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档案文献是研究中国抗日战争的珍贵历史文献,具有突出的史料价值。文章通过对近二十年抗战档案文献进行期刊特征和内容特征的可视化分析,阐明了在抗战档案文献研究成果、地区和内容范围等方面特点,提出抗战档案文献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按照国际、国外和我国关于抗战文献进出境交流相关法律规定,具有一般出版物属性的抗战文献出境交流只需遵照国际公约相关规定,而具有文物或档案属性的抗战文献则需按照交流双方国家相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方可出境交流.针对当前我国抗战文献存在级别不明、交流载体单一和审批手续过繁问题,应构建全国文化文物档案级别鉴定联合平台、复本或数字化文物载体形式和整合出境交流审批机构等措施,以扫清抗战文献进出境交流障碍.  相似文献   

3.
重庆抗战文献整理开发具有较为突出的意义。抗战文献整理开发有利于为世人提供全面客观、丰富翔实的第一手抗战文本资料,完整展现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抗战历史画卷;有利于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内涵,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凝聚力,激扬中国民众的爱国精神;有利于凝聚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怀,增强海峡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有利于弘扬以重庆地区为代表的中国抗战大后方军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爱国精神与抗战文化。  相似文献   

4.
《宜宾学院学报》2015,(8):24-30
抗战文艺丰富多彩,孤岛《文献》广泛搜求抗战资料,其中,绘画、音乐同属宣传战的生力军。抗战画作涵盖国画、壁画、年画、现代漫画和新兴木刻等,它们呼应时代要求揭露日寇暴行、刻画战斗场面和讽刺国际政治;民间曲艺、地方歌谣同样致力抗战宣传。《文献》之美术、音乐作品以多彩的形式诠释抗战标记历史,记录当时文艺人士保家卫国进行的种种努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界对抗战歌谣的系统搜集整理还存在不够全面、不够规范、不够系统等问题。研究才刚刚起步,诸多具体问题由于长期无人涉足而认识模糊不清。在笔者视野所及的范围,截至2012年底,共收集到抗战歌谣集仅10本,范围涉及“大后方”“沦陷区”和“解放区”;内容各有侧重,总体而言,“大后方”反映支持前线的抗战歌谣较其他两个地区多,“沦陷区”反映军民奋起抗战、揭露日本侵略暴行的叙事性歌谣较其他两个地区多,“解放区”歌颂我军我党奋起抗日及其相关政策的歌谣较其他两个地区多。研究方面,公开发表的论文仅十余篇,研究专著未见1部。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于7个方面,却又以抗战歌谣主题思想研究为主,其余涉及艺术特色、资料保护与利用、文化阐释、功能作用等,显得散而不深。因此,重视抗战歌谣的收集整理,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抗战大后方抗战歌谣,有的控诉日寇滔天罪行,揭露汉奸野蛮暴行;有的颂扬将士英勇杀敌,讴歌中华抗战精神;有的号召全民抗战动员,增进民族和谐团结;有的歌唱工农努力生产,劳军募捐援助前线;有的称赞军民一家亲情,齐心协力共同建设。这些歌谣共同构成了一幅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坚忍不拔、气壮山河的恢弘图景。  相似文献   

7.
全面抗战中期的抗战小说较之抗战初期,无论是抒写英雄人物,呼唤民族伟力,还是继续揭露后方丑态,讽刺黑暗现实,都显得更为理性,更为深沉,特别是沙汀、艾芜、张恨水等作家用现实主义的笔触描写大后方农村与城镇的社会生活百态,将尖锐的政治揭露与对社会黑暗的剖析结合起来,从不同侧面表现出现实斗争中的迫切主题,将中国讽刺小说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阶段。而陈瘦竹、萧红、陈铨等作家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对民族劣根性的批判,对思想启蒙的呼唤以及宣扬民族主义的小说创作,成为抗战小说的另一维度,体现出抗战中心话语下多元的主题诉求,也使得抗战中期的抗战小说呈现出与抗战初期迥然有异的嬗变特色。  相似文献   

8.
检索近十年来关于郭沫若与抗战文化的研究成果,我们不能回避其中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遗憾,更多的论文远远没有达到深入挖掘郭沫若自身精神立场的高度。当然,这些遗憾也与中国抗战文化与抗战文学研究本身的困难有关。  相似文献   

9.
抗战初期,国民党抗战军队比较努力地进行抗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的芷江曾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抗战文化潮:抗日救亡团体纷纷成立,报纸有力宣传抗日,教育事业关注抗战,教会救死扶伤;大量独特、珍贵的抗战遗迹、文物、史料和勇于牺牲、团结协作、宽大包容的芷江抗战精神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用血和泪为我们积攒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芷江抗战文化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形成了一批以"芷江受降"为核心的相关研究成果,有望再创研究佳绩。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这部抗战的历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座丰碑,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宝藏。牢记这段抗战历史,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抗战精神,是当代每个人的神圣使命。本文就中学语文抗战题材几篇代表性的课文实例中如何弘扬抗战精神做了一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桂林抗战文化研究30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桂林抗战文化研究的历史回顾;桂林抗战文化研究近30年的主要成果,包括资料工作和学术著作,研究活动的主要特点和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13.
江桥抗战前中国共产党已经在齐齐哈尔地区成立了组织,江桥战役中,共产党组织、宣传反对日本入侵,拥护马占山抗战到底,对江桥抗战起着鼓舞和推动作用.江桥抗战,是中国共产党号召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初步尝试,开创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先例,为以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奠定了基础.江桥抗战的伟大战绩与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组织群众等基础工作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在江桥抗战中的历史作用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五战区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的一个重要序列区。1939年10月,第五战区长官部移驻鄂西北老河口市,随后以老河口市为中心,建立文化团体、创办报刊杂志、举办演出等为形式的抗日文化活动广泛地开展起来了。老河口市一时成为全国文化抗战的中心之一,鄂西北的抗战文化也成为全国抗战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抗战文学研究承接着新时期以来的活跃态势,不仅研究规模进一步扩大,研究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就。在研究史料的新开掘方面,纸质史料的新开掘包括抗战时期期刊介绍、文献目录与书目提要、抗战时期期刊汇编、史料丛书与档案披露、抗战文学的作家全集与丛书出版、抗战时期作家佚作发掘整理;而抗战文学史料的数字化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抗战文学研究视野的新拓展呈现出令人可喜的新局面,突出表现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与抗战文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抗战文学、抗日战争与区域文学以及报刊传媒与抗战文学等几个方面。新世纪以来抗战文学研究理论话语的新收获突出表现为,研究者在新语境下对于抗日战争和抗战文学社会性质的重新体认,其中大多是对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和反思,以及对于抗战文学审美特征的重新界定。在史料的开掘、研究视野的拓展以及理论话语探讨方面皆有众多有待深入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怀化抗战文化盛极一时,抗日救亡文化团体纷纷成立,报刊突出抗日宣传,书店传播进步思想,教育事业呈现繁荣;怀化是湖南战场上继长沙抗战文化兴盛之后的一个中心;怀化抗战文化运动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反映了抗战形势的发展变化,也有力地推进了抗战进程,怀化抗战文化还融合了本地民族文化的诸多因子,为以后怀化文化事业的发展留下了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7.
继沙滩文化、红军文化之后,遵义在抗日战争时期产生了抗战文化。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歌咏、戏剧、报刊、图书、文学、书法、绘画、电影等方面。遵义抗战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独特的地方风格,成为中国抗战思想文化史的一部分,也是遵义地方文化史的瑰宝。遵义抗战文化对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提高民众的整体素质,起了巨大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的散文作为抗战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抗战文学的另类书写。李广田的散文集《圈外》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展现了国统区人民艰难抗战的血泪史,一群中国少年抗日救亡的英雄史。《圈外》不仅描写了另类的抗战画卷,塑造了另类的抗战主体形象,同时还以亲历性使其具有了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乡军民的抗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新乡地区的抗战既受到全民族抗战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也带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大西南抗战小说遵循现实主义的审美品格,与全国抗战文学一样应和着时代的脉动,以服务于抗战作为文学的最高标准(有时甚至是唯一标准),讴歌英雄,书写战歌,传递中华民族不屈的伟力,为民族的复兴与新生而呐喊。随着典型理论的重申,文学审美性的回归以及题材视阈的拓展,大西南抗战小说的审美性得以迅速提升,涌现了众多优秀的作品,甚至出现了经典作品与典型人物。现实主义审美品格也使大西南抗战小说在表现大后方积弊丛生的昏暗现实时,呈现出更为独特的艺术触角与更为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使得大西南抗战小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学高度。这也正是大西南抗战小说现实主义审美品格高扬的集中体现,是大西南抗战小说现实主义创作走向深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大西南抗战小说为世界奉献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