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校学术自由权利在建设"双一流"高校的背景下极其重要,吸引大量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目前,有关高校学术自由权利的研究已然取得丰硕的成果。就高校学术自由与学术自由权的概念界定、学术自由权利的具体内容以及学术自由权利救济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分类整理,剖析其研究成果的维度和深度,并从教育、法制两个研究视角出发,对学术自由权内涵透析,保障机制探索,权利救济考量等方面的问题做出了综合叙述。  相似文献   

2.
合理而清晰地界定中小学学生权利,是解决教育系统中学生发展和教育权威顾此失彼的两难问题的关键。美国于20世纪60至70年代在保障学生权利方面取得重大进步,并逐渐形成成熟体系。美国中小学学生权利包括:受教育和学习的权利、自由表达的权利、平等权、人身安全及隐私权。学生权利的界限处于不断变动之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总的变化趋势是学生的言论自由权受到更严格的限制,而受教育权、隐私权和平等权则受到更多保障。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的核心实质上是农民问题,而农民权利的缺失则是造成诸多问题的关键因素。我国宪法规定的很多公民基本权利,如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等,在农民身上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法律制度的层面给予重视和考虑,给予农民平等的选举权和结社自由权,保障农民的财产并提供一定政策支持,通过教育手段提高农民法治意识,并为农民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宪政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政治文明进步的结果和标志,作为宪法自由权的公民表达权与宪政有着密切的关系。公民表达权实质上指的是公民表达自由权,它是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统一,最初是由言论自由发展而来的。在现今的宪政实践中,表达权的涵义已不局限于言论自由,主要包括言论自由、新闻出版自由、艺术表现自由和集会自由。公民表达权是人类首要的基本人权,具有政治自由和精神自由权利的属性。对于公民表达权的宪法保障可以从立宪保障和行宪保障两方面着手,树立保障公民表达权的宪法观。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培训现状不理想的原因在于中小学教师职业培训自由权没有得到确立与保障,而中小学教师职业培训自由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权利诉求。教师职业培训自由权概念来源于第二代人权理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培训自由权保障制度的建构,包括经费保障制度,教师参加职业培训的自由选择权的保障制度以及教师岗位流动自由和参加职业培训的登记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从教育法案例看美国学生校园内的自由表达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达自由是受美国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本文从几则教育法案例着手,分析了美国学生在校园中所享有的表达自由权的状况,以期对这一问题作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项法定的基本权利,学术自由由权利主体、权利客体和权利内容共同作用并构成了一个自洽的权利关系系统.依据宪法与法律规定,以法律权利为视角,学术自由的主体包括公民、法人及其他群体或组织、外国人,学术自由的客体包括学术活动和学术性事务,学术自由的内容包括学术研究自由、学术表达自由和学术性事务决策自由等.  相似文献   

8.
知情权入宪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情权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享有知悉、获取官方情报和非官方情报的自由和权利。知情权与言论自由权一样应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在现代社会有将其在宪法中加以定位的必要。为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我国应建立健全知情权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康德围绕"一个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如何可能"这一法哲学问题,为恢复和捍卫一切人的人之为人的共同权利的使命,提出了权利思想。他以"三大批判"确立起来的自由原则为基础,遵循普遍的自由原则,认为人权和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康德权利观的两个层面,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人权在文明社会的表现,包括公民的自由、平等和独立,法治国家是权利行使的保障,从而构筑了一个和平、法治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法定基本权利的学术自由兼具多种属性。从独立与否的标准来看,它是一项相对独立的法律权利;从国家作用方式来看,它既是一项消极权利,也是一项积极权利;从享有主体来看,既是一项个人性权利,也是一项制度性权利;从权利的边界来看,它不是一项绝对的自由权利,而是一项相对的自由权利。  相似文献   

11.
隐私权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一项基本权利,已经得到各国法律的广泛承认与保护,但我国民事立法领域却没有对其进行系统、详细的规定.当前新闻传播越来越自由,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冲突不可避免.本文分析了隐私权和新闻自由的相互关系以及二者产生冲突的原因,借鉴国际上保护和协调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立法和实践,对如何完善我国相关立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辰龙 《政治思想史》2019,(1):95-120,199
通过澄清斯东所谓表示言论自由的希腊术语isegoria和parrhesia之确切意涵及其在雅典民主制度中的实际功用,进而阐明言论自由与民主之间的逻辑关联,论证民主雅典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言论自由。故而,不管苏格拉底是否自己故意找死,他都无法在其审判中援引言论自由作为一项基本权利为自己辩护,由此对斯东的论证提出某种质疑。  相似文献   

13.
近代基本法确认出版自由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可是,清末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却是施行“管制”+“侵犯”的行政管理模式,不是“消极不作为”而是“积极进取”到公民自由权的范畴,致使公民的出版自由变迁为出版不自由.由此可见,公民的基本权利仅有基本法的确认是不够的,应警惕行政权的滥用并构建有效的制约体制,以便形成行政权对基本权利的良性效力.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化时代背景下,网络言论侵犯隐私权、名誉权和司法独立的事件不断出现,虽然目前我国有关言论自由的法律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但不足以遏制种种网络言论侵权行为。因此我国应对网络言论进行专门立法和完善相关法,并通过合理方式把“网络言论自由”纳入《宪法》。  相似文献   

15.
知情权是公民知悉、请求获取对其有利益关系的信息的自由,包括知政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人权,同时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将知情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规定到宪法基本权利之中,是解决知情权问题首要和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教育权利实现的基点:教育权利的法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权利实现的基点问题,是教育权利实现研究的前提。我们从权利的基本形态入手,认为教育权利的法定化(法定权利),不能等同于教育权利的实现,但它连接着应然权利与实然权利(教育权利的实现),是对应有权利的再加工,是教育权利实现的保障。教育权利的法定化是教育权利实现研究的基点。  相似文献   

17.
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独特的通信媒介,它赋予了网络言论自由新的特征,如何在保护言论多元化的同时对网络言论的侵权现象进行遏制,这是网络立法的重要问题。网络言论自由应以不侵犯他人正当权利及社会公共利益为其实体边界,形式上则应结合网络媒介的特殊性对禁止性言论作出特别列举。通过兼对“人肉搜索”现象进行分析,恶性贴子的实际发布者应承担侵权责任,网络服务商若不能证明自己尽到了审查、通知等充分注意义务则同样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人体的强制采样来侦破案件,无疑是发现实体真实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又极易造成对公民权利的侵犯,如身体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等。因此,两大法系国家都有关于强制采样的法律规制。由于强制采样与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之间存在着紧张的冲突,因此,我国应根据法治国的基本理念,对强制采样进行必要的限制和规范。  相似文献   

19.
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在保护隐私权的同时如何兼顾其他合法权益,以实现权益平衡,是本文探讨的一个主要问题。文章拟从权利主体的角度以及隐私权与言论自由的关系方面,分析对隐私权的限制问题,提出对隐私权保护的界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