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实践中,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群众,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在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弘扬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优良作风,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以优良作风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九年三月和五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同志率领红四军前后两次入闽,消灭了闽西土著军阀郭凤鸣、陈国辉、卢新铭,先后建立了长汀、永定、龙岩三县革命委员会。同年七月,于龙岩召开了中共闽西一大,在毛泽东同志亲自指导下,大会正确制定了“坚决领导群众,为实现闽西工农政权的割据而奋斗”的路线。从而指明了闽西人民的斗争方向,打开了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新局面,以龙岩、永定、上杭、长汀、连城五县为中心的闽西革命根据地迅速形成。一九三一年八月,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一个拥有二十一个县、二百五十万人口的革命根据地,从此,闽西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井冈革命根据地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党领导根据地军民缔造和铸就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这就是坚定信念、矢志不移的精神,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井冈山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激情奋发的精神风貌,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要以弘扬井冈山精神为出发点,准确把握井冈山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在实践中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  相似文献   

4.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创建井冈山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时期孕育产生,并初步形成的。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坚持武装割据;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井冈山时期坚持群众路线,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汲取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从弱到强,从小到大,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成为执政党。弘扬井冈山精神,坚持群众路线。不忘初心,为梦前行。  相似文献   

5.
红土地文学是植根于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文学,它继承与发展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光荣传统,成为闽西文学创作的主流文学,并培育了一大批闽西的中青年作家。  相似文献   

6.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群众路线伴随着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入闽而创新发展,并指导着苏区的革命实践。闽西成为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发源地。  相似文献   

7.
从红色革命根据地龙岩市的体育现状入题,分析了目前闽西、赣南地区红色革命根据地在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红色革命根据地必须发挥自己的特色,才能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上实现协调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说明:八七会议后,党在全国各地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为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准备了条件。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后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至1934年红军长征以前,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的东江和海南岛以及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西、陕甘、湘鄂赣、闽西、赣南、左右江、  相似文献   

9.
陕甘两地的革命领导人很早就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土地改革和政权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在陕甘边革命时期以照金和南梁为中心领导和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他们不断总结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注意结合本地实际,紧密联系和依靠广大群众开展根据地和红色政权建设。广大根据地军民的有益尝试和实践探索留给当代的现实启示是:必须保持党的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以群众标准检验工作,将群众工作路线方针贯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面开展群众动员工作的实践之场。党和红军通过组织起来、宣传鼓动、情感动员、经济激励等多种方法,将湘赣边界的农民发动起来,有力地支持了根据地的生存与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群众动员具有扎根动员、全面动员、软性动员的特点,不仅铸就了光辉的井冈山精神,也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井冈山时期群众动员的成功实践表明:只有在理论上辩证把握予取关系、在行动上不断提升动员效能,才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1.
党的群众路线确立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不断丰富和发展等几个阶段,苏区时期是党的群众路线形成的重要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闽西革命斗争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党的群众路线初步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红土地学是植根于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学,它继承与发展了“五四”新化运动的光荣传统。成为闽西学创作的主流学,并培育了一大批阅西的中青年作家。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缔造了党的群众路线,革命老区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坚持了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体现出党的群众路线在延续的新气象。党的群众路线既是历史的,更是现实的;既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更是党的一种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4.
闽西是个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領导下,二十多年来红旗不倒,坚持革命斗争,有很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斗爭事迹,为我们历史教学結合乡土教材进行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极其生动和丰富的资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西地区在党和毛主席亲自领导下建立了紅色政权,創立了闽西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伟大的中国人民革命斗爭的一个缩影。在高中中国现代史教学中,当讲到“中国紅色政权的建立”一章时,结合闽西的革命斗爭史实是极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正> 一九二九年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四军开辟江西赣南和福建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巩固的苏维埃政权,并于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一个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遂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土地法》是土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土地革命的成文法规;《兴国土地法》是毛泽东1929年4月总结赣南、闽西土地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它对《井冈山土地法》作了相应的修正。它们的制定和实施对根据地建设、红军发展以及党以后的土地工作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厦门大学历史系孔永松、林天乙、戴金生编著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史要》一书,已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十章五十六节,共三十五万字。本书以“八一”南昌起义和党的“八七”会议制定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计划为起点,介绍了秋收暴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及1928年春赣西南、闽西等地的一系列暴动,并以较多的篇幅写了毛泽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一年秋创建的中央根据地,到现在已经五十周年了。一九二七年十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湘赣边界的井冈山进军,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第一支工农红军,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道路。为了粉碎湘赣敌人对井冈山的第三次“会剿”,并开辟新的根据地,一九二九年一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同志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在当地党和地方武装  相似文献   

19.
试论毛泽东土地革命路线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的土地革命路线,是毛泽东在领导井冈山和赣西南、闽西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实践中,根据党的“六大”决议精神,总结井冈山、赣西南、闽西和其他根据地土地斗争的经验,集中集体的智慧而逐步形成的。它的形成,大体上经过了三个阶段,集中地解决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对富农的策略和土地所有权等三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二·七”陂头会议在中共党史上是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对迅速打开赣西南与党的工作局面,推动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以至对整个赣南、闽西割据地区的革命斗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也存在对形势的判断脱离实际,错误地估计了赣西南党和干部队伍的现状,伤害了部分干部等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