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养成阅读和写作习惯,写作时缺乏素材;作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践,远离学生生命主体情感抒发的需要.关注学生生活,将写作由"教学之需"转化为学生的"生活之需",变"被写作"为"主动写作",应松开命题的"金箍",调整写作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改变封闭式的写作方式,更新批改与讲评模式.  相似文献   

2.
个性化写作倡导抒写生活的"真",只有"真"的,才有可能是"善"的、"美"的;个性化写作不是自然主义的模仿.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写作最宽广的舞台,写作是个体最独特的生命体验,馥郁芬芳的生活拨动我们的心弦,温情脉脉的文字自然从笔端流淌.作文教学"生活化"是改变中学作文教学困境的必要手段,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假话作文,由来已久,近年来,更是有愈演愈烈之势.假体验、假感受、假情假意、假话语是假话作文的主要表现.过分尊崇名家名作范式、固守传统写作教学观念以及写作教法与多元化、人本化的现代生活的冲撞是假话作文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写作中,"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怎么写"是写作方法问题,"写什么"是写作素材问题.不能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就没有写作素材.教育写作的素材是非常丰富的,对一线教师而言,如何在常规的教育活动及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细节中找到写作素材,挖掘"细节"背后的教育原理,把一个个"细节"写成一篇篇文章,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提升教育能力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许平 《考试周刊》2007,(12):93-94
生活对语文来说是何等重要。有些学生不喜欢写作,甚至恐惧写作,造成这一现象的责任并不在于学生,而在于我们教师本身。《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让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写独特的生活体验与感悟。有了精彩的生活、美妙的生活,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的写作激情,学生的写作之趣,自然从中而来。创新班级活动,让学生拥有独特的生活经历,使他们面对自己亮丽生活而怦然心动,记录下富有独特魅力的那一刻。创新语文课堂教学,不但是为了这一课,也是为了学生的生活。学生在校的课余生活应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做他们课余生活的组织者、服务者、创意者。  相似文献   

7.
写作是人类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进行书面表达传播的行为,那可是言语生命的一种自我实现.美国教育家韦斯特说:"写作,包围着你!"说明写作对于现代人来说已是必不可少的了.随着互联网成为一种生活状态之后,人们更离不开书面表达,什么发帖跟帖、QQ聊天、个人博客、电子邮件发送、参与论坛争鸣……都离不开在网上书写.可以说,我们是真正进入了写作时代.  相似文献   

8.
一、快速作文的意义 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快速作文早已不是陌生的名称,大大小小的语文考试需要快速作文.<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生的写作速度已有明文要求.当今社会是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这就需要快速写作来进行交流.今天的学生是明天社会的主人,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和未来的工作,培养中学生快速作文的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学生习作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是无话可写,视写作为畏途;二是无病呻吟,把写作当信口开河.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笔者认为:缺乏应有的生活体验是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提高初中学生写作能力,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激发生活情趣,到大语文环境中去,开展多种活动,运用积累材料写作等.  相似文献   

11.
"交互式"英文写作训练,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通过学生个体的主动出击获得写作材料;然后在教师组织和控制之下通过集体活动达成资源共享;个体独立完成写作后,再通过集体活动达成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样的写作训练过程,将学生与生活、学生与书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等都置于互动的平台上,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极大地提高了英文写作训练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设计思路 在导写过程中,坚持以自主写作为原则,把课内写作练笔与学生的课外生活和社会活动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努力寻找挖掘、积累生活素材的方法,做到学以致用.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从而让新闻写作成为作文教学的船和桥,使作文教学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彼岸.  相似文献   

13.
情结是指在人们心理活动中经常起作用的情感、思维、意念等,是支配和控制人的行为的一种心理力量.对学生写作来说,情结其实就是生活的结晶,尤其是生活中的不幸、痛苦、劫难和震撼心灵的人和事,更容易成为学生心理上的情结.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作文的现状是:大部分小学生的作文形式化,内容比较空洞,与生活脱节,缺少生活气息与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思维训练是学生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的关键.要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让学生学会带着情感思维,做到"思而有情",写出富有情感的文章;要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和阅读中汲取养料,在汲取养料的过程中提高思雏水平、把握写作方向,做到"思而有得".  相似文献   

17.
郭治 《教学随笔》2016,(7):76-77
在职教改革的大环境下,中职语文也面临着改革和创新.如何重新给语文教学定位,如何解决语文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如何使学生从生活尤其是专业实践中学会写作,并爱上语文课,成为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亟需回答的课题.本文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出发,以"生活化写作"实践教学为例,从"大语文"的视野聚焦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以期引起大家的关切,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实效,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学生要广泛深人生活,不断拓宽学习空间、实践空间和展示空间,充分积累写作素材.小学生正处于睁眼看世界的初期,心中充满着疑惑和好奇.所以要积极引导学生对生活作多方面的接触、感受、体验,由此产生丰富的内心体验,并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深刻性、多向性,使他们获取大量的作文素材,并点燃生命火花、思想火花,也使作文素材既量大面宽,又有创作价值.学生除了参加学校生活外,还要不断及时地介入到独特的家庭生活和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充实生活内容,提高生命质量,体味"生活真好、活着真好"的内蕴,唤醒他们理想的种子,激发他们写作表达的强烈需求.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一. 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能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 2.运用生活资源,丰富写作素材.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突出"第一次"带来的特有的感受及获得的启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品味"第一次"带给自己的感受,丰富细节,并写下来.  相似文献   

20.
张秋红 《广东教育》2007,(7):110-111
2007年设置的"读写任务"写作题具有以下特点: 1.阅读文章题材广泛,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现状,人生价值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