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20世纪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是和谐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具体解决教学困境的路径所在.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势必要求我们的教学目标由完全统一转变为实际多元的合情,教学过程由目标预设转变为有效教学的必须,教学内容由科学世界转变为学生未来的生活所需,教学方法由以往的以教师主体自我评价为尺度的"教法"而完善为双边主体积极的教与学矛盾联系的"教学法",教学评价由单纯的量化考核转变为服务于目的宗旨的质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围绕音乐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以新课标和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探讨了音乐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提出了音乐的教育教学应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在“以学生为主体”理念指导下,本文还就音乐课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进行了尝试,认为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理解,有利于“让音乐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引入,为我们当前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要把这种模式真正运用好、贯彻下去,我们仍感任重道远。而建立恰当、完善的评价体系,正是发现不足、促进发展的重要途径。1.评价的主体:学生由评价的客体转变为评价的主体。传统教学是以“教”为中心,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是由教师来对学生作出评价,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只能处于评价客体的地位,没有发表评论的权力。而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方法,实施学习计划。教师只是学习活…  相似文献   

4.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指导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环境.初步认识世界.进行生活和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科学学习为主体.以学生的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主要途径.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让学生产生“做”的欲望.继而真正地“做”起来.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小学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方法忽视思维发展、教学评价偏离“具体的人”等问题,导致学生不爱学、不会学。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是转变教育评价的关键举措。在全面把握学业负担内涵的基础上,明确核心概念教学的减负意义:回归生活世界,促进学生乐学;掌握知识结构,助力学生善学。为此,应采取依据教学用具确定核心概念、围绕核心概念构建知识体系、借助概念图开展教学、提升作业质量等策略,实现核心概念助力课堂教学,促进“减负提质”。  相似文献   

6.
论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世界”理论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必须做到: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构建蕴含感悟人生价值和提升人的生命意义的全人发展的目标;精选贴近生活世界、联系生活世界的教学内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建立民主平等的对话交流式的师生关系;坚持发展性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学为中心”,所谓学为中心即要求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而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即要求我们转变教学思想,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与行为。  相似文献   

8.
课程教学向现实生活复归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的基本内容总是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因此,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锻造其时代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课程教学必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所谓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就是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现实生活背景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生活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其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陶冶。由是,本文提出从教学素材、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建构生活性教学体系,让课程教学复归生活。  相似文献   

9.
对话式教学将学生视为与教师平等的教学主体,主张师生通过平等的对话交流,完成知识传递、情感共振,是破解当前部分课堂教师单向传输弊端的有效策略,也是充分激发学生互动积极性的合理手段。实施对话式教学,首先要求革新教学理念,实现角色转变。具体来说,要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由“裁判员”转变为“教练员”、由“接生婆”转变为“助产士”。  相似文献   

10.
1.教学设计反映教师“导”与学生“学”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由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媒体及课堂管理等因素组成。其中,教学过程是课时教学设计的主体。教学过程的组构反映教学观念的转变,应围绕着如何使学生由学懂、学会,转变为会学这一目标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意识的主体性。作文要回归生活,首先该是学生的生活。即使是写外部世界的事,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把自我的认识亮出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教学意识,是作文回归生活的重要保证。(二)训练方向的交际性。表达活动的交际性是客观存在的。作文训练在某种意义上说,便是生活中书面言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2.
写作过程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从积累学习、内化吸收到创意表达的一个渐进过程,然而中学作文教学的低效现状不免引起我们的疑虑:作文可以通过短期模板套路训练达到“目标”,考场作文可以通过某些技巧训练轻松取胜。作文教学如此“有章可循”源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急功近利,本文通过陆九渊“自立自得”的教学思想对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启示,从彰显学生主体、回归生活情景、反思批判阅读三方面对语文写作教学改革作理论上的探析。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重视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方式能否顺利转变,其关键就是看教师的教学方式如何转变。本丈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过程式”教学,要求教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采用适当的呈现方式、恰当的教学方式,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并采用恰当的复习和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就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设计,体现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世界”乃所有意义之源头。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以提升人的主体性生活、主体性经验和主体性活动的能力与意义为旨趣,对教育中人的主体地位给予足够的认可和对人的生命予以充分的尊重,是向人的生命意义与生命质量的回归。为此,教学要明确以生活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取向,构建日常生活的伦理准则和人际交往规则,从预设走向动态生成,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平等对话与大胆质疑,真正实现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5.
顾静 《教育探索》2004,(7):12-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我们迅速转变教学观念,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此,教学目的应由“为教而教”转变为“为人而教”,教学关系应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角色应由“工程师”转变为“导师”,教师的作用应由“主导”转变为“引导”,教学评价应由“以教评教”转变为“以学评教”,从而在新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模式”是新课程标准在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以人为本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主要的变化有五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从“脱离生活”向“回归生活”转变;二是学生角色由“被动角色”向“角色互动”转变;三是学习过程由“知识灌输”向“学习体验”转变;四是教学形态由“封闭教学”向“开放教学”转变;五是教学文化由“人性漠视”向“人性关怀”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国家都在提倡进行教学改革,倡导实践性教学。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上实行由传统的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索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并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或策略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有更多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空间,从而提高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学习。面对这些改革的要求,我们不得不去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任,“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作为指导语文教育教学之“纲”,为语文学科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纵观新世纪以来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小学语文能力目标的演变,可以发现,小学语文能力目标内容维度上逐渐细化,明确要求每一维度条目应达到的程度;小学语文能力目标内容表述上逐渐人性化,逐步实现了由知识技能向核心素养的转变,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标中的语文能力走向要求小学语文教学精准定位目标,突出情境性,凸显生活性,注重整合性,彰显实践性。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促进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证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而提出来的,它符合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尊重个性、发扬潜能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实现了由“教”到“学”的根本性转变,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价的优越性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在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误解甚至阻力,作为教师,首先应从教学理念上进行转变。从思想认识上由原先的努力教出得高分的学生,转变为为了学生的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由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并不断地进行反思,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由强化教师的主导地位转变为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教学过程由“主动教”转变为“主动学”的过程。把形成性评价有效地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随着现代教育评价目的的变化和任务型(task-based)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形成性评价的引入势在必行,形成性评价的引入有利于英语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健全、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