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基于CCL和BNC语料库,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对英汉语中喜悦、愤怒、悲伤和恐惧四种核心情感隐喻进行了认知对比。研究表明,英汉语对抽象情感概念的认知主要是以人们对其身体体验为基础的,即情感隐喻源于人类的具身体验。同时,文章借助具身认知和体验哲学观对英汉情感隐喻的共性进行了认知阐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CCL和BNC语料库,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对英汉语中喜悦、愤怒、悲伤和恐惧四种核心情感隐喻进行了认知对比。研究表明,英汉语对抽象情感概念的认知主要是以人们对其身体体验为基础的,即情感隐喻源于人类的具身体验。同时,文章借助具身认知和体验哲学观对英汉情感隐喻的共性进行了认知阐释。  相似文献   

3.
认知隐喻理论及隐喻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还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概念隐喻理论"和"合成空间理论"是认知隐喻理论中对隐喻最具解释力的两大派系。在介绍这两个理论的基础上,可以进而探讨隐喻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隐喻能力。  相似文献   

4.
隐喻根植于人类共有的身体经验并以相同的方式作用于不同的语言之中,理论上这些隐喻具有普遍性;但具身隐喻并不仅仅来源于个体身体,表征于大脑,而是产生于具体的互动过程中,文化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互动模式。基于这种整体平衡的观点,汉语"喜"情感隐喻的认知研究表明其具身性和文化性。  相似文献   

5.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论文通过合成空间理论,分析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映射和整合,比较隐喻和转喻在突显性上的不同,从而阐释隐喻和转喻的不同认知方式,帮助提高对隐喻和转喻的认知运用。  相似文献   

6.
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观兴起背景下认知研究中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取向。它主张身体、动作和情境在整个认知过程中的整体性,使得原先单纯作为语言学研究对象而存在的隐喻逐渐显露出其思维认知工具的本质。一旦具身认知凸显隐喻的具身性认知功能,隐喻在认知过程中的动力性本质也就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当前隐喻认知功能的研究主要采取的是与具身认知结合的实验,并集中体现在情绪、感知觉和身体姿势等相关方面。  相似文献   

7.
当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而基于人类认知的基本规律,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其隐喻化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概念的基本途径之一。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探讨人体隐喻的理论基础和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8.
体验哲学认为语言具有体验性,强调意义不是来自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对应,而是来源于人类的身体体验、社会经验和主客主的多重互动认知理解。空间隐喻是人类最重要、普遍的体验。人类有意识、有把握地借助空间隐喻来构建语言的内涵和外延,空间隐喻的产生是有理据的。  相似文献   

9.
有研究表明人类对空间概念的认知早于对时间概念的认知。因为时间是抽象的,而空间可以通过身体体验而感知,所以人类借助空间隐喻来构建时间概念,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时间概念的认知本质上是空间的。隐喻遍及我们生活的各方面,我们对一些隐喻表达已经习以为常,所以有一些隐喻不被我们所察觉。本文的目的就是发掘那些英语时间表达中的空间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10.
体验哲学认为语言具有体验性,强调意义不是来自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对应,而是来源于人类的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多重互动认知理解。空间隐喻的体验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系统性、多维性和与文化的一致性。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尹正  邓欢 《考试周刊》2008,(5):141-143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且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空间隐喻是最基本的隐喻类型.本文运用隐喻理论,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人体隐喻的研究,探讨汉语"脸"的空间隐喻,并提出,汉语既可以将"脸"隐喻为三维空间、二维空间,又可隐喻为一维空间.  相似文献   

12.
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而空间隐喻则被认为是人类认知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认知域。在空间方位中,"上/下"概念(up/down)的隐喻运用甚为广泛。本文将以部分含up和down的词语的意义分析为例,力图揭示它们隐喻意义的拓展及其在人类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具身体验的情感表达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概念化再现,其间涉及丰富的认知思维运作。运用隐喻、转喻、隐转喻理论对《红楼梦》中情感表达的语义识解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相较于单纯转喻识解,《红楼梦》中情感表达语言更多涉及隐喻和隐转喻复杂识解,其中隐喻包括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三类;转喻多表现为部分代整体的单一转喻类型,涉及面部特征、身体反应和心脏器官变化等多种表现形式。隐转喻则体现为来自转喻的隐喻和隐喻中的转喻。认知视角下情感表达的隐转喻界面研究,一定程度上为全面探究人类情感背后的认知思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空间关系是人类最早体验到的关系之一,由于思维的隐喻性,人类用体验到的空间关系来帮助认识外部世界。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西方认知语言学研究来揭示认知对空间隐喻的产生和理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人们思维、行动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隐喻性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之一,其中的空间隐喻则是人类认知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认知领域,是语言中最为基本的隐喻类型。空间隐喻既是语言现象,又透析了一种思维现象,它对于英语词汇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体在人类认知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体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本研究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认知角度研究英汉成语中的身体隐喻,并将英汉成语中的身体隐喻划分为四种类型:身体作为源域;身体作为靶域;身体同为源域和靶域;身体部位之间关系与其它事物或人之间关系的投射。  相似文献   

17.
柯庆梅 《海外英语》2012,(22):242-244
人类对颜色的认知是对外部世界感知和经验积累的结果。语言体验者的认知差异产生了颜色隐喻。通过对中英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发现两种语言中颜色词隐喻的异同,为英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上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来构建。对空间隐喻语义特征的探索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空间隐喻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人类共有的身体即物质经验,与人体有关的类似隐喻在相当多语言中都是大体一致的,因而存在着认知与语言上的普遍现象。但是每个民族都有民族心理的历史积淀,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方法,从而使得人类语言中的隐喻概念系统呈现出不同的民族特点和差异。本文正是从时间、感情以及亲属称谓语的角度来描述空间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传统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修辞学、文学或是文体学研究的对象。认知隐喻观认为隐喻不仅是修辞手法,更是人类普遍的认知系统和思维方式,是人类对世界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强有力的认知工具。在分析概念隐喻认知体系的基础上,探讨了概念隐喻的系统性与连贯性,系统地阐述了隐喻的认知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