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4月23日,<河北农民报>用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舆论监督报道<检验报告扑朔迷离工商扮演何等角色--故城县工商局"真假报告"调查>,巧的是,河北省内某报(下文称A报)也几乎同时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题为<交了罚款少了理赔>的报道.两则报道出自同一新闻源头,但调查结果却大相径庭.探究整个采访过程,体会迥然不同的立意,不难发现记者只有具备了深厚的采访功底、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洞察力,才能透过现象发现事件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4月7日,<北京青年报>"饮食主义"版用整版篇幅刊登了"食物真的相克吗?"的报道.这是<北京青年报>与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委员会联合主办的"质疑食物相克"专家研讨会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记者在新闻报道上署名,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要对所署名发表的稿件的真实性承担责任.在工作中接触到一些同行,发现他们发表批评报道时经常不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如去年4月7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上的<安徽当涂粮库空置调查>所署记者的名字王小东,去年11月6日该报刊登的<太湖一线治理报告>所署的记者名字刘语,都是用了化名.<江南晚报>的不少记者采写的批评报道都用一个叫"金勇"的化名在报上发表……笔者在媒体从事了十多年的批评性报道,多次遭到无理纠缠,也萌生过要在稿件中署化名的想法,但后来还是坚持采用自己的真实姓名.我对此有过-番思考,愿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4.
西方媒体跨国公司报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华尔街日报>报系和英国<金融时报>都是伴随西方市场经济成长的百年大报,在西方经济、金融和企业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它们的报道不仅有着深刻的基于市场经济的新闻理念,更客观地反映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丛林法则"中的生存竞争.  相似文献   

5.
"刊登所有适合刊登的新闻",新闻同行对这个口号是再熟悉不过了.它出现在每一份<纽约时报>的报头下. 1896年,阿道夫·奥克斯接办<纽约时报>,当时正值便士报风行、黄色新闻泛滥,为了扭转低俗化的报道倾向,突出自己报纸的风格定位,他提出要作庄重、严肃的新闻,而"刊登所有适合刊登的新闻"便是奥克斯新闻追求和办报理念的体现.<纽约时报>自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媒体口号的形式与包含的理念则随着报纸的发展而传遍全球.  相似文献   

6.
<编辑之友>杂志2009年第2期刊登了安拴虎先生撰写的<浅谈"冒号+'因此'"句式不成立--兼与<编辑学报>商榷>[1]一文(以下简称"<浅谈>"),对<编辑学报>2003年第3期<有问必答>栏目刊登的答读者问[2](以下沿用<浅谈>中的简称"<答疑>")"难以苟同",并从3个方面论述"冒号+'因此'"句式的错误.我们仔细读了,认为<浅谈>的论述多有不妥,现商榷如下.  相似文献   

7.
胡德桂 《今传媒》2008,(2):48-50
一、媒体根据政府文件写报道惹官司败诉但未被执行 2003年12月3日的<常德日报>头版刊登了一篇记者陈颖依据湖南省常德市优化经济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优化办)文件撰写的<武陵区法院被亮"黄牌">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2008年1月1日,<法人>杂志刊登了记者朱文娜采写的一篇报道<辽宁西丰:一场官商较量>(以下简称<辽>),因该报道涉及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县委书记张志国,西丰警方以"涉嫌诽谤罪"对采写报道的该记者立案调查,并进京拘传.此举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遭受质疑.1月8日,当地公安机关正式撤销立案、撤销拘传,并派人登门道歉.  相似文献   

9.
修武县档案馆保存有一套"大跃进"时期的<修武县报>. <修武县报>,1956年5月11日正式创刊,其前身是"解放战争"时期<修武小报>,为周一报,铅印、新闻纸八开两版,同年10月改为四开四版,1957年3月停刊.  相似文献   

10.
石俊  吴扬 《青年记者》2008,(14):68-69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和<经济观察报>(以下简称<经观>)作为两份财经专业类的大报,从两者的定位以及市场认可度来说具有可比性.本文试图以全国两会报道为一个切入口,探究两报的采编方法和策略,管窥财经类报刊的竞争趋势.本文选取两报在2008年3月3~18日有关两会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1.
河北日报6月2日一篇关于模范典型的报道<庞建英:"小巷总理"五十年>,事迹感人,是一篇好文章.在当天的评报中,我们给予了肯定.但报道的最后一部分"对不起家人",有点落俗套,因而笔者有所思考,就此谈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任玲 《编辑学刊》2001,(6):17-19
<上海译报>是海外文摘报.它把国外报刊上刊登的精彩文章编译后介绍给我国读者,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从1984年7月正式创刊后,它曾创下过每期45万份的发行量,以至当时流行有"北有<参考消息>,南有<上海译报>"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中国档案报》对四川省宣汉县档案局馆务股股长安定芳、仪陇县档案局馆务股丁文祥、珙县档案馆原馆长刘乐华三位"最美档案人"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全面报道,采访内容分别刊登于《中国档案报》第2582期、第2586期和第2595期的第一版。安定芳,30年来始终坚持把利用者视为亲人,用最大的热情去帮助利用者解决实际困难;丁文祥,为满足利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空穴来风"的讨论 2000年上半年,<中国新闻出版报>曾就"空穴来风"这一成语的用法刊登了两篇观点截然相反的文章.第一篇文章认为,"空穴来风"近似"事出有因",<文汇报>上的一则标题<普京语惊四座并非空穴来风>中的"空穴来风"用错了.  相似文献   

15.
假新闻现象愈演愈烈 近年来,新闻报道中假新闻层出不穷.<新闻记者>杂志评选出2008年十大假新闻分别是:<西安晚报>刊登的"巨蟒吞噬中国维和士兵"事件、<竞报>刊登的"上海方言‘嗲(dia)'字收入<牛津英语词典>"事件、<东方今报>刊登的"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赞成炸掉故宫盖住宅"事件、<黑龙江晨报>刊登的"六旬老人考取清华研究生激励儿子"事件,环球网刊登的"郭晶晶怀上霍启刚骨肉欲离队"事件、四川在线刊登的"济南铁军探路映秀,两人牺牲"事件等所谓的"新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美国"两报一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亚洲版)以及英国泰晤士报2010年涉华报道的阅读分析可以发现,与往年相比,以这些报刊为主的西方媒体的涉华报道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报道不实"一词近来屡屡见诸报端,几乎可以获评2010年的传媒流行语了: <"炒蒜高手买百斤金条"报道不实> <"70%举报人遭报复"报道不实> <三年内免谈收房产税报道不实> <发改委称电价调整报道不实> <合肥女教师诱奸900男生报道不实> <西安成直辖市报道不实> …… 不实,不实!真是不一面足.  相似文献   

18.
2010年7月25日,<华西都市报>在第5版刊登<都江堰市政府副秘书长驾车撞人>一稿.这篇稿件为<华西都市报>采写的独家新闻,见报当天就几乎被全国所有新闻网站转载,数十家电视媒体跟进报道,网络评论两天内超过4万条.当天傍晚,都江堰市政府以新闻通稿的形式正面回应本报报道:这位市政府副秘书长已被正式批捕,并承诺继续追查"公车私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蔡维藩 《今传媒》2009,(8):36-37
6月12日,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公布了第五届(2008年)全国行业报(部分)文字编校专项质检结果.6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报>以<行业报年度"体检"报告公布>为题,做了详细具体的报道.从报道中不难看出,"体检"是严格的,报告是全面的,结论是正确的,对督促新闻出版单位强化质量意识,提高编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觉得,在个别的表述上或许稍有疏漏,似应更加准确严谨.在此不揣浅陋和粗疏,提出来与质检专家们商榷,并就教于各界读者.  相似文献   

20.
医药健康类报纸具有显著的行业特点.如何提高医药健康类报纸的报道质量,少有人对此进行过探讨.多年来,<医药卫生报>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充分发挥专业媒体优势,把握重点、热点、位点3个基本点,全力以赴地做好医药健康新闻报道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现结合<医药卫生报>多年的实践体会,浅谈一下如何提高医药健康类报纸报道质量问题,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