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起“西方货币银行学”,大部分人都会感到陌生。这固然在于我国经济理论封闭得太久,加之这门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传播途径狭窄。但还有两个学术上的原因:其一,西方各国金融理论学者,各自从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来研究货币金融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完整的西方货币银行理论的学说体系;其二,国内介绍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著作寥寥无几。《西方货币银行学概论》通过一个新的体系,以国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对西方货币银行学进行介绍和阐释,这在我国货币金融的学术领域还是一次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成为了国际金融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对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维持目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二是认为美元的衰弱不可以避免,应建立多元储备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3.
《货币银行学》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21世纪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类的11门核心课程之一,具有理论与实践兼具的特点,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相长的要求。Web2.0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互联网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木,目前因这一理念而生发的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关注。本文结合《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基于Web2.0上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实现课程教学的互动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由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徽州 文化研究所姚邦藻主编的《徽州 学概论》一书,旨在以半个世纪 以来“徽州学”各种专题、各个方 面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尝试着对 “徽州学”进行整体地把握和系 统地描述,从而为构筑“徽州学” 的学科体系作出一份积极的贡 献。全书40万字,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徽州学通论”,从学理上对“徽州学”的涵义、“徽州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徽州学”的基本范畴进行界定和阐释,对该学科框架体系的建构作了有益的探索。下编是“徽州学分论”,分别以徽州人、徽州人文、徽州技艺等三大板块,对…  相似文献   

5.
正曹凤岐教授是金融学研究领域的集大成者,而这本书的出版,给近些年的金融研究界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风潮。《货币金融学》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曹凤岐教授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知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在经济体制改革潮流中,其最早提出了企业经营进行股份制的构架并希望我国的企业制度形成一个完善的现代化管理体系。曹教授的学术理论和研究成果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效地完善了经济发展体系的不足。《货币金融学》凝聚了曹教授在货币金融学研究领域多年的心血,此书的  相似文献   

6.
“新闻是否有学”?从20世纪初中国新闻学成立伊始,这就是一个困扰着新闻学者的重要问题。本论文以“新闻有学无学”的论争为切入点,考察20世纪初中国新闻学科建构的知识基础,发现“科学”在其中扮演了合法知识的裁定者与学科身份的赋予者角色,而这双重角色皆根源于“科学”能够为知识、学科提供合法性与合理性保障。本论文从学科思想史的角度对此学科根据或前提进行挖掘分析,反思科学话语之外的人文话语在新闻学科体系中被边缘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根据新的发展形势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式不断培养出具有全球视角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各类高素质人才,就应用性金融学专业来说,必须注重学生微观业务操作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有效的证券投资分析课程实践体系对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献学的学科体系,历来有“古典”与“现代”之分。古典文献学以古籍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为三大支柱;现代文献学则以急剧增长的多语种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长期以来,研究“古典”与“现代”形成两支队伍,他们各有强项与弱项。 学科的分割与学术队伍的划疆而治,不利于健全和发展完整意义的文献学学科体系。因而,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不少学者为建立“兼容古今”的系统的文献学(或称大文献学)作了许多有益的理论探讨。例如林申清先生说:“建立一门能够兼容古今的系统的文…  相似文献   

9.
曾光  高栩 《传媒》2023,(7):87-89
“广告无学”作为学界常讨论的一个观点,一直以来有不少争论,广告到底有没有“学”?本文分别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广告学有没有“学”这一问题,能够发现与其他一些悠久的学科相比,虽然广告学有自己的学科体系与学科理论,但多是从多学科的交叉视角出发,来研究受众的行为与心理、媒介特征、广告的创作等,而且在广告学的发展过程之中,多以实践为导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及开放教育试点”本科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等专业的统设必修课《宏微观经济学》的使用教材作了分析,并对该课程的教材修订提出建议。其目的是探讨试点开放教育“专升本”专业及其学科的教学资源开发和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为了推动我国美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并使之与广播电视艺术学、新闻学等学科形成良性互动,由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文学系蒲震元教授、杜寒风副教授等筹划、组织,在北京广播学院研究生部设置了2000级博士生课程“美学前沿”,邀请中华美学学会部分专家主讲。这是全国高校非美学专业博士生首次开设美学课程,该课程面向北京广播学院各层次学生开放。 从2000年9月至12月,“美学前沿”课程共进行了十个专题的讲授,包括:“美学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北京大学哲学系阎国忠教授)、“百年中国文艺学美学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刘武军 《大观周刊》2011,(44):230-230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在理论上更加与国际数学教育接轨,而且教学理念更先进、课程设计更科学,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大面积推进,这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对数学教育改革中的头等大事,必须下大力气去认真学习,努力探索,要多关注学生的“学”,打破以往的“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理念。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课程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教学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以学科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其教学目标具备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文章借鉴“行为目标——学科中心”的结构模型,从学习内容及资源、学习支持、学习评价和学习活动四个维度对“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进行要素分解设计,并对实践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李杉 《青年记者》2023,(23):99-101
课程建设理应回应中国式现代化语境给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的知识体系和实践应用提出的要求。本文以“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改革的经验与问题为例,在关系视角下研究改革“首课设计”“内容库设计”和“过程考核”,调整学习目标、教学时空和教学效果的动态边界,发挥项目式课程改革的效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关于深化国际传播学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传播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其学科来源主要是传播学、新闻学、国际关系学等 ,其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性 ,但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玄化、泛化、空化和术化等问题。本文认为深化国际传播学研究应从国际传播本体研究、国际传播史研究、国际传播“术” (技巧 )研究及国际传播学科体系研究等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6.
本学科的一级学科名称应顺势易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广均 《图书馆论坛》2006,26(6):1-2,30
作者根据自已时美、英、澳、日图书馆与情报学教育的调研指出,当前国际该领域的基本态势是已从图书馆学——经图书馆与情报学——到由information引领的格局,同时院系名称也多已改为由information引领的院系,但仍都被归入图书馆学领域。国内也是学科名称与院系名称不一致。当此有关职能机构正主持修订学科专业目录的当口,紧急建议用能反映本学科基本特性的“信息资源管理”(IRM)一级学科名称取代现在的“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名称。最后还对IRM的基本内涵、学科体系、课程分类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学即人学”,这是一个含义深广而又被人们普遍认可的命题,人是学表现的中心,一切都是为了写人,反映人的精神世界,它映照了人的精神,符合了人的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在这样的前提下,还必须指出学所特具的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三性之中,又以情感性为核心。“吟咏性情,感荡心灵”,“感人心莫先乎情”,情感是学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韦棣华是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缔造者与奠基人。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大量调研、历史爬梳与解读式内容分析,解析韦棣华图书馆学教育实践及理念。文章认为,以文华公书林的创立为标志,韦棣华助推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从“隐学”走向“显学”,其教育实践功绩主要归纳为“建立文华公书林”“引入美式图书馆学”“力争美国退还庚款”三点。在此基础上,韦棣华的图书馆学教育理念可以概述为以下三点:坚守专业化与特色化的图书馆学教育发展道路;保障学科独立稳定,提升图书馆学教育的认同感和影响力;深化学科中外交流,提高学科国际知名度,持续优化图书馆学教育体系。最后,结合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现状,以韦棣华实践与理念为依托,提出当前及今后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2年教育部学科专业新目录正式确立了“广播电视学”的学科地位,这也引发了我们对学科内涵、知识体系及科学共同体的思考.从认识论角度看,广播电视学属于软应用学科;从社会学角度看,广播电视学目前属于分散型学科;从学科独立的条件看,广播电视学是一门应然学科.鉴于这种学科属性,应从学科交叉的视野出发,进行学科间的交流,以建构广播电视学的知识体系和外在社会建制.  相似文献   

20.
李欣然 《出版广角》2023,(15):60-64
学术期刊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而现有研究对学术期刊服务具体学科“三大体系”建设的实践还缺乏深入探讨。文章在梳理“三大体系”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探究外语学刊对“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阐述外语学刊聚焦外语学科建设、引领学术创新、助力本土学术话语生产与传播的实践,指出当前外语学刊对传统学科和冷门学科的关注不足、对系统性创新研究的支持缺乏、对学术话语权的贡献有限等问题,提出提高编辑学术素养、完善期刊评价机制、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等进一步发挥外语学刊服务“三大体系”建设作用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