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展现旅游景点风貌的一个媒介,涉外导游词的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功能目的论角度来看,翻译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也即翻译的目的性原则。涉外导游词的翻译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在导游翻译活动中,译者必须把“目的性”纳入考虑范围,仔细揣摩翻译在目标语境中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从译文语体、读者反应和译语文化三个方面出发,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涉外导游词与其他文本类型相比较,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结合涉外导游词的特殊文本类型及相应的文本特征,探讨其翻译过程中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涉外旅游业也呈现出繁荣景象,导游词在旅游英语中的翻译显得越加重要。在新疆导游词翻译中,民族区域特点明显,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对应词缺失的问题十分突出,导游词错译的现象也很严重。在导游词翻译的具体过程中,时常运用增译、略译、直译、意译等翻译技巧。同时,新疆导游词翻译与内地有所不同,导游词的翻译是新疆地区文化间的传译而不是文本上的翻译;作为中国最西北的边疆地区,新疆地区的导游词翻译尤其要注意译与不译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付丽云 《文教资料》2009,(28):57-59
随着旅游产业在晋城的迅速发展,导游词翻译工作也势在必行。鉴于本地导游词翻译工作的发展缓慢且翻译结果不统一的现状,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首先分析了导游词的翻译目的:“传播晋城文化”,然后提出了晋城导游词翻译可以采取的策略,以期达到推进晋城导游词翻译工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功能派翻译理论从全新的视角诠释翻译活动,尤其对导游词翻译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我们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出发,结合翻译目的和原则,对导游词翻译的特点、翻译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探讨,该研究有助于通过翻译向国外游客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每年国内旅游景点都会接待大量的外国游客,对导游词英译的需求也加大。本文从翻译目的论角度出发,探讨中文导游词的英译问题。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行为的过程。本文首先从导游词文本的特征和功能开始分析,指出导游词译文的目的是使外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了解景点的相关信息,体会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以该目的为准,翻译过程中应考虑导游词文本兼具信息功能、表达功能和呼唤功能的特征,在有关翻译要求的指导下遵循"目的"原则,并同时以景点导游词的译文为例提出相关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结合翻译策略和原则,探讨"目的论"对导游词翻译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导游词的特点出发,对其文本类别、表达策略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原则,以求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浅析涉外导游词的特征及翻译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现代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世界游客前来我国观光旅游,因此涉外导游词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明丹  陈彧 《海外英语》2013,(3X):155-156
导游词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渠道,里面富含众多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信息。导游词的英译过程应该充分考虑导游词的文本类型和特征。通过选取例证并对例证进行详细地分析,建议在旅游翻译中,宏观上应分清旅游文本功能,遵循以交际翻译法为主,语义翻译法为辅的原则。微观上探讨如何根据翻译原则灵活地采取删减及改写等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武当山推广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前来感受武当文化和领略武当魅力。为了更好地向国际推广武当山、发展武当旅游、弘扬武当文化,武当山导游词的英译显得越发重要。通过分析汉、英导游词的文本异同,探讨功能目的论视角下武当山导游词英译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导游词的文本功能与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组马克提出的翻译法选择方法论,及其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法理论,文章认为导游词的翻译应运用交际翻译法,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导游词翻译的目的是实现导游词的信息和呼唤功能,并以新疆景点介绍的英译为例,根据译文接受者即外国游客需要的基础上,对源语信息进行增、删、改等处理,以便最佳地实现译文的信息和呼唤功能。  相似文献   

12.
吴敏 《文教资料》2011,(4):41-44
导游词翻译是一种复杂的双语转换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涉及作者、译者和读者多个主体的复杂的思维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导游词翻译的过程就是研究导游翻译思维的过程。导游词翻译活动除了涉及思维因素外,还受到翻译的主客体、语言、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导游词汉英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某些意义走失和文化缺失的现象。有基于此,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有效地对导游词汉英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信息缺失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13.
导游词属于一种“实用性”的文体,翻译时要注重凸现其信息功能和祈使功能,对中文信息进行适当的取舍、增删和重组。但由于翻译标准各异及译者水平的限制,导游词翻译中的错误五花八门,可以按“目的论”者的分类方法,从语用、文化、语言和文本特有的翻译失误这四个方面予以分析,并在此基础得出一些基本结论以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4.
导游词的语篇外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外导游词是“友谊的使节,文化的传搔者”,本文从功能派理论家诺德的文本分析的角度探讨导游词汉译英中的语篇外因素。并通过导游词汉译英实例,对导游词的语篇外因素详细剖析,进而对导游词汉译英质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翻译过程中需注意的因素是整体翻译的文本功能和翻译行为的目的。作为旅游景点重要构成的佛教寺庙导游词的翻译,要结合英语国家游客背景,考虑游客对我国佛教文化理解和欣赏的程度,运用功能加忠实原则,归化异化相结合对景点导游词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对导游词的翻译进行了研究,但从功能语言学方面进行的专门性系统的研究较少。国内外导游词翻译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导游词的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处理方式两个方面。从翻译学的发展历史来看,翻译学历经了在语言学角度的研究。本文试图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入手,对导游词语篇及翻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思思 《大学教育》2018,(12):115-118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古泉州(刺桐)史迹"作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助推泉州旅游业的发展。英语导游词的规范是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一环。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以泉州申遗景点为研究对象,探讨英语导游词的翻译策略具有的社会现实意义。在翻译规范理论指导下,译者要选择具有经济价值和独特旅游文化信息的内容进行翻译,同时,应以文化为取向。译者可进行创造性翻译,且要以宣传符合规范的译法为己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导游词英译中的美学取向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简要论述了导游词的翻译及翻译与美学的相关概念,并重点论述了导游词英译中的关学取向,即语言美和内涵美。通过相关的导游词例子阐述了导游词英译语言关中的简洁之美、词汇之美、构句之美,以及内涵美中的情感之美、文化之美和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9.
吴敏 《鸡西大学学报》2013,(1):68-69,72
涉外导游词是中国旅游文化推向世界的重要媒介,涉外导游词的创作不能将游客作为被动信息的接受者,需要激发他们的期待视野,树立游客的中心地位,这也是接受美学的主要理念。试在分析接受美学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探讨涉外导游词创作中审美意象再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以功能翻译理论为视角,发现<昭通旅游导游词>中的非景点地名翻译存在译名拼写错误、内涵把握不准、译名不符合规范和译名不统一等四类失误.运用注重地名内涵、准确传达信息;地名英译地道规范;发挥译语优势、注重读者效应等策略可以有效避免上述失误,实现非景点地名翻译时地名信息的准确和有效传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