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世界观的转变: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深入比较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基础上,认为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是基于一种价值观乃至世界观的转变,二者争论的实质是是否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作者认为对于生态中心主义提出的自然“内在价值”,虽然在实践上缺乏基础,但对此的深入探讨仍具有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这种新的世界观的指导下,使人类在自然观上确立新视野、提升人类行为实践境界。  相似文献   

2.
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来看,当下生态和环境问题的核心仍然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焦点是如何正确认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任何"中心主义"都是片面的,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并不存在着以谁为中心的问题,它们只有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区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是单纯的顺应自然,而是顺应和改造的统一,关键是人要把握好受动与能动之间的主动性,或者说是辩证的主动性.因此,我们需要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的困境,主动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一社会一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哥白尼的日心说使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从而使人类的地位遭到重大打击。然而事实上,颠覆人类中心主义其实并非哥白尼的原意,后人把这种说法归于哥白尼乃是对他的曲解。地心说并不意味着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也并不意味着地心说。哥白尼其实消除了人类中心主义与地心说的关联,人的‘中心’地位被‘理想化’,不再与一个特定的宇宙论图示相关联。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环节.建设生态文明要认真区分作为价值理性的生态文明和作为工具理性的生态文明,坚持弱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统筹生产生态和消费生态,实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依靠科技但要破除对科技的迷信,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智慧和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有益成果的基础上,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人背弃自然的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历史与现实含义,从生物学及生态学上论述了人外生命及生物圈的价值,论证了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可持续发展观不可能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最后指出只有非人类中心的环境伦理才是人类克服生存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生态危机的价值观论争将生态问题归结于人与自然价值的取舍上,并不能真正解决生态问题,反而掩饰了现实的社会关系.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将人预设为独立的“理性经济人”,以个人利益为价值评判标准,使自然与人对立成为外部因素,是抽象的个人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却消解了人类主体性价值,以“存在”为固有价值,将人降格成自然人,是一种抽象的整体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维度,两种价值观都忽视了“现实的人”的本真含义.物化劳动既形成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又形成了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从而当代社会在资本逻辑追求无限度扩张的目的下产生了与生态逻辑的矛盾,引起价值观论争.只有从现实的资本逻辑与生态逻辑的对立与统一出发,才能走出生态危机价值观论争所创造的精神幻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动植物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关注与重视。那么如何对待动植物的权利呢?相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绝对人类中心主义存在着明显的对立。相对人类中心主义是正确而理性的看待动植物地位的观点和立场,动植物不具有人格,而只具有"物格",动植物的保护应该通过"物格"及其一系列的配套制度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走出与走进之间:人类中心主义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是我国学术界特别是生态哲学界近年来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其讨论的背景是全球性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 ,争论的焦点是对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与此相关问题的不同理解 ,研讨的观点集中在走出还是走入抑或是扬弃人类中心主义。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必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9.
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生态伦理学就是要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局限,把自然纳入人类伦理关怀的范围,用道德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使之趋于和谐.  相似文献   

10.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生态学转向"是20世纪西方社会的众多"转向"之一,体现了国外马克思主义对20世纪人类的生存环境危机状况的忧思和理论自觉。它揭露和批判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之间的深层矛盾,要求以生态正义为道德底线,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营造"宜于居住的家园";它还试图用经典马克思主义"生态智慧"理解生态问题,用当代生态智慧完善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通过人类中心主义的现代发展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自身的困境表达笔者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信心,同时对当下流行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有机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成果,它将马克思主义与怀特海的过程哲学相结合,认为“现代性”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并倡导一种后现代的、有机整体的价值观念.福斯特的生态文明理论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重塑了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以“新陈代谢断裂理论”为切入点探寻生态危机的根源,把实现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目标,构成了以批判和重建为特征的思想体系.这两种生态文明思想在理论基础、对生态危机根源的分析及解决方式上存在很大不同,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可以为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提供思想资源,对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曹金梅  段波 《知识窗》2012,(7X):14-16
杰克·伦敦的《海狼》塑造了在大自然面前恣意妄为、疯狂杀戮的"海狼"拉森的超人形象,体现了他的"超人意识",而其实质正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极端体现。小说通过描绘以"海狼"拉森为典型代表的"超人意识"和其疯狂行径并最终导致其自我毁灭,传递出绿色的生态意蕴,那就是强调人类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相依相存。如果人类违背了这一定律,必将遭到大自然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14.
价值主体:关于环境伦理的再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中心主义和生命中心主义的对立,是当前环境伦理研究的焦点,也是环境伦理发展的一个障碍。实际上,这两种观点都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其矛盾的根源在于它们的理论体系所确立的价值主体存在片面性。所以,超越二者的对立,解决它们各自的矛盾,切入点就是要确立起一个摆脱片面性的、科学的环境伦理的价值主体,而这一新的价值主体应当是自然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了人类生态学学科在20世纪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比较了人类生态学与传统生态学、经典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以及地理学等学科的交叉关系,并总结该学科目前在国际上的主要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分析了人类生态学在中国发展和相关研究进展状况;结合目前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和21世纪人类将遭遇到的挑战,以及美国生态学会生态远景委...  相似文献   

16.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认为马克思的唯物论理论蕴含着深入人心的生态观,他指出全世界经济和社会秩序在实际与理论之间呈现出的致命性冲突越来越明显,特别是生态环境方面的矛盾,地球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崩溃威胁。他提出的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克服生态危机的思想被世界所瞩目,福斯特在对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以及资本主义进行抨击的同时,提出社会主义复兴的伟大趋势并指出对此充满信心。他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光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进行了重新构建,并且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和重大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薛贝贝 《今日科苑》2009,(12):40-41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在其名作《愤怒的葡萄》一书中多次详尽描述了1930年前后发生在美国中西部大平原上的生态危机,而"人类中心主义"和"美国梦"中物质至上的价值观正是导致这场空前灾难的思想文化根源。人类只有和自然和谐相处,才可能找到幸福的伊甸园,这对今日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有着非比寻常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房红红 《科教文汇》2013,(23):53-54
戴维.佩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包含的内容丰富,如肯定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包含丰富的生态意蕴,从历史唯物主义中寻找生态保护的方法,从资本主义制度中寻找生态危机的根源,并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等。尽管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乌托邦的性质,但是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斯特巴的生物中心主义是一种多元论生物中心主义,它是在泰勒生物中心主义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斯特巴对泰勒的伦理原则做了一定的修改,提出了一套新伦理原则,即人类防卫原则、人类保护原则、不对称原则和恢复原则,这套伦理原则构成其生物中心主义的基本内容.进而,他将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结合起来,使得生物中心主义避免出现太过个体主义的弊端,也就调和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矛盾.如此一来,斯特巴超越了以往的生物中心主义思想,为生物中心主义的合理性提供了有力的伦理辩护.  相似文献   

20.
"欧洲中心主义"思维在世界科技史的研究中有重要影响。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基于人类历史上科技成就的统计数据,定量分析各地区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贡献,从而重新审视一些欧洲中心主义的结论。为此,我们首先建立了"人类科学和技术历史成就"数据库。然后基于该数据库对世界各地科技首创成就进行了统计,并就各国/区域在一些历史时间的横截面上的科技活动进行比较。该数据库虽然存在其局限性,但显著修正了一些在"欧洲中心主义"思维下数据采集的偏见,更好地反映了历史上人类科技创新活动的统计特征。我们的主要发现是:其一,欧美科技创新约占人类科技创新总量的81.7%,其他地区约占18.3%。这个结果仍然显示了欧美对人类历史科技创新的巨大贡献,但相对于一些"欧洲中心论"学者所认为的前者占97%而后者只占3%的统计结论,本文结果更接近历史真实。其二,基于对各地区历史横截面创新累计和各历史阶段科技创新活跃度的研究,我们认为在1500年之前,欧洲和中东的累计科技创新成就相当,但其他地区如中国和印度等不如欧洲。因此部分支持、也部分否定了一些反"欧洲中心论"学者所提出的1500年之前,"世界各地科技水平相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