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厌氧段一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工艺的生产性试验启动阶段,分析厌氧段和人工湿地启动过程中COD、SS、TN、TP去除率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为期9个月的连续启动运行,集成系统可启动成功,此时沿程各段的HRT2、HRT2、HRT3、HRT4分别处于61h、49h、7h、7h左右,系统对SS、COD、TN、TP去除率分别达到86%、70.42%、82.12%、69.08%。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再生水景观水体修复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其出水COD、NH4+-N、TN、TP均达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中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标准。影响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植物、水力负荷以及温度。  相似文献   

3.
以碱处理玉米秸秆作为外加碳源,研究外加碳源对潜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利用不同条件下的两组装置(A潜流人工湿地空白对照;B添加碱处理秸秆的潜流人工湿地)进行实验,测定体系中TN、NH4+-N、NO3--N、NO2--N、COD、p H等指标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碱处理玉米秸秆的潜流人工湿地较空白对照装置TN去除率提高了30%左右;NH4+-N去除率提高了11%左右;NO3--N去除率提高了14%左右;NO2--N去除率提高了56%左右;COD去除率提高了31%左右。经过碱处理的玉米秸秆可以为人工湿地系统脱氮提供反硝化所需要的碳源。添加碳源可明显提高潜流人工湿地的脱氮性能,而且不会给系统带来负担。  相似文献   

4.
复合式MBR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通过研究不同时期出水的COD、TN、TP、膜通量的数值变化,确定了实验运行不同时期对COD、TN、TP的去除效率及膜堵塞的程度。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有机物和氮的去除效率可以满足污水回用的要求,但是除磷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5.
人工湿地是一种高效低耗的污水自然生物处理工艺。文章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塘校区为例,对校园生活污水采用人工湿地技术进行中水回用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处理,污水的COD、TP、NH3-N、SS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能够基本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人工湿地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一种值得在高校推广的中水回用技术。  相似文献   

6.
针对初期雨水污染负荷高,对环境影响大,选择在浦东科技创新园区构建由调蓄池、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以及生态稳定塘组成的人工湿地系统,研究人工湿地系统对初期雨水氮、磷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效果及机理。通过对系统运行期间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初期雨水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和抗冲击负荷能力,对总磷、总氮、氨氮、化学需氧量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1%、78.7%、93.6%和89.7%,最高分别可达97.3%、86.3%、98.9%和98.1%;初期雨水经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出水的总磷、总氮、氨氮、化学需氧量分别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Ⅲ类、Ⅱ类、Ⅲ类水标准;系统中应用的硅酸盐陶粒是一种具有对TP、TN、NH_4~+-N和COD_(Cr),具有高效去除效果的一种新型材料。温度是影响人工湿地系统对TP、TN、NH_4~+-N和COD_(Cr)的去除效果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洪湖蓝田生态园旅游区酒店污水的措施,并建立了示范工程。建成后,在日处理量为40m3/d的条件下,人工湿地对TN、TP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81.39%、66.07%和53.66%。本工程经过4个月的正常运行,生态园酒店排出污水经过湿地处理后,水质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工程有机地将景观与人工湿地相结合,景观与当地旅游区特点相融合。  相似文献   

8.
采用垂直潜流沸石填料人工湿地装置,研究不同湿地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在3个湿地实验装置中分别种植美人蕉、风车草和香蒲,采用蠕动泵间歇式进水。在持续7个月的运行后,采集植物样本,分析须根、根状茎、叶、茎的重金属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美人蕉对铅、铬的富集能力和转移能力均较好,各器官对4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依次为:须根根状茎叶茎。风车草对铜和锌的富集能力较强,而对锌和铬的转移能力则比较强,铅、铜、铬在风车草各器官重金属浓度分布为:须根茎叶,对于锌则是:须根叶茎。香蒲对铜和铬的富集能力较强,对4种重金属的转移能力均较好(TF1),对于铅、铜、铬香蒲各器官浓度分布为:叶须根根状茎,对于锌则是:须根叶根状茎。  相似文献   

9.
抚顺市海新河污水处理厂始建于2006年,2012年进行扩建改造,现采用"二级生化处理(A~2/O生物池)"处理工艺,提高了COD、TN、TP的去除率,深度处理部分采用纤维转盘滤池工艺,出水经紫外线消毒后部分回用,部分排入人工湿地,湿地出水排入海新河。目前海新河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10万m~3/d,设计出水水质为一级A标准。对海新河污水处理厂进出水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将海新河现状水质与2010年水质进行了比较,海新河污水处理厂出水满足一级A标准,并使海新河水质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0.
人工湿地是以人工建设为基础建立起具有净化、生态、环境功能的新型生态系统,如何发挥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功能,更好地恢复生态与环境成为一项核心的科研课题。本研究以三种北方常见的水生植物为平台,展开了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中污水净化能力的研究,特别对水生植物对总磷(TP)和总氮(TN)的除去效果进行了深层次研讨,希望为建设良好的人工湿地生态,提升人工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西溪湿地生态系统内菰(Zizania latifolia)群落、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和人工植物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群落中的土壤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土壤营养元素储量以及三种优势植物营养元素的积累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的再力花群落土壤TOC、TN和铵态氮含量较少,这主要是与土壤含水率有关;三者土壤营养元素垂直分布较为相似;三者植物叶以及穗和地下部分中N、P含量均较高;湿地植物群落(菰群落和芦苇群落)土壤TOC和TN储量比较高,而再力花群落土壤TP储量较高;芦苇积累TOC、TN、TP的含量远远高于其它两种植物;人工栽培的再力花群落水体内各元素含量均高于其它两种湿地植物群落的水体.  相似文献   

12.
付美春  柏东芝  瞿长波 《科技风》2014,(17):107-108
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旱伞草在不同浓度营养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及对含铬电镀废水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营养物质的存在,对旱伞草在电镀废水中的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营养物质对旱伞草修复电镀厂含铬污水的修复效果也没有明显提高。总体而言,用旱伞草修复电镀厂含铬废水时,没必要添加培养液。  相似文献   

13.
刘娇 《科技风》2013,(7):245
人工湿地作为卫生设施的一种处理方法,建造和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建造的人工湿地运行情况进行分析,阐述了氮、磷、病原体在人工湿地中的去除情况,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湿地系统处理养殖废水提出问题及展望,以期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率及其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杰  罗安程  方照平  吕庭君  林敏抒 《科技通报》2009,25(6):848-853,859
通过室内小型人工湿地装置,研究了人工湿地系统对氮、磷的去除效率及氮、磷元素在系统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植物系统对NH+4-N、TN、TP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55.02%、45.44%、98.52%,无植物系统为38.08%、33.63%、91.37%,植物系统对氮和磷的去除效率均高于无植物系统。在潜流型人工湿地系统中,植物生物量及氮、磷积累量沿水流方向逐渐降低,基质中磷浓度也表现出类似的规律,这种变化规律表明可以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来提高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率。分析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途径表明: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和基质对磷的吸附沉淀是人工湿地系统去除氮、磷的主要方式;植物吸收去除的氮、磷量分别占氮、磷投配总量的9.38%和12.77%,表明植物吸收也是人工湿地去除氮、磷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以闽江河口最大的鳝鱼滩湿地为研究对象,选择秋茄(Kandelia candel)红树林下沉积物剖面分层样品,分析沉积物(0-60cm)中TOC、DOC、TN和TP等含量和储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及沉积物物理特征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秋茄红树林沉积物TOC、TN和TP含量由表层向下逐渐减小;TOC、TN和TP(0-60cm)的平均储量分别为1533.3、113.1、55.8t·km-2;沉积物TOC、TN和TP的含量与沉积物粒径呈显著相关,TN与pH呈显著相关,TOC、DOC、TN、TP与盐度、含水量、容重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改变水力负荷和排水高度,系统考查潜流人工湿地的脱氮除磷以及去除有机物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出水TP、COD浓度受排水高度影响不大,NH4-N去除率略受排水高度影响,且随着水力负荷增加而减小。而反硝化作用受排水高度影响,随排水高度增加,反硝化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人工湿地进行污泥稳定化处理,是一种新型的污泥处理技术。将湿地植物芦苇种植于人工湿地中,再将污泥周期性地布向填料表面,污泥中的水分经填料层以及后形成的积存污泥层渗透后,通过集水管排出,并回流到污水处理系统做进一步处理。固体物质被截留在填料层表面,通过微生物内源呼吸、植物蒸发蒸腾等作用进一步稳定和脱水。稳定化污泥的脱水和矿化程度较高,最终产物适合土地利用和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18.
刘福春 《科技通报》2019,35(5):48-51,60
植物根系以人工湿地为媒介通过化学及生物等共同作用达到净化污染物的目的,文中以沧州市人工湿地为背景,研究湿地植物根系土壤酶活性分布及对硝化-反硝化促进作用。实验选取常见湿地植物分别为蝴蝶姜、万寿竹、红艳蕉等6种,将上述植物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不同植物根际和非根际酶活性分布情况。实验结果显示:湿地植物根系对土壤酶产生影响,可描述为植物处于生长稳定期间时,植物根际酶活性高于非根际酶活性,其中以红艳蕉和蝴蝶姜表现较为明显;不同植物根系对土壤酶影响存在差异,红艳蕉、野菖蒲及万寿竹的根际酶活性相近并高于其他湿地植物。为研究植物脱氮作用,选择种植蝴蝶花及芦苇的人工湿地土壤样品,以不同C:N比例配置溶液进行实验,检测硝化及反硝化强度。结果表明:添加5倍碳源反硝化强度最佳,脱氮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正>研发背景人工湿地是通过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利用土壤、介质滤料、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具有出水水质好、投资维护成本低、生态多样性等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湿地面积有大有小,对污水处理的能力和承受能力也不同。在实际工程运行中,由于湿地入水的污染程度大、水质指标恶劣等原因,造成了湿地负荷运行大、湿地发挥功效低、出水水质不达标等情况,未能充分发挥湿地功效、达到预期的净化效果。因而入水经过预处理显得十分必要,其将最大限度减轻湿地运转负荷、减缓后续处理单元堵塞、增加湿地缓冲容量。结合现有状况,文章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湿地入水预处理的多级组合装置,提出一种适宜处理模式,以解决市场痛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污染方面的问题日益显著了,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成为近些年来格外注意的问题,为了针对农村环境污染的分散性、广泛性和随机性等特征,我国在环境污染物COD、TN、TP的排放量及其速度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对农村环境污染类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不同类型进行分类控制和分区管理,希望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能够得到良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