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的语言学习较成年人的语言学习有显著的差异,儿童的语言学习带有特殊的“习得”特征,而成年人的语言学习过程具有明显的“学得”戍份。英语在中国的教学和学习不同于“二语”环境下的母语之外的其它语言的学习。在中国进行汉语之外的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均有“外语”学习特征,如当下中国的“二语习得”界将英语学习称为“英语外语学习”,将日语学习称为“日语外语学习”等等。一般而言,无论是“二语学习”还是“外语学习”,虽说儿童阶段的语言学习具有显著的“母语”语言能力“习得”特征,而中国儿童英语或是另一门非汉语的学习是否具有显著的“习得”特征,不能简单妄下结论。这是因为学习者受语言环境、学习环境、学习策略应用等不利因素的局限,即就是在儿童学习阶段,英语或其它一门外语能力的获得还是带有很明显的“学得”特征。本文主要讨论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环境中儿童英语能力获得过程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在儿童语言学习过程中开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  相似文献   

2.
一个已经习得了母语的成年人 ,再来学习一门外语 ,如何才能尽快掌握并使之成为交际的工具呢 ?这是外语教育工作者历来想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仅就母语习得与习得外语、课堂教学与习得外语两问题谈些看法。一、母语习得与习得外语母语习得理论很多。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靠模仿、强化、重复等外部因素去习得母语。先天论者把母语习得归于天赋 ,儿童头脑里存在着一种普遍语法 ,儿童能从不严密的数据中演绎出语言的规则体系 ,而且既快又不费劲。认知论者认为母语习得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 ,儿童是按一些认识“操作原则”去习得母语的。功…  相似文献   

3.
人们学会语言有一个过程,语言学家将这个过程叫做语言习得.第一语言习得是指儿童获得母语的过程.作为外语教学理论中一个重要方面的语言学习理论就是建立在参照第一语言习得而建立的假说的基础上的.因此,作为外语工作者,很有必要了解第一语言习得的理论,尤其是其各自的外语学模式,在外语教学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第一语言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行为主义理论,它的主要代言人是B·F Skinner.第二种是认知主义理论,它的主要代言人是N·Chomsky.这两种理论对第一语言习得各有其不同的解释并建立了各自不同的外语学模式.现分述如下:一、行为主义理论及其外语学模式行为主义理论把第一语言习得解释为“习惯形成”(habit formation)的过程.它认为儿童掌握母语是通过对成年人话语的不断模仿,并在成年人的奖  相似文献   

4.
王军 《考试周刊》2008,(52):115-116
1.引言儿童学习母语,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讲话,掌握了母语的规则,并逐渐能理解成年人讲话的含义。语言学家把这个过程通常称为"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而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由于没有母语的学习环境,不能受周围人群的影响而掌握,必须通过正式的语言教学才能学会,这就是第二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5.
儿童学母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讲话,掌握了母语的规则,并逐渐能理解成年人讲话的含意。语言学家把这个过程称之为“语言习得”,也可称之为“非正式学习”或“本能学习”。因而,顾名思义,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称为“第二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6.
不同年龄群体的语言学习者在生理、心理和认知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学习外语或二语时各有优势。儿童有习得外语或二语的潜能,最突出的是儿童能够习得具有目的语母语者一样的发音;青少年拥有较好的模仿能力、记忆力和敏感的超语言意识;而成人的记忆能力特别强,也很容易注意到语言的形式特征。我们可以期待儿童在玩中习得更多的外语,然而对成人而言,我们可以适度地使用抽象思维能力进行外语或二语学习。语言教师应当对所有因素进行考虑,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朱炜 《教育与职业》2007,(35):77-78
外语教学的最终结果体现在学习的主体上;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必须重视学习的主体。文章通过对外语学习主体的综合分析,认为克拉中的“习得-学得假说”假定成人第二语言习得在方法上与儿童习得母语是一致的观点,过于简化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忽视了学习主体在外语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正确认识克拉中的“习得-学得假说”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与研究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儿童习得语言的能力是奇妙的。无论多么抽象复杂的语言,无论文化背景、语言环境如何,每一个儿童都能容易、迅速地掌握语言。与儿童相比,绝大多数成年人学习语言则要经过一个漫长的、甚至是艰难的过程。而且学习十几年以后,仍未能达到流利的水平。从语言学得的结果来看,儿童与绝大部分成年人的差别颇为明显。儿童习得语言一定要达到与母语完全一致的水平,而绝大多数成人学习语言在未达到与目的语相一致的程度便停滞不前,或用塞林克(selinker 1972)的说法,语言僵化了(fossilization)。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学习掌握英语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学习( L earning) ,一是习得 ( Acquisition)。学习是指有意识地学习掌握英语的语言点、语法规则以及运用其来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习得是指无意识地形成语言能力的过程 ,这一过程非常近似于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我们绝大多数学生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在这一时期 ,他们的经验和认知水平比儿童时期有了极大的提高和发展 ,其抽象思维能力已经逐步取代了机械的模仿能力 ,在英语学习中进行逻辑分析的时候要远远多于单纯的机械模仿。绝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教师讲解 ,通过对语言形式的精细分析和强行记忆来掌…  相似文献   

10.
儿童在非教学条件下能轻松地习得母语。他们高超的语言认知能力和惊人的习得效果令成年人望尘莫及。笔者以心理语言学及语言习得理论为依据,将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外语学习作对比和分析,试图找出二者的异同,并就此对成人外语学习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成人进行外语学习。  相似文献   

11.
第二语言习得指的是“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具体说来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日常交际的第二语言习得,即通过与说本族语者的直接交往而学习第二语言;二是课堂教学的第二语言习得,即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而学习第二语言。教师认识和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的这些规律,根据学习者的学习外语的内在化过程,努力创造适应语言习得的课堂环境,培养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2.
张正东教授说:“外语教学是学得的,习得只起辅助作用。”从我们的实际教学来看,在中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尤其是高中英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将“习得”与“学得”截然分开,它们在教学中应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外语习得与学得的最大区别在于习得是指在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依靠先天机能发挥其作用而获得语言技能.尤其是指儿童母语的习得;学得是指成人在教育环境中有意识地通过后天努力和一般的学习规律来获得语言技能的过程。高中英语教学的主体一般都是15岁以上的少年,其机械模仿能力已开始弱化,理解记忆能力开始逐渐增强并占主导地位,多数情况下会自觉地从意义上进行分析研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已有的母语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来学习英语。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从宏观上把握学得与习得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母语知识与外语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之间的差别主要是一种“量”性差别。导致这种差别的基本原因在于学习第二语言的成人与习得母语的儿童之间在认知能力的发展、语言学习环境、与目的语的接触、交际的需求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差异。而第二语言学习中的第一语言迁移或对母语知识的依赖应当被视作人们内在的语言认知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学习第二语言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4.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人们往往发现儿童学习母语的过程就像植物自然生长的过程,只要给予适当的语言营养,他们便能不费气力掌握母语。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人们惊讶地发现,儿童同样具有优势,特别是在语音、语调和词汇的掌握上。相反,成年人在二语的学习上则相对较慢。"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上有一个关键期,通常认为是青春期。在此以前学习二语会相对容易些,也容易获得与母语一样的水平。一旦过了这个时期再去学习,则难度较大,而且不易成功。"[1]  相似文献   

15.
乔姆斯基认为儿童生来就有一种习得母语的机制。近年来,在乔姆斯基“语言习得机制”的理论推动下,许多幼儿园都安排了各式英语教学课程或活动,社会幼儿英语教学随处可见。与传统的幼儿园教学不同,早教机构努力尝试利用“全身反应法”和“直接沉浸法”开展教学,通过游戏或直观动作、图片或情境等各种方法来引导、帮助孩子学习理解英语。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新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进行分析,指出二语习得过程中“逻辑问题”与“奥威尔问题”同时存在。重新审视了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的本质差异,认为儿童的母语习得是对世界进行认识与范畴化的过程中认知成果,即知识体系与语言同时建构的内容与形式一致的过程;而二语习得是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建构语言,是形式与内容相脱离的过程,为二语习得中奥威尔问题。  相似文献   

17.
普遍语法理论是针对儿童“语言习得的问题”提出来的,儿童能够高效而成功地获得母语的根本原因是儿童拥有天生的语言能力或语言习得机制。普遍语法产生后被众多二语研究者引入到二语习得领域,其中大量的研究集中在二语初始状态的问题。对普遍语法框架下的二语初始状态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可厘清其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相关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交际能力所包括的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中,“听是交际活动中的核心。”作为学习言语的一种手段,听又是掌握语言的必由之路。学习发音、学习说话都离不开听。听是学习的开始,也是说话的基础。在母语中,听力是在长期语言习得环境中自然形成的,但对外语而言,听力的获得和提高却要经过大量的实践和严格训练。著名美国语言学家克位申在其“输入假说”理论中也强调指出:“无论儿童或成年人,在语言习得中,头等重要的是听力理解。”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了人类有“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acquisitiondevice)。“习得”指幼儿在非教学条件下主动获得母语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克拉申(Krashen)发展了这种理论,指出:“在第二语言学习或外语学习中,如果学习条件和学习活动与幼儿学习母语相同或近似,这种学习也称为习得。”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借鉴婴儿习得母语的过程,将使外语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一、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幼儿习得母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自说话的需要。学习外语的小学生相对幼儿来说已…  相似文献   

20.
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习得比学习更重要。只有经过语言习得这一环节,学习者才能真正摆脱母语的“羁绊”,自由地运用第二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方法局限于语法翻译法,偏重于知识的传授,片面地追求卷面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