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出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论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历史必然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实践基础;科学发展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理论指引下,在中国特殊国情和社会发展逻辑规律的历史必然中产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必将在科学发展的引领下更加自信地走下去。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民正确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就是对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特色"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成就和发展目标的认同,是人们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强化道路认同来促进道路自信的形成,这样的路径选择既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4.
政党自信是政党勇往直前的动力基础,是坚定中国共产党自信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关键。中国共产党最有理由自信,因为中国共产党缔造了新中国、领导十四亿中国人民实现了富强梦、开创了社会主义实践的新模式、守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变"与"不变"中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破"与"立"中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管"与"放"中把握党的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对"三大规律"的准确把握是其自信的思想基础;先进理论塑造党的崇高灵魂、先进阶级铸就党的高尚品质、先进组织滋养党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自身无比先进性是其自信的内在条件;中国共产党的公仆情怀是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定盘星"、为民谋利是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风向标"、廉洁自律是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压舱石",人民的广泛信任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外在条件;中国共产党超强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其自信的能力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路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这种“特色”从根本上是指纵向发展意义上的特色,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成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完成的工业化发展以及社会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发展,这也构成了中国道路的历史基础。中国道路反映了在经济相对落后条件下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进程,因此,一方面,中国道路显示了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单纯在民族性的意义理解和把握中国道路的内涵,必然遮蔽当代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特征;另一方面,又必须对中国道路的历史发展给予合理的定位,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基础是密切联系的,不能离开这样的历史阶段来理解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对关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重要论断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首先,20世纪20年代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是历史的选择;其次,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得到了人民的认同和响应;第三,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制度以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为宗旨,人民拥护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是时代需要,也是时代必要。因此,通过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和拓宽大学生道路认同实践途径,以此加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8.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抓好党的自身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历史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道路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在我国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努力奋斗作出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选择,是由我国近代以来独特的政治经济状况、民族文化传统和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等共同作用的历史选择,是各民主党派在长期的探索中国救亡图存之路、探索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之路的过程中,经过反复抉择之后的理性选择,是中国共产党总结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经验、借鉴世界各国政治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作出的科学选择,是引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社会政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内容之一,从道路自信的历史依据,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源于历史的选择、人民的认同和实践的证明,是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至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过长期探索,艰难选择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我们党在这条道路上是高度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是源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经验的总结,是基于“中国模式”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3.
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结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又把社会和谐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一步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了三个重要概念,即:“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和谐社会”。针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世界现当代历史发展的必然取向、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本质要求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既而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国庆四十周年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总结我国社会发展一百多年来的历史,特别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四十年来的历史必然得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结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是我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使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初步繁荣昌盛的中国的必然,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中,毛泽东站在哲学的高度指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性及辩证法,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及"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等。尽管毛泽东最终未能成功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是这些优秀理论成果为今后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现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在理论准备和实践发展方面呈现出历史发展中的具体特点。认为作为中国现实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绝对的优越性,在发展中成为中国的历史选择和现实必然,并涵盖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理论准备和理论指导。从总体上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融为一体,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旗帜。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历史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8.
<正>新教材议题示例(五)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必须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为议题,秉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用历史的眼光,实事求是地探究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悲怆历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用铁的事实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从而引导学生强化制度认同、坚定政治信仰、保持政治定力、坚定"四个自信",做一个有理想信念的  相似文献   

19.
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历史唯物主义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供坚实可靠的思想原则和基本理念。应当完整准确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学说和人的解放的学说,使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性质。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人类解放为终极目标,这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仅在实质上而且在形式上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民正确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