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在供应链管理中,“需求变异放大原理”是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Hau L.Lee教授对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传递的一种形象描述。其基本思想是: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到达源头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变异系数比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需求变异系数大得多。由于这种需求放大效应的影响,上游供应商往往维持比下游供应商更高的库存水平。在传统的图书供应链中,这种需求变异放大…  相似文献   

2.
所谓“雪崩效应”是指信息在沿供应链传递中其波动会被依次放大的现象 ,这种现象导致信息在传递过程之中有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也称“牛鞭效应 (BullwhipEffect)”。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 ,我国出版社与书店之间的购销方式已经由传统的经销转变为经销包退或寄销方式 ,各省市新华书店集团化、连锁经营模式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随着出版发行业购销方式的变化和销售渠道的整合 ,图书市场正在经受由于信息不畅通而带来的痛楚。信息不通畅是早已存在于出版业的老难题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 ,图书市场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信…  相似文献   

3.
图书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供应链中的上端只依据其相邻的下级节点的需求信息制定供应或生产决策时,不真实的需求信息或被扭曲的需求信息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并逐级放大,越往上的供应商得到的信息与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需求信息相差越大。  相似文献   

4.
“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通过实现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间的需求信息共享,能有效降低“牛鞭效应”的影响.文章在概述图书馆牛鞭效应及信息生态链管理的理念和目标的基础上,基于信息生态链的三个构成要素,提出了降低图书馆牛鞭效应的信息生态链管理的三种模式,即信息生态链管理的信息共享模式、信息生态链管理的信息人激励模式和信息生态链管理的信息环境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5.
所谓图书营销过程的“牛鞭效应”,简而言之就是图书营销过程中出现的图书订货需求变异放大现象。目前,它普遍存在于出版社生产活动之中。例如,当出版社只根据各地图书批销店(以下称销售商)的需求信息制定并实施出版计划时,若销售商的需求信息仅依据各零售店上报的逐级放大数,则存在着不真实、不准确现象,而出版社又忽视了这个需求放大变异效应的影响,则会出现出版量比实际需求更高的水平,以应付销售商原本就不确定的订货,由此增大了图书出版、销售的风  相似文献   

6.
图书营销渠道在供应链管理中的战略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出版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管理。在图书供应链上,出版企业的核心价值和能力在于以读者的需求为价值导向,通过市场化方式优化配置出版资源,打造图书品牌,出版图书精品;设计和管理营销渠道,通过供应链上、下游图书分销企业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协作,打通图书传递通道。图书分销企业在供应链上的核心价值和能力在于图书的传递速度与效率,通过与上游图书出版商的无缝对接,传递图书市场信息,快速高效将图书传递给读者,满足读者需求。图书供应链管理的这一过程实质是图书营销渠道的管理。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无论是出版企业…  相似文献   

7.
鉴于目前图书馆系统中信息交流所出现的主要问题,对图书馆供应链上的主要节点,即用户、图书馆、图书馆供应商间的信息流程进行分析。同时,对三者间在图书馆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机制、图书馆系统信息内容的分布和交流过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如果一个手机客户端无法带来足够多的用户,或无法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那么这一客户端就会沦为面馆里的“伙计端”,甚至是自娱自乐的“自己端”.  相似文献   

9.
技术的发展与强大使新闻的各种属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掘放大.从受众角度讲,网络新闻迅速、便捷,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信息使用需求.但事物具备两面性,网络新闻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甚至达到了对受众主观意识进行无形侵犯的程度.近来,网络中出现的"搜索华尔兹"现象,使网络新闻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扭曲式的变化,尤其对受众意识的侵犯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张涛甫 《新闻世界》2008,(10):108-109
舆论是社会的“皮肤”.它对社会风险的感应往往是最直接、敏感的。在如今的网络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传播和网络传播、手机传播多头并进。形成了三维一体的传播“立交桥”。在这种传播语境下,信息主体就拥有了更多的信息选择,这就更增加了风险传播的变数。风险社会与新媒体的双重因素加剧了舆论的震荡,大大增加了舆论控制的难度。风险本身可能并不可怕,可怕的往往是被舆论风险放大或者扭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伍广明 《青年记者》2017,(17):85-86
移动互联网时代,从阅读报纸杂志转向浏览网站的网民,又从网页端阅读逐步转向了移动化阅读.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新闻客户端的竞争愈发激烈.国内新闻客户端的用户规模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无论是线上门户网站还是线下传统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向移动端发展,各类新闻客户端百花齐放,在差异化、个性化及用户体验上互相角逐.本文分析新闻客户端的形态特点和内容生产方式,并就地方报业新闻客户端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胡舒彤 《青年记者》2016,(24):87-88
《2015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的数据显示,移动端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成为网络舆论的策源地,并逐步影响社会舆论的整体走势.不少传媒集团在自有客户端上积极发力,有的还联合互联网巨头,推出了一大批新闻客户端,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推出“并读”客户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推出“九派新闻”客户端等.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图书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使许多出版社越来越意识到仅靠自身的力量难以在竞争中站住脚根,于是就有了出版社已经或努力寻求与相关厂商间的联合,力图达到优势互补。这就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雏形。所谓供应链,在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定义为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是以客户(消费者)需求为引导,始于原材料供应商,贯穿产品开发设计、原材料供应、生产、仓储运输、批发、零售等环节,止于把产品送到最终用户的各项业务活动过程。供应链管理则是对供…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使得需要对其社会责任进行拷问.本文以上游"重庆"与ZAKER"广州"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和指标评分检视两家地方客户端的媒介社会责任及其差异.二者在信息生产、社会监督、提供娱乐、协调关系四项上得分持平但偏低,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均存在问题.本文从内容、问责制度和规范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公共健康传播中的危机信息演变不仅体现在媒体对危机报道所产生的认知风险,而且也体现在智媒时代的个体赋权使得危机信息的风险传播进一步强化,从而恶化舆论引导环境上。危机信息报道形成“脱域”下的风险传递,而危机传播的信息演变充塞着公众的情绪传递与对抗焦虑。因此,政府需要做好信息识别,科学把握舆情趋势;公众需要做好风险认知,提前研判心理情绪,建立舆情风险与信息风险的双重识别机制;媒体需要强化信息倾向报道,放大正向报道效应以实现风险社会的科学治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010年188起中国网络门事件进行系统分析发现:网络门事件的发生率在3月达到顶峰后呈波浪状下降趋势;发生重心将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迁移;所涉对象在平民化与大众化的同时,也在女性化与年轻化;所涉内容上最突出的问题是性爱与色情问题;传播方式上,他人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传播效应上,平均放大效应是24万倍,越往中西部地区网络放大效应越大。文章通过揭示门事件的传播特征与规律,力图为社会及政府的引导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7.
耿偲特 《青年记者》2009,(24):54-55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强大使新闻的各种属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掘放大。从受众角度讲,网络新闻迅速、便捷,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信息使用需求。但事物具备两面性,网络新闻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甚至达到了对受众主观意识进行无形侵犯的程度。近来,网络中出现的“搜索华尔兹”现象,使网络新闻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扭曲式的变化,尤其对受众意识的侵犯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一、供应链管理观念的建立  供应链也可叫做需求链 ,即企业间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业务上的联系。供应链的构成一般包括产品的开发、制造、调配、发运、销售和服务等环节。供应商就是为满足市场需求而为另一企业开发设计产品、提供原料和零部件、配合运输和销售等业务的企业。随着出版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及业内竞争的加剧 ,出版社为了扩大规模及降低成本 ,在一些非核心业务上 ,已自觉或不自觉地与社会资源结合 ,利用社会的专业化人力资源、技术力量和生产能力 ,完成图书的生产与流通。这种经营模式 ,不仅可使出版社从外部选择到满意的…  相似文献   

19.
李瑞芳 《青年记者》2017,(27):41-42
网络谣言常常伴随健康危机和风险事件而生.网络谣言容易产生强大的社会冲击力,导致健康风险被人为地放大.风险的社会放大(social amplification of risk)是指“相对小的风险有时却引发大规模的公众关注和重大社会影响.甚至经由‘涟漪效应’的作用,波及不同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制度”.①由放大驱动的影响常常不再局限于直接的受害者范围、最初的地域空间甚至历史空间范围,这种风险波及现象就是“涟漪效应”.在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看来,存在许多风险放大机制,包括信息机制、社会站机制、反应机制等.网络谣言是一种放大健康风险的信息机制,给健康风险沟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研究主要以H7N9谣言为例,分析网络谣言如何通过戏剧化(叙事结构和象征含义)和重复的信息手段而放大健康风险,甚至造成风险传播的涟漪效应.  相似文献   

20.
新兴的“网络日志”(又叫“博客日志”、Blog或Webblog),博客日志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①它相当于一本空白的网络日记本,使用者可以在上面粘贴想表达的任何信息,而且可以随时更改、发送。Blog的使用者称为blogger,可以随时到blog目录集网站登记,这样其blog标题就会出现在目录集中,其他人如果对这一主题感兴趣,就可以登陆阅读或者在自己的blog上发表意见,并与之形成链接。博客日志使网上信息传播以一种最为个人化、最简捷的形式出现,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信息交流的渠道,更是以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