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012年,广播电视学学科地位正式确立,此后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广播电视学研究仍旧存在学理性孱弱与议题重复两大问题,研究者心态浮躁、研究范式古板、研究视域局限等都制约着这一学科的健康发展.立足于融合视野,按照先天自带学科、学科域和后天发育学科的三大维度,借鉴史论、理论、应用、决策、跨学科五分法,对广播电视学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构,试图为广播电视学提供更新的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2.
随着广播电视研究的日趋丰富,其学科建设也备受关注,广播电视学经历了从新闻学下属的一个分支,走向了独立发展的学科之路.广播电视学体现出典型的综合学科的特点,其中的层次、内容关系复杂,对学科体系分类梳理构成了一定的难度.本文在对该领域已有研究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两大领域、三大模块"的架构,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既把握学科体系的逻辑性,又保持学科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3.
2006年12月16日,由"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和电视与新闻学院合办的"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广播电视方面的专家学者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会议,电视与新闻学院党总支书记雷跃捷代表承办方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4.
从1990年代到2010年代中国的广播电视业处于黄金时期,新闻、电视剧、纪录片、综艺和娱乐节目,构成了几代人的记忆.从学科发展来说,媒介技术和传播实践也使得特定的知识体系与学科建制的确立有了可能: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刷术推动下报纸的繁荣催生了新闻学;二战后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穿透”了社会与文化的方方面面,乃是欧美两陆传播研究(功能主义进路的大众传播学、批判学派、媒介环境学和文化研究)生长的历史语境.中国从1980年代开始,将传统新闻学与新引入的传播学并置,渐成枝繁叶茂的“新闻传播学”,也与媒介技术和传播实践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知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知识学的研究视角、概念、研究内容与学科体系、学科地位与成熟程度、发展路径和与其他学科的关联5个方面对目前知识学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知识学目前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2009年5月23日至24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广播电视学研究分会(简称中国广播电视学研究会)2009年会暨媒介融合与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承办、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协办.  相似文献   

7.
探讨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变迁、价值理念与研究范畴;分析公共知识中心、公共知识管理和公共知识管理制度分别属于公共组织、公共事业和公共制度的理由;指出公共管理学是管理学门类一级学科,图书馆学是公共管理学体系中的公共知识管理学;认为公共管理学是公共知识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公共知识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8.
广播学有着自己的研究客体、范畴和理论体系,应当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发展.但是,近年来的学术实践表明,广播学正日趋边缘化,这既与广播业快速发展的态势不符,又与广播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学术愿景相背.在广播学学科体系建构中,应明确广播学与电视学、广播电视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彰显其学科的主体性与独立地位.广播学学科体系建设应包括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学科应用实践建设、学科人才培养建设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认知传播跨越认知科学和传播学两大学科的知识系统,其理论建基于两大学科知识结构关系的耦合处,这种耦合体现于传播学在社会实践经验方面与认知科学自然科学知识体系中关注对象即主体人的心智活动这一交汇处,带来了当前传播学研究的"认知转向"以及认知科学研究的"传媒语境化"考量。当前广播电视研究面临现实层面和理论层面双重变革,认知传播理论体系作为一种方法路径,以本体理论、内部关系理论和外部关系理论三大框架予以广播电视理论研究整合视野,推动广播电视理论研究从传统偏重形而上转而突出广播电视本体的专业化分析,拓展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科学化空间。  相似文献   

10.
知识学研究导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讨论关于知识与知识活动研究的一门科学——知识学的起源和学科基础,分析从知识论到知识科学的发展过程,概要总结关于知识和知识学研究的现状;提出知识学体系重建的思想,指出21世纪知识学的使命是为人类社会的知识记忆与创新提供保障,并作用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提出知识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研究领域,包括确立知识学的理论基础,建立知识活动的理论与应用方法体系,促进知识技术、知识工程与知识学原理研究结合,构建知识学的新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视经济学的研究值得重视西安市广播电视学会《中国广播电视学》中,广播电视经济学被列在广播电视管理学中,即广播电视经济学足中国广播电视学的支系学科“广播电视管理学”的一部分内容。而广播电视学的五大学科为:广播电视节目学、广播电视受众学、广播电视传播...  相似文献   

12.
跨国传媒虎视眈眈,国内强势媒体意气风发,广电产业自身又处在艰难的转型之中,在一个充满变数的年代,知识和信息的寿命总是短暂的。广播电视研究和教育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实务教学?对于正在从事广电事业的人士,尤其是即将从事广播电视工作的学生来说,该用怎样的知识和技能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当代广播电视教程(新世纪版)”系列,以“高度、创新、精品”的姿态回答了这些问题。建构中国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是该套教材的努力方向,即遵循广播电视理论体系、实务体系和教学体…  相似文献   

13.
张晋 《今传媒》2016,(5):137-138
《电视新闻编辑》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担负着构建学科核心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实操能力的重要使命.编辑,一直是传媒类学科的重点课目,在应用型本科被高度关注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在保留该课目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创新,在其应用性方面着力研究,实施于教学过程中,收效于学生的实践作业中.笔者从教学一线出发,就实训内容的安排以及如何展开实训过程,对电视新闻编辑课程的实训环节做了一些思考与总结.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根本方向。文章从学科、文化、行业、技术四个维度展开,学科面向是中国特色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要从优化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出发完善出版学学术体系、创新话语体系;文化面向是中国特色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根本导向,要以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为研究导向、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出版学研究指向彰显学科价值;行业面向是中国特色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价值取向,要立足出版实践、回应行业诉求、理顺产学关系,推动出版业和出版学科协同发展;技术面向是中国特色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创新动力,要在新的技术背景下重新审视出版的社会功能,在大的学科环境下平衡出版学的开放性和主体性,在变的时代主题下锚定出版学知识体系演进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上,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已相继问世了80多年和50多载;在中国,它们也已先后有了60多年和30多载的历史。然而,在国外,广播电视学尚未从大众传播学中完全独立出来;在国内,广播电视长期以来无“学”可言。令人欣喜的是,随着祖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学终于应运而生了!读罢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广播电视的专著《中国广播电视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我们清晰地辨识出了中国广播电视学开始形成的鲜明标志。一、确定了独特的研究对象每一门学科,都应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以作为研究的目标。而研究对象的确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国广播电视学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中国广播电视学的特色钟镇藩中国广播电视学,是研究中国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本文试图从中国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本身的特质以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就中国广播电视学的特色谈点管窥之见。中国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17.
析编纂到编研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档案学体系中,专门研究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学科历来以"编纂学"命名,且档案编纂学在我国档案学科中是属于较早形成的一门子学科.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重大项目"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于2005年启动,目前已取得一系列成果,课题结项报告亦基本成型.为广泛听取意见,进一步充实完善课题内容,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和广播电视研究中心邀请多所大学和媒体的专家学者,于2010年7月23日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了课题论证会.  相似文献   

19.
张凤铸  肖庆 《现代传播》2006,(6):111-114
广播电视与多种艺术形式结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艺术。在此基础上构建并发展起来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体系已初具规模。本文结合广播电视艺术学科体系的发展实践,对其存在的问题应呈现的特征,以及构建该学科体系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一)哆’1一包吸仪城咀口 1.广播电视学的定义。 2.广播电视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3.广播电视学与大众传播学、新闻学的关系。 4.广播电视学体系框架。 5.建立中国广播电视学与发展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关系。 6.广播电视的性质。 7。人民是广播电视的主人。 8.广播电视的功能。 9.广播电视的特点。 10.广播电视的公共关系。 11.广播电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12.广播电视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户之.13。广播电视与社会主义民主。14.广播电视与社会环境。15.广播电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6.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