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本研究综述主要将我国华语电视海外受众与传播效果研究进行整理综述,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其涵盖我国华语电视发展现状的文献资料,据此兼顾论述未来我国华语电视海外受众及传播效果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综述主要将我国华语电视海外受众与传播效果研究进行整理综述,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其涵盖我国华语电视发展现状的文献资料,据此兼顾论述未来我国华语电视海外受众及传播效果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子媒介易用技术的普及,大众媒体海量化的传播趋势日益厚重,如何改进、强化媒体的传播形式,以聚集、驾驭受众的注意力,已经成为当代媒介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内容。目前,台湾电视同仁运用“动漫”语言形式技巧在化解电视新闻中“空镜头多、重复镜头多、虚假扮演镜头多、准确叙事镜头少”的“三多一少”难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以符号学、叙事学等基础学理为据,通过解读“两岸三地”华语电视新闻节目运用“动漫”这一叙事形式及其特点与传播价值,探讨当代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日趋精细的画面叙事形式追求,以期为电视新闻的叙事形式、制作观念提供借鉴,其重要意义应视之为我国电视新闻传播观念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4.
尊重受众需求,是提升电视新闻传播成效的关键,同时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改革工作的开展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受众需求与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并对新时期电视新闻受众需求所呈现出的特点以及电视新闻编辑改革方向做出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充分发挥出受众需求在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创新改革中的导向作用,进而促使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能够更好地满足新闻受众对电视新闻节目内容的期待.  相似文献   

5.
正电视新闻杂志打破了固有的电视新闻模式,融合电视与杂志媒体的传播优势,形成了电视新闻杂志化这一全新的节目形态。这种节目形态诞生于美国,发展至今已日臻成熟。从分析美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编排方式入手,揭示其给中国电视新闻发展的启示,对拥有巨大受众市场规模的中国电视新闻制作业来说具有现实意义。一、引言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分散了电视媒介的受众数量,为把电视观众重新聚拢到电视机旁,电视从业人员必  相似文献   

6.
张玉 《新闻战线》2015,(2):96-97
电视在中国是覆盖率最高的媒体,因此其对受众的思想与行为影响也非常大。电视媒体播放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新闻。在我国,电视新闻传播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人们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塑造有重大影响。因此,对电视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媒体融合带来了传播生态的巨大变化,争夺受众成为当前媒体的竞争点之一。受众需求在传播价值实现的重要性凸显成为传统电视新闻迎合媒体融合的传播理念转换的重要着力点。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作为电视新闻中最具魅力和影响力的节目形态是融合时代下电视新闻转型的重点。研究认为,电视新闻直播需要在内涵向度上力求题材的政治化与平民化相融合,在标识向度上力求新闻性与艺术性相融合以及在互动向度上力求受众的体验性和带入感相融合。  相似文献   

8.
美国华语电视根据自身频道和受众定位以及当地的市场特点,在节目引进、编排、构成等方面有着相应的模式。美国华语电视与我国对外电视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在我国国际传播中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对于扩大传播范围和增强传播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内容模式对于我国电视对外传播也有着重要的启发或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美国华语电视的内容模式、美国华语电视内容模式的成因以及美国华语电视内容模式对于我国对外传播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当电视进入以受众为中心的消费时代,受众的心理以及受众的需求成为了电视台关注的焦点,其内容逐渐平民化,接近于人们的普通生活。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电视节目在很大程度上有了相对的落后,从而影响到了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文章就是从受众在电视新闻传播中的地位以及电视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和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对电视节目的进一步发展和改善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社会中,电视是一种较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介,而电视新闻的出现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电视传播的传统格局。既方便了受众获得信息,又提高了受众获得信息的速度。如何使电视新闻具有吸引力,使受众对电视新闻产生浓厚兴趣,电视新闻编辑就是其关键。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要点的分析,以期能对广大从业人员更好地编辑制作电视新闻有所帮助,从而更好地为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从最初的"以传者为本"发展到了现在的"以受众为本",受众的角色在媒体中逐渐走向中心,受众角色从原来一味的接受者转换成了电视新闻的参与者、改造者、解构者和重建者.电视新闻要做到"以人为本",抓住受众心理,就要充分保障受众的参与性.电视新闻受众的参与是指受众以各种形式参加了电视新闻传播的过程,并对新闻传播的完成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浅谈如何发挥好细节在电视新闻传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菁 《新闻传播》2012,(1):97-98
电视新闻细节主要体现在那些突出新闻要素的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上,如果可以比较巧妙灵活地利用好这些细节将对电视节目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也会更容易打动受众,使得电视新闻传播效果更为明显。作为一名电视人,要做好电视新闻传播这项工作,了解其新闻细节特征,知道它的作用具体在什么地方,该怎样操作才能达到为新闻传播增色的效果是非常关键的。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在电视新闻传播中发挥好细节作用让受众更为喜欢,供有关人士查阅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武东正 《新闻传播》2009,(10):49-49
从社会效益方面来看,大众传媒在满足受众知情权的同时,还肩负着影响受众、引导舆论的使命:从经济效益方面来看,传媒机构必须吸引受众、招揽广告.才有可能不断发展与壮大。因此.新闻传播天然地存在对于传播效果的追求.电视新闻也不例外。本文就是从受众求真的心理来对电视新闻编辑过程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成功的电视新闻创作应科学依据受众心理特征、普遍需求提升感染力、传播力,广泛激发受众形成情感共鸣。因此笔者就受众心理特征出发探讨了如何科学创作电视新闻,对优化传播效果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电视新闻行业受到极大的冲击。网上新闻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受众能及时了解到多方面的新闻,而反观电视新闻,除了直播,一般新闻节目的时效性相对新媒体来说都比较滞后,因此对受众的吸引力就变差了,要想改变这一状态,就必须考虑受众的心理,使电视新闻内容及表达形式与受众心理相契合,才能保证电视新闻稳步发展下去,对此本文通过分析电视新闻受众的心理,结合当下电视新闻采编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媒介,电视新闻凭借着其视听结合的方式,能够满足受众收视的心理需求。但是,随着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兴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给电视新闻带来了竞争压力。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受众的关注,电视新闻节目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改革出更高质量的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7.
徐晨  陈江萍 《今传媒》2016,(11):130-131
传统媒介主导时期电视新闻的传播广泛而具有影响力.其凭借声形兼具、客观权威、可信性高等优势获得受众青睐.然而,融媒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新闻传播的固有格局.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信息交流变得更加多样灵活,快捷便利电视新闻的传播力也因此面临挑战.本文试图从电视新闻的关键环节新闻摄影出发,强调对电视新闻摄影专业实践的深层理解与认知,把握其优势及发展趋势,为融媒时代电视新闻传播力的构建提供可参照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的表现形式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较之于娱乐性、服务性等其他电视节目,它明显滞后。尽管多年来作了不少努力,但整体效果依然不佳。上至中央台,下至省、市、县台,呆板、生硬、缺乏感染力,成了一种通病,严重削弱了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和真实性,影响了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如何从实际出发,使电视新闻的表现形式符合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工具的传播规律,缩短电视传媒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提高受众对新闻传播的接受程度,这是当前有待研究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的表现形式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较之于娱乐性、服务性等其他电视节目,它明显滞后。尽管多年来作了不少努力,但整体效果依然不佳。上至中央台,下至省、市、县台,呆板、生硬、缺乏感染力,成了一种通病,严重削弱了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和真实性,影响了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如何从实际出发,使电视新闻的表现形式符合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工具的传播规律,缩短电视传媒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提高受众对新闻传播的接受程度,这是当前有待研究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林霞 《新闻世界》2013,(4):74-75
满足受众的收视需求是电视媒体的首要目的,其满足程度也直接影响着传播效果。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作为节目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节目内容的选择到剪裁、直至节目呈现的形式,都要满足受众的需求,使节目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本文旨在从受众需求的视角,探讨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