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任何一本新闻教科书中,都反复强调新闻中五个W的重要性,记者采写新闻也遵循着这一原则。但是,我国新闻界编采人员对交待新闻来源并不重视,认为只要交待了新闻的几个重要要素就已具备了真实性,加之党报在群众中的威信较高,很多新闻稿件虽然没有交待新闻来源,也基本上没有人产生较大的疑问。但是,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广大群众经济意识、文化意识、政治意识都有了本质的飞跃,读者对新闻写作的准确性、权威性、规范性、科学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因此,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势,和读者愈来愈高的要求,新闻媒体应该强调每条新闻,尤其是重大新闻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新闻,都应该交待新闻来源。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张日报,抓新闻是“看家本领”。近几年,《北京青年报》在新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三个意识: 一、判断新闻价值要有“读者意识” 应该说,所有办报人都讲读者意识,没有读者,报纸便无法生存。但是,要把这种“读者意识”贯彻到底,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3.
全媒体时代,各路媒体都在争抢"注意力","用户至上"、"读者意识"成为媒体争取受众的共同理念。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有的忽视了媒体的服务、引领功能,一味投其所好、迎合取悦,媚俗新闻、猎奇新闻、代言新闻等竞相出场。读者意识并非唯读者是从,媒体人要时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守责任和理  相似文献   

4.
全媒体时代,各路媒体都在争抢“注意力”,“用户至上”、“读者意识”成为媒体争取受众的共同理念。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有的忽视了媒体的服务、引领功能,一味投其所好、迎合取悦,媚俗新闻、猎奇新闻、代言新闻等竟相出场。读者意识并非唯读者是从,媒体人要时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守责任和理性,让新闻传媒成为引导社会前进的动...  相似文献   

5.
经济新闻难以“叫座”。原因在于许多经济新闻中专业性、技术性的东西太多,只强调指导性而忽略了可读性。其实,只要采写方法得当,经济新闻同样会写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我们在科技与专利系列报道(见北京日报1991年6月7日至10日一版)中作了一点尝试。专利意识是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发明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总和。向读者宣传如此之专、之深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李熙 《出版广角》2013,(13):19-21
面对国民阅读方式的变化,传统出版企业在数字化的转型中,要让自己的产品与服务获得广泛的市场认可,必须对自身的定位进行转型,把过去以出版社为中心或者作者为中心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把满足读者的合理需要作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出发点。新闻出版与科技融合是国内外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新闻出版企业没有对科技的应用,就没有现代新闻出版业的高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没有对新闻出版业的渗透,就没有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快速驱动力。但是无  相似文献   

7.
经济是基础,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可是,目前经济新闻的读者中尚不能占中心地位,这不能不引起舆论界的重视。回过头看看报上的经济新闻,不难发现几乎一个模式:“认识(时髦的套话)+措施(艰辛的工作历程)=效益(提前或超额完成计划)”。这不能怪我们读者挑剔经济报道,上至中央  相似文献   

8.
徐芳  王郁 《新闻实践》2001,(10):22-24
作为一种人们已不太常见的新闻传播形式和手段,报纸号外近来随着北京申奥成功、足球十强赛喜讯等喜事、大事频频亮相、它在最快的时间内及时地传播重大的新闻信息,引起了读者极大的欣喜。应该说这是我国新闻媒体读者意识、新闻意识以及市场竞争意识增强的一个反映,也是我国新闻媒体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不断成熟的体现。但检视众多报纸新闻号外的具体操作情况,业内人士和学者  相似文献   

9.
写好社会经济新闻浅议滕雪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永远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和重点工作。作为是党和政府喉舌的媒体,自然其报道中心和重点也离不开经济新闻这个主旋律。但是,看经济新闻,不如看社会新闻,这是现在一些读者的心理。造成这种认知偏差,主要是经济新闻过硬、没看头,新闻性弱,政策、法规、制度,这些东西吸引不了读  相似文献   

10.
数据是经济新闻不可缺少的材料,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新闻如果离开了数据,就没有说服力和可信性。如何处理好经济新闻写作中的数据问题,决不可掉以轻心。数据在经济新闻中有哪些具体的功用呢?首先是通过量的分析,表现事物发展变化的状况,反应经济活动的成效,突出新闻主题。经济新闻在反应经济建设成就上,常常利用数据的对比分析,有力地说明改革开放给经济工作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这一事实。如果没有数据分析,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其次是通过准确、具体的数据揭示经济新闻事实的价值,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的内容和含义。再次是利用数据说明新闻事实中的一些问题。它包括概念的解释、历史沿革、地理位置的说明,灾害程度的报道等等。恰当地运用数字可以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报道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报纸是办给谁看的?回答只能是读者!这一点无须证明。那么,新闻采写应有“读者意识”该不成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于是,“读者意识”或者叫服务读者的能力再度成为当前新闻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实际上是“新闻”内涵中的应有之意。新闻媒体的读者意识,落到新闻记者的圈子里,不外是新闻采写的读者意识。人的意识从本质上来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值得注意的是。意识这个东西一经形成,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同样,新闻报道也要借助语言这一工具,它是新闻的“衣裳”。语言艺术的高与低,直接影响新闻的宣传效果。时下,随着经济建设中心地位的巩固,经济新闻在新闻中的分量逐渐加大。面对读者对枯燥、呆板经济新闻的抱怨,我们不得不从新闻的语言艺术着手去探寻。经济新闻的语言艺术,已成为当今新闻界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语言贫乏的作品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作品,语言贫乏的经济新闻不可能成为出色的经济新闻。目前不少经济新闻为何不吸引读者呢?原因之一是新闻语言死板,千篇一套腔,篇篇一种味。有人统计,各级党报经济新闻发稿量占报纸版面的一半以上。但是不少经济新闻是“时髦语句+事情经过+统计数字”,读者对目前报纸上的经济新闻不满意。新华社曾做过调查,喜欢看经济新闻的读者,仅占20%左右。  相似文献   

13.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条党的基本路线,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客观上就要求加强经济宣传的力度和深度,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本文不想论述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新闻,而着重就异军突起的经济法制新闻谈些浅见。一我之所以称经济法制新闻为“异军突起”,是因为各种报刊上这类新闻与日俱增。它在改革的大潮中,悄然出现,迅速成长,由此也就使它在经济宣传中所处的地位日趋显著,并已成为经济新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为读者所注目。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呼唤具有指导意义的经济报道。在从计划经济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场极其深刻的转变中,新闻媒介相继引入市场机制,宣传报道更加注意贴近实际,这无疑是一种可喜的进步。然而,以经济为报道内容的经济新闻在受众头脑中远远没有占据一个中心地位,甚至还落后于受众身处的经济环境。这对增强全民族的经济意识,在舆论导向上不能不说是一种危机。  相似文献   

15.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条党的基本路线,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客观上就要求加强经济宣传的力度和深度,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本文不想论述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新闻,而着重就异军突起的经济法制新闻谈些浅见。一我之所以称经济法制新闻为“异军突起”,是因为各种报刊上这类新闻与日俱增。它在改革的大潮中,悄然出现,迅速成长,由此也就使它在经济宣传中所处的地位日趋显著,并已成为经济新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为读者所注目。  相似文献   

16.
读者是报纸存在的前提。为什么要研究读者?简单的答案是,以往的报纸在处理同读者的关系上存在着重大缺陷——脱离读者。这种缺陷既源于我们传统的办报思想的先天不足,又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建立起密切联系读者的机制有关。因此,增强读者意识应是新闻改革需要确立的一个重要观念。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的新经济异彩纷呈,经济新闻是报纸的主打产品之一。如何使经济新闻走近读者,如何使普通读者对经济新闻产生阅读兴趣,是媒体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我们要不断提高经济新闻的可读性,吸引读者、拥有读者,从而在报业竞争中占领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新闻的生命力就是与时俱进,时刻保持与读者的近距离。一我认为,当前经济新闻写作中有三大矛盾亟须解决。一是大量的经济新闻是数字的罗列,读者感觉乏味。在一个社会中,经济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由变动着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进程、状态和指标构成。变动产生新闻,于是有了许多话题…  相似文献   

18.
新闻是社会的反映,人是社会的细胞,新闻在根本上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出发点和以人为归宿的,无论它的形式和内容如何千变万化,它的背后站着一个大写的“人”字。新闻在本质上是人的东西,它体现了人的意志、性格,反映出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的追求,人才是新闻的理由,即使是当代最大的新闻主题。如果不是从人的角度去探索,便不能进入读者的意识,其本身也没有多大的价值,但当读者感到它对于人有着巨大的潜在的影响时,它便实现了自身的新闻价值。 新闻与人紧密联系,新闻不能脱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首先是对人尊严的尊重,对人的价值和…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闻的读者为什么少,以至有些稿件连从事经济工作的人也不爱看?笔者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新闻的社会性不强,吸引不住读者。从现状来看,我们的经济新闻在内容上存在着几多几少的现象:一般工作过程、做法、经验多,群众普遍关心的新闻事实少;领导部门的措施意见多,基层单位的群众活动少;微观的结论多,宏观的分析少;等等。将这种状况概括为一句话,即业务性强,社会性差。经济新闻缺乏社会性,并不是经济新闻固有的毛病。经济新闻虽然没有社会新闻那样容易吸引读者,但是也有它的优势,很多经济问题是  相似文献   

20.
经济新闻,是反映一切经济活动以及与一切经济活动相关联的报道.经济报道,决不是就事论事.一篇优秀的经济新闻,能使读者透过事实受到深刻的启迪,这就需要强化记者经济新闻的“创优”意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经济活动历来就是人们的最基本的活动.因此,经济宣传理所当然地成为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的重点.我们的记者,采写任何一条经济新闻,都是有目的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指导实际工作.然而,经济报道不能局限于传递事实,而且在于通过实事传递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