世界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中西方武术风格各异,其技击体现形式差异显著,在格斗目的、规则、方式、技术、装备等方面都各具特色。这些差异的存在主要归因于古代中西方各自所处的不同社会环境,确切地说是由于中西方从事武术习练者阶级地位的不同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9.
贾春晓  杨华莉  胡洪森 《精武》2012,(6):83-84,96
目前传统武术的发展不尽人意,改变这种状况是每一位武术工作者和武术爱好者应尽的义务。本文主要运用调查访问文献资料法探析中国传统武术面临全球背景下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国内党技武术的排挤及其自身的瓶颈等诸多不利因素,提出传统武术要发展,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与党技武术协调发展,加大传统武术的推广和普及力度,还原真实武林,注重攻防实战,理顺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的渠道,保持民族文化特点,依托中国传统文化、抓住机遇,在普及和推广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开拓中国传统武术的国内外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武术与舞蹈同为肢体语言,是艺术的另一类表现形式,现代舞台表演武术与舞蹈的融合借鉴,构成了舞台表演中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数据统计法、逻辑推理法对现代舞台表演武术与舞蹈的融合借鉴进行了阐述及分析,认为现代舞台表演武术与舞蹈融合借鉴符合时代发展特征;武术与舞蹈融合借鉴过程中互为映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