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从思维定势谈编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学报编辑工作中 ,编辑时常会表现出一定的思维定势。编辑工作要创新 ,就必须弱化习惯思维定势 ,消除一些消极的心理因素影响。编辑在日常工作及学习中 ,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报编辑与科研、教学之间的关系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从高职院校学报的办刊宗旨、稿源与质量、作者群的培养、科研与办刊环境、编辑人员素质等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学报编辑工作与科研、教学的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3.
《湘南学院学报》2020,(5):97-103
高校综合性自科类学报栏目众多且学科交叉复杂,为应对跨学科编辑人才队伍严重不足的问题,探索提升跨学科编校稿件能力的途径.以湖南省本科院校综合性自然科学版学报的编辑人才队伍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跨学科编校稿件的现状.综合性自然科学版学报中普遍存在跨学科编校稿件的情况,编辑人员队伍不够重视自身的科研工作.研究提出了三条提升跨学科编校能力的途径.一是编辑学者化,提升编校队伍科研能力;二是搭建交叉学科交流平台,拓宽跨学科科研视野;三是编校体系多维化,形成立体编校网络.研究为高校学报跨学科综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文科更强调专业基础的融通性,在人才培养方面体现跨界融合理念。新文科背景下编辑出版教育的跨界思维,主要表现为跨文化界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跨学科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跨技术界培养学生的“全媒”素质,跨组织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跨思维界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寓思想道德教育于“课程思政”,专业课导师与校外导师之间互补协作,构建文理交融的“全人”教育体系,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实践教学与工作过程相融合,构成了跨界融合理念下编辑人才培养的新进路。  相似文献   

5.
浅谈高校学报编辑的创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思维是现代学报编辑必备和追求的思维,它贯穿编辑工作的始终,在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都不可或缺。培养编辑的这种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克服权威定势、从众定势、书本定势、套板反应等惯常定势,在知识丰富、合理思维、多维视角、编辑策划讨论等方面加强努力。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育研究》2019,(2):65-74
跨学科实践创新能力是21世纪学习的重要能力。我国中小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及特色化的校本课程为学生实践创新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日常课程建设中对学生的跨学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仍较为薄弱。工程实践活动强调创新思维与能力,是培养学生跨学科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本研究对跨学科实践创新能力的内涵、构成及水平进行界定;设计和实施了在中学科学课程中融入工程实践活动的教学实验,验证了该教学方式对中学生跨学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影响,为探索中学生跨学科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科学思维在“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植物栽培类跨学科实践活动为例,详细阐述跨学科实践活动问题的设计,通过设计析图类问题、探究类问题、辨析类问题、拓展类问题等跨学科实践活动问题,开展基于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跨学科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论学报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学报出版发行工作中 ,编辑起主导作用。勤于发现、选择和培养作者 ,增强读者意识 ,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是学报编辑工作的重要内容 ,也是能否向人们奉献高质量学报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林惠明 《家长》2024,(7):129-131
<正>科学跨学科教学既是科学课程改革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应然要求,也是对科学知识多维度与多层次融合的一种实践要求,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一种体现。在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实践中,应注重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使学生在跨学科中既能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也能形成科学思维,达成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一、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设计思路核心素养教育指导下,小学科学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理论知识外,也应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本章节将结合科学思维培养,  相似文献   

10.
做好学报的作者工作是办好学报的一个重要条件,若想构建新型和谐的有利于学报发展的高校学报的编辑作者关系,学报编辑就应从尊重作者、加强与作者的沟通、注重对作者的培养并建立作者数据库几个方面入手,这样学报的编辑工作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编辑主体论     
针对文化产品缺少个性及“无错不成书”的现象,文章提出,应该确立并贯彻编辑主体论。编辑主体论坚持编辑主体在编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发扬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编辑主体通过编辑活动,充当了文化设计师的角色;另一方面,编辑通过学术建树来证实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社会存在。确立并贯彻编辑主体论,在当前有着极为深远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校科技期刊复合型编辑培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高校科技期刊编辑培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对于初步进入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编辑在编辑业务方面存在的特征,指出了科技期刊编辑培养过程中应注重政治意识培训、出版业务培训、学术理论培训、网络技术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学术交流实践。  相似文献   

13.
学术方法对学者和编者而言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学术期刊在办刊过程中体现自身个性特征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认真研究和探索,使学者的学术方法与编辑的学术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要实现这个目标。以下几个方面缺一不可:学者要掌握正确的学术方法;学术期刊要体现编辑的主体思想;编者与学者之间要建立坦诚而富有建设性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关于“学报编辑学化”的理论探讨已经很多,但至今尚未达到应有的共识,远没有付诸编辑实践。从古典学稿件编辑的实践来看,学报编辑学化是十分必要的。针对目前学报编辑队伍的实际情况,要实现学报编辑的学化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学报编辑的专业对口;二是提高学报青年编辑的学历要求,为其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提高学报编辑的素质是学报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高高校学报编辑的素质是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学报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编辑技能和信息素质是高校学报编辑必备的基本素质。加强高校学报编辑的继续教育、自我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是提升编辑素质的基奉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影响高校学报编辑审稿的心理因素包括思维定势、情感意志、个人信息感知模式、职业心理等等,表现为对学术权威的盲目崇拜、对关系稿的徇私与无奈以及对青年学者稿件的忽视与冷漠等等。因此,落实出版事业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完善“三审制”、提高编辑综合素质等等,才能将编辑审稿中的消极心理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7.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展迅速、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如何选择真正具有学术创新价值的论文,并以高质量的编校将学术成果呈现给作者和读者,是学术期刊成功发展的关键因素。学术期刊编辑应具备丰厚的学术积累和前瞻性的学术眼光,高效进行组稿、约稿以及优质稿件的选择、编校,这样才能使期刊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张之洞《劝刻书说》“延聘通人、甄择秘籍、详校精雕”的主张对学术期刊编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亮红 《培训与研究》2008,25(6):113-116
学报编辑的职业道德是学报编辑人员的政治水平、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体现,高校学报编辑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对做好本职工作意义重大。要加强学报编辑的职业道德修养须本着对社会负责、对读者负责和对作者负责的态度,正确处理好与作者、读者的关系,当好沟通作者与读者关系的桥梁与中介;在工作中要形成忧患意识、差错意识和创新意识;此外,还须把对编辑工作积极的评价转化为敬业的自觉性,这样才能全面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做好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9.
编辑关系是编辑出版学研究的主要对象,通过分析编辑在编辑关系中发挥的作用,解析编辑具有的双重属性和独有的"滤波"功能,进一步讨论编辑如何正确使用手中的认定权和编辑的"越位"现象.  相似文献   

20.
学术期刊编辑的人文精神与职业道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期刊编辑既是精神文化产品的把关人和人文精神的守护者,也是编辑职业道德的实践者。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是形成编辑良好职业道德的核心,在编辑活动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正确地认识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主动追求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将终极关怀意识贯穿于学术期刊编辑的全过程;从历史发展和文化建构的角度看待编辑的职业认知与自身价值;弘扬主体精神。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困惑。在新形势下树立良好的编辑职业道德,要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将人文精神贯穿于编辑道德修养的全过程;要有热爱编辑事业的敬业精神;完善自我,加强自己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