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点对点、点对面的精准互动传播,使微信平台与受众之间的对话具有一种独特的隐蔽性,使得危机信息和舆情的传播在源头上难以过滤和识别,管控难度较大。本文以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机制为例,探讨社交自媒体在危机舆情产生与传播过程中的独特作用,继而探索社交自媒体危机舆情的有效管控路径。  相似文献   

2.
王松林 《传媒》2018,(5):87-89
后真相是指在互联网新媒介发展背景下,公众对事件真相的认知和判断会忽视事件的真实状况,受到情感、情绪的影响,并倾向于表达对事件的情绪化立场和观点,这对舆论引导形成了新的挑战.为此,后真相时代的舆论引导,需要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领责任,及时传播权威新闻事实;把握公众信息认知规律,注重公众情绪的理性引导;合理规划社会正向舆情信息,及时化解负面舆情.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网络数据抓取以及人工识别的方法分析"乐清女孩乘滴滴顺风车遇害"事件中媒体的微博及其评论,探讨媒介框架对社会事件中的网络情绪表达的作用。研究发现,社会事件中的情绪表达跟舆情热度一致,情绪随着舆情走向逐渐消退;媒介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网络情绪的类型与唤醒度;媒介框架与受众认知的一致度决定受众的情绪指向,与公众信息需求和利益冲突的媒介框架可能导致网络情绪指向媒体。  相似文献   

4.
大众媒介虚假、滞后、片面的报道为流言的流布留下了充足的传播渠道空间,这会降低媒介公信力导致媒体危机,甚至演变为公共危机、政治危机.因此,媒体要为公信力增减及其所带来的利益得失而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稳定、平复公众情绪.政府则要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媒体开放信息源,建立科学、完备的公信力测评标准检测媒介公信力,规范媒介行为,使大众媒介占据信息传播渠道主导地位,阻滞流言流布.  相似文献   

5.
符号化传播是当前一些热点舆情事件衍生出的新迹象,对社会文化和民众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索绪尔符号学理论对符号化传播现象的研究有着积极意义。同时,舆情事件的符号化传播对媒体传播、受众信息养成以及网络文化有着潜在的负面影响,需要政府、媒体以及公众的共同规范。  相似文献   

6.
刘锐 《编辑之友》2016,(1):52-58
以我国2003年-2015年130起热度较高的地方政府重大舆情危机事件为样本,研究发现,2003年以来,我国地方重大舆情呈现出阶段性差异,经历了舆情类型、发生地域、首曝媒介、曝光路径、传播环境等的迁移.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应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积极支持公众舆论监督;加强重点地域和媒介信息监测;力促传统媒体转型,强化新兴主流媒体建设;防范网络谣言危机,抑制网络动员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7.
杨玲玲 《新闻前哨》2013,(6):107-108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重点。行业媒体因其与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联系密切,在涉及本行业危机事件的报道中具有得天独厚的舆论引导优势。本文从行业媒体应及时准确报道危机事件,校正偏颇舆论,用科学专业的传播稳定公众情绪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公共危机事件报道中行业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8.
如今已经进入一个风险社会,危机四伏,频繁发生的危机使得危机传播日益重要。当危机发生时,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发挥着引导舆论、服务公众的作用,掌握舆论导向成为转危为机的关键。本文试以"山东疫苗事件"为例,从危机爆发的不同阶段中媒体应对与当时的舆情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危机事件中舆论引导转危为机的范式,给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政府、媒体、公众应对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剖析舆情卷入风险感知下社交媒体用户非理性行为的生成要素,阐释用户认知—动机—行为之间的关系,为舆情风险治理和用户行为管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过程]基于问题解决情境理论,整合风险信息搜寻与加工模型(RISP)和扩展平行过程模型(EPPM),厘清舆情卷入风险感知下社交媒体用户非理性行为影响要素联动关系和驱动路径,从需求触发、认知控制、情绪发酵、行为反馈4个阶段构建舆情卷入风险感知下社交媒体用户非理性行为的生成机理模型。[结果/结论]针对舆情卷入风险感知下社交媒体用户的非理性行为,应从需求引导、信息监管、情感重塑、技术赋能4个方面进行规制,引导用户理性辨识舆情风险并做出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0.
在危机事件频发的当今社会,公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更显迫切;主流媒体基于自身性质及长期的日常建构,具备了良好的公信力,在危机事件发生后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首要权威选择.本文界定了主流媒体在危机传播中所承担的角色,分析了主流媒体在危机报道中面临着信息不足、同质化、对网络舆论监测与治理有待加强的挑战,力图从构建全方位的主流媒体报道体系、加强有效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三个层面为主流媒体的危机报道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以微博、微信、播客等为代表的新型媒体时刻,改变着信息的传播方式及速度,不断影响危机传播的力度和深度,使越来越多的危机事件依托自媒体作为发展演化的重要媒介。本文在阐释危机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内涵和表现特征的基础上,阐释了危机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发展、演变路径,并根据其发展阶段和演变规律提出应对和化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媒体是危机传播过程中的议题设置者,起着引导舆论导向的作用。媒体用议程设置控制报道的内容和角度,进而影响着公众对危机事件的评判。尤其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需要媒体,公众更需要媒体。媒体的危机报道对于疏导公众心理和塑造国家形象、化解社会危机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于阳 《新闻世界》2014,(7):366-367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作为科学议题,食品安全的复杂性导致公众对其认识有限,媒体向公众传播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食品安全风险生产与再生产的角色。本文以《京华时报》对农夫山泉生产标准报道为例,分析在我国现存不完善的信息传播模式下,媒体在食品安全报道中简化核心信息,制造单一冲突对立框架所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传播乱象,并提出了构建科学而理性的报道景观的媒介期待。  相似文献   

14.
唐野苍 《视听界》2009,(3):100-100
反映舆情,体现民意,是媒体做好党和人民喉舌的重要体现。媒体反映舆情一般通过新闻选择、事实报道以及事实评论的方式。评论,尤其是时评,因其具有观点的开放性,广泛的群众性,能够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言论空间,构筑公共意见广场,反映舆情成为其重要功能。但目前,媒体时评反映舆情的功能有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赵晓航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0):104-111
[目的/意义] 旨在通过对突发事件舆情研究,探索危机传播管理中的舆情研判方法,并进一步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实操方法的建议。[方法/过程] 在理论研究层面,基于危机传播的基本要点,对信息发布效果和舆情实时反馈进行综合分析;在应用处理层面,以新浪微博中“天津爆炸”事件相关信息为例,爬取新浪微博全量数据,基于危机传播领域知识和信息发布文本构建领域词表,并结合危机传播阶段特征,对全量数据进行主题提取和情感分析。[结果/结论] “后微博”时代,微博用户量下降,但其仍旧是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和舆情扩散的主要阵地。探求突发事件下政府如何利用微博平台,收集、研判、应对网络舆情,为做好信息发布工作提供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应对手段。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社交媒体越来越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占据着重要位置,成为网络舆情的重要场地。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在一些重大公共性事件发生、发展、传播和消退中,事件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当事人的言行举止会引得公众关注、"站队",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些负面情绪,如仇官、仇富等,会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在社交媒体上引爆网络舆情,引发舆情危机。笔者选取2020年社交媒体网络舆情的代表性事件——艺人谭松韵母亲被撞身亡为例,探讨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传播路径,突出特征,最后,探讨网络舆情治理模式,以期对现实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7.
费丹丹 《新闻世界》2011,(12):210-211
危机传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向公众提供灾难信息和预警信息,进行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长期的危机报道会引起受众恐慌,甚至潜移默化地腐蚀受众的认知和价值观,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那么危机传播该如何扬长避短?本文从媒体、受众以及政府三个方面,来阐述危机传播和媒介素养的关系,促使危机事件能够得到最大效率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曾来海 《新闻世界》2011,(11):20-21
在定义上,风险传播侧重于风险信息传播,危机传播则偏向危机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在时态上,风险传播属于将来时,危机传播则属于现在时;在研究视角上,风险传播源于社会学,危机传播则源于管理学。同时,在时态上,风险传播与危机传播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在外延上,风险传播与危机传播之间的隶属关系难以区分。  相似文献   

19.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给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带来深刻变化,如何在自媒体时代营造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自媒体传播及网络舆情形成的特征,提出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第一地点掌握公开信息的主动权,善于通过自媒体与公众双向沟通,科学治理互联网,有选择性地采取激励措施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心理应激影响下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世界理论和疾病传播模型为理论基础,将公众心理应激作为变量构建新型的危机信息传播模型并进行仿真,以探求典型的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机制。仿真结果表明:公众应激心理产生的应急行为对危机信息的传播具有导向性影响,公众应激产生的心理情绪通过相应的机制影响被传播节点的情绪,从而影响公众的传播行为;通过调整参数,加入政策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官方信息的发布和更新速度以及信息发布量和覆盖率对公众的心理情绪和行为有显著影响;提高政府公信力,并加强政府对公众的危机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公众的危机心理承受力与应对力。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