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清末新政与中国农业近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兴农措施,例如成立专门的农业行政机关、兴办农业学校、创办农业科研机构、鼓励发展农业公司、调整农业结构等等,这些均有利于中国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化,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前10年间,南京国民政府为发展农业经济,制订了一些政策和措施,诸如:制定土地法,掀起农村复兴运动,废除苛捐杂税,设立农业研究机构,改良农业技术,进行水利建设等等。其中属于技术性的措施收到成效,使农业总产值达到了旧中国最高水平。但由于南京政府是地主、豪绅的代表,故而体制性的措施没能行通,农村依然贫困、落后,农民仍然深受剥削、压迫。  相似文献   

3.
杨增新主政新疆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有利于近代中国西部的开发与发展;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反思,揭示其给予今天西部大开发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1947年10月,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在南京成立。1949年,迫于国内形势,农复会迁往台湾。该机构对此后台湾经济的发展贡献巨大。台湾农业在1950年至1970年这二十年间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因此,分析该机构的活动、政策和改革措施等,对于中国农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近代中国公共幼儿教育事业产生和最初发展的历史,揭示了近代中国幼儿教育界对于公共幼教机构与家庭之关系的认识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并分析了这种认识对于当时幼儿教育政策和公共幼教机构职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一些华侨怀着赤子之心,携资回国.投之于实业.在中华大地上办起了一批企业(含工业、金融、农业、商业、服务业企业等),为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研究和学习中国近代经济史.应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中国工业界的强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振兴农业的呼吁及有关尝试几乎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同步而行。工业资本家作为工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由于深处近代经济舞台的最前沿而对农村经济的滞后感同身受。农业危机带来工业化发展滞缓,重新定义农业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成为近代工业资本家农业观的基本思想,以本行业的发展需要作为参照物来解决农业问题,甚至依托本行业来复兴农业经济,同时还要倚重于政府来推动制度或政策变革以便最终解除农业发展的内外束缚。  相似文献   

8.
洋务运动时期,基于中西对比和对农业认识错位的原因,近代重商主义开始抬头。学习西方先进技艺,发展近代工商业,成为洋务派官僚改变中国命运的制度安排,农业则处于被轻视的地位。洋务运动的失败,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缺乏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变革不可能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甲午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形成了重视农业的共同认识,其原因有二:一是经济因素,一是灾荒深重。在对西方认识更加深入的基础上,清末新政为近代农本主义提供了制度保障,晚清的农业政策开始了具有近代化意义的变革,也为民国时期的农业发展创造了制度条件。中国古老的农村社会由此具有了某些近代气息。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性,筹资设立了私立学前教师教育机构。私立学前教师教育机构经历了初创、发展、调整等阶段,其发展特征是:师资来源多样化,奠定了我国学前教育学术共同体基础;教学内容和方法逐渐本土化、科学化;重视学生道德教育,培养优秀幼儿教师;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近代中国私立学前教师教育机构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推动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的进步,也促进了近代中国女子的解放。  相似文献   

10.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年)的农业教育以及农业改良活动,是该时期农业生产衰微社会背景的逻辑诉求,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工具简陋落后,农作物品种陈旧单一,种植管理方法因循守旧,生产力水平收成低下,农村经济社会残破不堪等。北洋政府时期农业教育的政策要旨包括建立较为完备的农业教育体系,规范农业教学管理以及实现教材本土化,成立专门农业研究机构,扩大农业教育对外交流,推行各种励农政策,兴办农会组织开展农业教育和农业改良等。北洋政府时期的农业教育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农业转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促进了农业教育的较大发展,推动了农业技术的改良,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中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北洋政府时期农业教育也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即高等农业院校数量以及学生人数偏少,办学条件异常简陋,农业教育与农业建设各行其是。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中国的战略产业,加快发展中国农业产业,需要政府调整农业发展战略,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保护农业、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农业产业化,依靠技术进步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支撑力量,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我国的国情,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目标主要包括:加强农业水力建设;直接补贴粮食生产;建立扶持农业发展的信贷机制。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是很深刻的,必将大大促进中国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但受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仍然处于劣势,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因势利导,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升级的步伐。与此同时,还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和实施必要的农业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英国在近代战后农业的变革和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也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内蒙古农业生产要进一步发展,首先要加深对农业重要地位的认识,政府正确的决策和农业政策,是农业迅速稳定持续发展的保障;要加快农业技术改造,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要扩大经营规模,实现农业集约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财税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弱质性.农业生产的非产业化、分散化)决定了发展农业产业化仅仅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远远不够的。政府的财税政策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显得尤为必要。文章从分析农业产业化需要财税政策的支持着手,对我国农业产业化中财政投入和税收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财税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与农业国际化迅速发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而农业市场化改革远未完成的转折时期.我国农业不得不走向国际化阶段。我国农业国际化的发展,既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也存在众多制约因素。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国际化竞争战略,从全国和国内不同区域两个层次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农业布局结构,推进农业企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标准化管理,深化政府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改革。重塑和强化农业投融资机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  相似文献   

16.
农村职业教育是农民素质提高的“阶梯”,是农民致富的“金钥匙”,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器”。由于传统思想观念、高校扩招、经费投入、自身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制约。政府应加强宣传,改变旧观念,加强对教育的宏观调控,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机构则应加强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农业的发展环境也进一步的优化,金融业支持农业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为了更好地支持农业的发展,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协调作用,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引导资金向农业转移,通过协调各方关系,整合各种资源,打造支持农业发展的融资新平台;金融机构要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不断拓宽业务范围,创新信贷方式,突出支农重点,彰显与强化支农功能,还要不断加强金融人才建设,为积极支持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8.
清末新政时期,对传统农业进行近代化改良是清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农业大省的安徽多项农业新政并举,集中体现在了四个方面:设立近代农业行政管理机构、开垦荒地、推广桑蚕和兴修水利。这些政策和措施,在皖省得到了相当程度上的贯彻和实施,因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安徽的传统农业亦在此时开始出现了新的气象。《皖政辑要》作为反映晚清安徽概貌的一部政书,真实地记载了该省实现这一转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农业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先由发达国家提出的世界性农业发展战略,是当前世界农业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前沿课题。本文分析了世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趋势,阐释了中国发展可持续农业的约束条件,指出现代集约持续农业是21世纪中国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早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江苏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苏北、苏中和苏南三大区域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既各具特色,又有共同特征,都存在设施农业发展不足、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生态性不强、生态和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模式品位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