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一段时期,中小学生在作文中说谎被媒体一再提及,"人生说谎作文始"、"语文教师教学生说谎"等的指责,使作文教学和语文教师再一次陷入尴尬的境地。因此,对中小学生作文说谎现象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原因,提出对策,这对语文教学乃至基础教育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如工人炼铁需要矿石,农民种田需要种子。同样,学生写作也离不开素材的积累和运用。平时如果没有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缺少思考和情感的体验,又不勤于动笔,那么习作时就会无话可写。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只好抄袭或者编一段虚假的故事交差,于是"撞车"作文出现了,"会说谎的作文"也由此应运而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  相似文献   

3.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再次颁发,小学作文教学也有了相应的改变。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调整作文教学策略,整体把握作文教学方向,扭转陈旧的作文教学思想,体现作文的个性化,进而转变"胸有成竹"的意识,倡导作文教学要精心备课,让学生愿写、乐写,消除学生谈"文"色变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严波 《考试周刊》2013,(28):68-69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难点,要想突破"说谎作文",让作文成为人文工具,就必须从源头抓起,丰富学生的题材积累,让学生有话说,说真话。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说明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指导好学生作文,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作文教学走出困境呢?我认为应该端正以下四种关系。一、作文与做人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就作文教学而言,就是要学生明白"写什么,怎么写;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就作文教学而言,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怎样去写"。作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问题,实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常鼓励小学生习作要表达生活,但现实的状况是他们的生活圈子是两点一线式的:家庭与学校。学生缺少生活体验,写出的作文没有新意、生活气息、童趣。这种状况令语文老师们很无奈。如何让学生的习作融入生活?一、尊重学生,感知生活小学生习作内容缺少生活气息,行文空洞无物,见闻简单,素材匮乏,缺少真情流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观察的习惯不能只停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针对当前高中作文教学封闭性的弊端,学生作文空洞无物、千篇一律、缺少个性和创造性的现状,根据课程改革提出的"建设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要求,以及高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提出了高中作文必须进行开放式教学的论点.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沙地文化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生成作文的优质资源。教师可将沙地文化课程资源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赏、体验、品味中获得沙地文化的熏陶和启迪,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而发,展示生命的原生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已的真情实感".但遗憾的是小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十分严重,还影响了他们成长的其他方面,因而我们在指导小学生作文时主张贴近生活,提倡写实.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作文教学远离生活,学生作文兴趣不高,写作过程与现实生活脱节,缺少生活气息,学生写作纯粹是为了作文而作文,完成老师的任务,缺乏真情实感,内容空洞,造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曾经问过学生,大多数学生回答是没有什么可写的。真没有什么可写的吗?其实,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写作的素材。《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  相似文献   

11.
留心每一个孩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似乎都有自己的妙言趣语。可遗憾的是,孩子作文中的语言却常常是"八股文"十足:千篇一律,众口一词,缺少创意和个性,从中感受不到儿童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和活泼烂漫的天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到一个根本点,是无视作文教学的本质特点,无视儿童作文的发展规律,将充满人性美的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活动变成了虚假、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为改变作文教学现状,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需求的人才,《语文课程标准》呼唤作文本质的回归,强调作文训练要从学生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最具综合性的一项教学工作。由于各种因素,对于不少学生来讲作文总成为"无米之炊"。有些老师和家长过于注重考试技巧和能力,学生少有时间和机会去阅读,学生缺少生活积累,学生缺少写作的兴趣,学生作文当然不会有真情实感,不会写出好的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在《写作什么》一文中指出,"写作材料应以自己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黄建军 《学周刊C版》2019,(18):133-133
微课应该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服务,为整个语文课程的教学服务。在微课制作中,教师应提升自己的课程观,做好整个课程的设计规划,缺少实效性只是强加和照搬,反而影响了作文教学的效果。在作文教学实践和探究中,要充分利用微课,努力尝试"翻转",寻找更有实效的路径,而不是重复微课内容,同时要督促、指导学生进行微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江海瑶 《文教资料》2010,(17):57-58
中小学生作文说谎由来已久,在呼吁真话、提倡独立思考、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尤为引人关注。学生作文说谎,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既要博览群书,又要与时俱进,更要有宽容的心怀,要激活写作源泉,让学生有真话可说;破除习惯思维,让学生愿说真话;改善话语环境,让学生敢说真话。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要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与做人密切相关;要使教师认识到,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也是‘立人’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达到作文教学的"立人"目标就不可忽视学生  相似文献   

16.
<正>在当前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严重的虚假现象,虚假的情结、虚假的人物、虚假的情感,小学生过早地学会做"双面人"。虚假作文不仅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指导时,要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让"真实"重回小学生作文,这也是对小学生进行人文培养的内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有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他们总认为写作就是要写有意义的事,惊天动地、影响大的事,而鸡毛蒜皮的事情是没必要写的。这说明了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心中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小学生的作文训练,要渗透这种精神,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仔细  相似文献   

18.
许多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自己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写出的作文,却得不到高分。下面就这个问题给出几点自己的体会。一、要学会扬长避短书面表达要想得高分,就要扬长避短。"扬长"就是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避短"就是避开自己的不利条件,尽量做到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这是书面表达的关键所在。下面把学生作文中的错误进行归类总结,希望引起广大师生的注意。1.缺少句子成分就是缺少主语、谓语或宾语的现象,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有十几载,也一直在思索究竟要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才能让学生爱上写作文并能写出好的作文来。叶圣陶先生说的好:"空口念着是没有用,应该去寻它的源头——充实的生活。"这也就告诉我们:应用学生自己周围的生活去点燃学生的写作欲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等都可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而现在师生大都忽略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乡土文化。我们大可利用乡土文化中的人文景观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将乡土素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现在大部分学生感到作文练习乏味,缺少激情,无内容可写;许多语文教师则"怕教作文,怕改作文"。那么,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比较轻松地教作文,学生又怎样才能愉快地写作文呢?一、"百宝箱"助学生积累小学生生活圈子小,社会阅历不丰富,写作素材来源有限。要弥补写作材料的不足,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准备一个"百宝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