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法学理论界对中国当下法律哲学的建构逐渐显现出法律人的理论自觉,出现了不同的法学理论范式。作为一种特定时间和空间背景下的知识产出,我国法律哲学的建构和发展必须经由法律人自身的理论自觉和努力才能得以型构出来。庞德社会学法理学产生和发展对当下中国自身的时代性法律哲学理论的建构过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走在全国各省市前列的。但稍嫌不足的是缺少一部专门性的法规来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我们参照兄弟省份的立法例,结合重庆实际,起草了本条例的学者建议稿。  相似文献   
3.
权利应当平等,而现实中的权利往往并不平等。这是一个老问题。的确,现代社会是一种权利的差序格局,权利的实现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程序性保障,权利救济就应时而生。在英美国家,“救济先于权利”是最得意的法律作品,如英国法谚: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法律-社会实践表明:权利必须有救济方法和程序。因为救济是通过划定权利的界限来实现权利,通过一定的程序来制约权力,补偿权利的缺损。实质上,救济就是为弱小的个体在权利受侵害时的一种对抗机制,是借助法律的预先规定,通过规范、预测作用,对主体提出预先警告,在主体违反法律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侠与法都是人类追求自身自在自为的生活进行的设计,他们的存在,从本质上言,都是人类不断探索和争取自由的历史产物,从自由的维度透视二者,它们存在着很强的契合性。但在各自的发展中却渐行渐远,究其因亦是二者对自由问题上的差异所致之必然归宿。当今,侠作为历史存在物虽已消亡,但对法治的自由追求之路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审判委员会制度设计得较为粗疏、空泛,极易造成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矛盾。改革和完善审判委员会制度应当以程序公正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行业规章作为民间法的一种,对于行业自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这种保护作用受到制度设计疏漏和政府过度干预这两大因素影响的问题,我们应当对相关制度设计予以完善,并尽量淡化政府干预。  相似文献   
7.
法制新闻如何写作,如何给予一定的解释赋予其特有的意义?笔者认为,解释法制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并用法理的视角探求法制新闻事件背后的真实,可对社会或民众产生深层次的影响,更多更精义的法制新闻事件的解释性报道展现给大众,不仅会提升法制新闻自身的品位,扩张与延展法制新闻的生命力,而且更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的一个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一、建构《终身教育法》是时代的客观要求 教育法制是伴随着教育的普及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法律调节领域.换言之,是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凭借法律制度来实现国家的计划、指挥、协调和控制是各国教育走上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建构《终身教育法》,笔者认为,事实上是对时代的回应.言回应,而非简单适应,是表明一种负责任的,有区别的,有选择的适应的能力.我们知道法律具有着一定的滞后性,为了使之真正发挥其调节功能,我们应该努力使法律"更多的回应社会需要",对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变化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9.
权利应当平等,而现实中的权利往往并不平等。这是一个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工程本质上是一种带有一定风险的赋能活动。旨在培养工程师的工程教育,在帮助学生实现这种能动性和可行能力的同时,不仅需要识别到工程教育以及工程中的风险,而且应通过有效防控确保参与者乃至公众的健康与安全,进而增进社会的福祉。当前,我国的工程教育正通过新工科的推进、工程专业认证等举措,系统修正着工程教育的某些痼疾,但不容否认的是工程实践的回归以及工程教育的再创新,也让技术的风险、组织的风险等随之而来,作为工程教育最直接受体的学生,将会直接面对或承担这些风险故必须以学生健康安全底线思维为首位透视工程教育中的风险。本文提出以风险/安全来建构底线意识、强化科学技术的禁忌、加强知识与信息的传递、严守质量关卡、推进社会保险介入、加强组织沟通和标准的制定,从而系统构建起工程教育的风险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