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立体几何的复习中,倘能在正确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讲究一些解题技巧,常可获事半功倍之效·一、平移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直线和一条直线或一个平面成等角,这就为平移提供了用武之地·平移可以使分散的条件集中,可以使立体几何问题迅速向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例1如图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为AA1的中点,O为底面ABCD的中心,求PO与截面C1BD所成的角·解:连结A1C、AC,因为P、O分别为AA1、AC的中点,所以PO∥A1C·因为AA1⊥底面ABCD,所以A1C在底面ABCD的射影为AC·又因BD⊥AC,所以BD⊥A1C·同理BC1⊥A1C·…  相似文献   

2.
在立体几何的复习中 ,倘能在正确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 ,讲究一些解题技巧 ,常可获事半功倍之效 .1 平移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直线和一条直线或一个平面成等角 ,这就为平移提供了用武之地 .平移可以使分散的条件集中 ,可以使立体几何问题迅速向平面几何问题转化 .例 1 如右图 ,已知正方体ABCD A1 B1 C1 D1 中 ,P为AA1 的中点 ,O为底面ABCD的中心 ,求PO与截面C1 BD所成的角 .解 连接A1 C、AC ,因为P、O分别为AA1 、AC的中点 ,所以PO∥A1 C .因为AA1⊥底面ABCD ,所以A1 C在底面ABCD的射影为AC .又因BD⊥AC ,所以…  相似文献   

3.
2004年高考(江苏卷)第四大题: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正方形A1B1C1D1的中心,点P在棱CC1上,且CC1=4CP(图1).(1)求直线AP与平面BCC1B1所成角的大小;(2)设点O在平面D1AP上射影为H,求证D1H⊥AP;(3)求点P到平面ABD1的距离.解(1)连结BP,∵AB⊥平面BC1,∴∠APB为直线AP与平面BCC1B1所成角的大小.在RtABP中,AB=4,BP=12+42=17,∴tan∠APB=ABBP=417=41717.故直线AP与平面BCC1B1所成角为arctan41717.(2)∵点O在平面D1AP的射影为H,∴OH⊥AP,∵PC⊥平面AC,AC为AP在平面AC上射影,AC⊥BD.∴BD⊥AP…  相似文献   

4.
例题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A1=2cm,AD=1cm,求异面直线A1C1与BD1所成的角.解(平移法)设A1C1与B1D1交于O点,取B1B的中点为E,连接OE,如图1所示.因为OE∥BD1,所以∠C1OE或其补  相似文献   

5.
<正>题目将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成空间四边形A'BCD,当所得四面体A'BCD的体积最大时,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为.分析所得四面体的体积最大时,显然平面A'BD⊥平面CBD.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取OA=OB=OC=OD=1.下面求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大小.一、平移法解法1如图1,设A'C、A'D的中点分别为E、F,连结OE、OF、EF.  相似文献   

6.
原题 如图 1 ,已知四棱锥P -ABCD ,PB ⊥AD ,侧面PAD为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 ,底面ABCD是菱形 ,侧面PAD与底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 1 2 0°.(Ⅰ )求点P到平面ABCD的距离 ;(Ⅱ )求面APB与面CPB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解  (Ⅰ )取AD的中点E ,连结BE、PE .因为△PAD是正三角形 ,所以PE⊥AD ,又PB⊥AD ,所以AD⊥平面PBE ,所以BE⊥AD ,∠PEB是二面角P-AD-B的平面角 ,∠PEB=1 2 0再由AD ⊥平面PBE知面PBE ⊥面ABCD于BE .过P作PO ⊥BE交BE的延长线于O ,则PO ⊥平面ABCD ,PO的长度 ,为P到平面ABCD的距离 .在…  相似文献   

7.
一、利用定义求角例1已知四面体ABCD,AC⊥BD,且△ABC的面积为15,△ACD的面积为9.若AC=6,BD=7.求二面角B-AC-D的大小.解如图1,作BE⊥AC于E,连DE.∵AC⊥BD,AC⊥BE,∴AC⊥平面BDE,AC⊥DE.∴∠BED是二面角B-AC-D的平面角.∵S△ABC=15,S△ACD=9,AC=6,∴15=12×6×BE,则BE=5;9=21×6×DE,则DE=3.在△BDE中,由余弦定理可得cos∠BED=-21,故∠BED=120°.二、利用垂线求角例2如图2,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P是AD的中点,求二面角A-BD1-P的大小.解过P作BD1及AD1的垂线,垂足分别是E,F,连EF.由于AB⊥平…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题1·在下列关于直线l1,l2与平面α、β的命题中,真命题的是()(A)若l1β且α⊥β,则l1⊥α.(B)若l1⊥β且α∥β,则l1⊥α.(C)若l1⊥β且α⊥β,则l1∥α.(D)若α∩β=l2,且l1∥l2,则l1∥α.(第2题)2·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BC=AA1,∠ABC=90°,点D、E分别是棱AB,BB1的中点,则直线DE与BC1所成的角是()(A)45°.(B)60°.(C)90°.(D)120°.3·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为120°,A、B∈l,ACα,BDβ,AC⊥l,BD⊥l,若AB=AC=BD=1,则CD等于()(A)2.(B)3.(C)2.(D)5.4·空间四边形ABCD,AC=AD,∠BAC=∠BAD=3π,…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要多学与实际相结合的数学.由于图形的对称与变换的内容与实际联系较为密切,因此,在近几年中考中,热点题型颇多.以下对中考中出现的有关《图形的对称与变换》的热点题型进行探究.1证明求解题例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关于O点成中心对称图形.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剖析因为四边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A点与C点,B点与D点是对称点,线段AC过O点,线段BD也过O点,且两条线段都被O点平分,故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 A D B C证明连结AC、BD,∵四边形ABCD关于O点成中心对称图形,∴O点在…  相似文献   

10.
去年我曾与一位同志讨论了一个几何问题。“设AB为⊙O的直径,P在过A的切线上,过P作割线交⊙O于C、D,直线BC、BD分别与PO相交于E、F,则OE=OF”。(图一) 证明并不太困难。设G为CD中点,则OG⊥CD。过C作直线平行于EF,分别交AB、BD于H、K。连HG、AG、AC。因为∠OGP=∠OAP=90。  相似文献   

11.
例1已知正方形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求直线DA1与AC的距离.一、定义法利用异面直线距离的定义,作(找)出公垂线段并求其长度.解法1:如图1,易证BD1⊥AC,BD1⊥DA1,设DD1的中点为E,BD交AC于O,则OE∥BD1,连接AE交DA1于M,作MN∥OE交AC于N,则MN∥BD1,则MN为AC与DA1的公垂线段.如图2,  相似文献   

12.
九○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第二试的一道平几题是:圆O的内接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P,△ABP、△BCP、△CDP、△DAP的外心分别为O_1、O_2、O_3、O_4,又O_1O_3与O_2O_4的交点为N,试证:P必在直线ON上。该题的一种普通解法是:(如图)∵O_1,O_4分别是△ABP、△DAP的外心,∴O_1O_2⊥AC,同理可得O_2O_3⊥AC,O_1O_2⊥BD,O_3O_4⊥BD。∴四边形O_1O_2O_3 O_4是平行四边形。  相似文献   

13.
1.平移 例1 如图1.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2C1D1中,O是底面ABCD的中心,E、F分别是CC1、AD的中点,求异面直线OE和FD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相似文献   

14.
参数思想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数学思想,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善于运用参数思想去解题。 1.独立性参数与非独立性参数 例1 在正四棱锥P—ABCD中,已知一对角面与侧面的面积之比为6~(1/2)∶2,求一侧面与底面的夹角。 分析 设底面的对角线AC、BD的交点为O,连PO,则PO⊥平面ABCD。 作OE⊥CD于E,并连PE,则PE⊥CD,∠PEO为侧面PCD与底面ABCD的夹角。 ∵正四棱锥P—ABCD的形状大小是制约∠PEO的条件,而BC=a,PO=h又是制约正四棱锥P—ABCD的形状大小的条件。 ∴BC=a,PO=h是制约∠PEO的条件,a、h就是根据制约∠PEO的条件而确定的参数。  相似文献   

15.
性质:对角线互相垂直的任意四边形性质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C、BD是对角线,且AC⊥BD,垂足为P,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1/2AC×BD证明:因为AC⊥BD,所以S△ACD=1/2AC×DP,S△ACB=1/2AC×BP.因为四边形ABCD的面积=S△ACD+S△ACB.  相似文献   

16.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具有普通三角形的一切性质,同时还有自己的特性。所以在某些图形中,若能构造出合适的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判定,往往能使问题迎刃而解。一、作腰构造等腰三角形1.如果题目中出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常作出斜边上的中线,构成等腰三角形。例1:如图1,四边形ABCD中,∠ABC=∠ADC=90°,点E、F分别是对角线AC、BD的中点,求证:EF⊥BD。证明:连结BE、DE∵∠ABC=90°,E为AC中点,∴BE=12AC同理ED=12AC∴BE=ED又∵F为BD中点∴EF⊥BD2.如果题目中出现某线段垂直平分线,不妨作腰构…  相似文献   

17.
如图所示,ABCD是直角梯形,∠A BC=90°,SA⊥底面ABCD,AD=0.5,求面SCD与面SBA所成二面角的大小.解法一延长BA与CD,交于点P,连接SP.过点A作AE⊥SP,垂足为E,连接DE.∵SA⊥底面ABCD,AD?面ABCD,∴SA⊥AD.∵AD⊥AB,SA∩AB=A,∴AD⊥面SAB,∴AE为ED在底SAB内的射影.∵AE⊥SP,∴ED⊥SP,∴∠A ED即为面SCD与面SAB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在Rt△SAP中,SA=AP=1,∴AE=2/2.在Rt△EAD中,tan∠A ED=12/2/2=22,∴∠A ED=arctan(2/2)点评无棱二面角的求解,关键在于如何寻找二面角的棱.很明显,在这个题目中,已经知道了…  相似文献   

18.
一、空间向量在线面关系证明中的应用 例1 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ABCD中,AB⊥AC,PA⊥平面ABCD,且PA=AB,点E是PD的中点.  相似文献   

19.
几何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作为出发点 ,对图形的处理 ,一方面通过对图形添加辅助线、辅助面 ,构造出新的图形 ,另一方面指对图形的平移、分割、补全、折叠、展开等变形 ,通过以上两种方式的处理可以使立体图形平面化 ,复杂图形简单化 ,从而使解题过程简捷明快 .1 平移问题图 1例 1 如图 1,在梯形ABCD中 ,AD∥BC ,对角线AC ⊥BD ,且AC =6cm ,BD =8cm .求梯形ABCD中位线的长 .评析 把AC沿AD方向平移到DE的位置 ,AC与BD从“交叉”位置平移成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 ,由勾股定理得 ,BE =10cm…  相似文献   

20.
一、优化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例1如图1,在四棱锥O—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1的菱形,∠ABC=45°,OA⊥底面ABCD,M为OA的中点,N为BC的中点.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