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讲清楚这道题“应该怎样做”更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这样做”这是教师采用综合叙述方法从题目开始一步一步推理一次一次计算解证例题也就是教师利用逻辑的力量使学生信服。如果教学仅止于此只完成了一半教学任务。教师还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结构出发引导学生探索、思考、解析“为什么这样做”这是讲解一道题的核心。例如初中几何第三册第94页例2“如图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直径求证AB×AC=AE×AD”。教科书的证明一开始是连结BE然后证明△ADC∽△…  相似文献   

2.
走出解题教学的误区,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既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基础知识,熟练运用和巩固知识及培养技能的过程,又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但在教学中教师常有这样的困惑:这道题做过(讲过)的,学生怎么又做错了呢?不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总要接触一些这样或那样的资料,做或多或少的一些课外习题,我们要求学生解题要慎重,注意解后的思考,同时也希望资料上供给学生做的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精选题。学生课外习题或复习、考试卷的编题人员就慎重编题和审题,这也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需要.本文将通过对两道题例的辨析来浅述本人对此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人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是紧密相连的,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解题教学是学生掌握数学的认识活动的组成部分,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解题情趣,使他们对解答之理能够理解透彻,这就需要教师在解题教学中注意两个问题。1.选取有情趣意义的内容。大多数数学题给人的印象是枯燥的数字、刻板的图形。倘若对数学不感兴趣的人,看到数学题便有头痛之感。这需要教师对选取的数学题,或加进适当的情节,或给题赋予“动感”,引发学生的解题兴趣。一位教师在讲倒推法时,选了这样一道题:李白无事街上走,提壶买酒喝,见花喝八两,遇店加一倍,三…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使学生适应后续学习的需要。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培养学生解题技能与技巧方面的体会。一、讲深讲透基础知识教学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等是解题的钥匙,必须使学生清晰理解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时要把基础知识讲深讲透。例如,关于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有这样的表述———“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前一句话使学生注意“正数a”与“正的平方根”,二者均为正数。后一句话“…  相似文献   

6.
陈世明 《中学教研》2008,(11):10-12
在数学教学中,还数学的学术形态为教育形态,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凡是在一线教学的教师可能都曾碰到过这样2个问题:一是学生常常问教师,这道题的解法是如何想到的?或者说这道题你一讲就明,但自己去做就想不到;二是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感叹:这类题讲过很多次了,学生还是不会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这可能与解题教学中没有还数学的学术形态为教育形态有关,因为笔者曾有过多次这样的教学经历.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恬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发扬教学民主,提高数学素质,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呢?这就要使学生学会解后再思考的习惯,即完成一道题后,要再问几个为什么,并从中获得对下次解题有用的经验和教训,搞清楚“为什么”?才能在以后的解题中知道“做什么”和“如何做”?那么如何进行解题后的再思考呢?本文通过下面的例证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优化解题思维,培养学生解题的方向性、目标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呢?就是要善于解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数学就是在于会解题,数学教学就是以解题为中心的教学.通过培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主动地运用“方向性、目标性”,不断地自动调整思维的角度、化简变形的方向,避免盲目的思维,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特别是比较复杂的问题),真正有效地实现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和意义.从心理学原理出发,解题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而思维的目的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没有目标就没有思维.作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注意使问题永远处于维果斯基提出的“学生最近发展区”,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辅导,强化学生对思维活动的调控、优化,培养学生强烈的方向性、目标性解题意识.本文通过几道例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反思,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抛砖引玉”,然而很多时候由于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表现出对知识不求甚解,热衷于做大量题,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道习题: 已知A(4,0)、B(2,2)是椭圆x~2/25 y~2/9=1内的点,M是椭圆上一个动点,求|MA| |MB|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在解题教学中不仅要讲清“怎么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学生改变“听得懂,做不出”的状况,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据此,对于上面的题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进  相似文献   

11.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许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忽视“读、说、辨、缩、扩”的训练。认为只要“按例题讲,按概念,按法则背,按公式套,按条框记”就可以了。既不讲法则公式的推导原理,也不讲概念的本质属性;既不注意能力的培养,也不注意智力的开发。结果是概念模糊,法则混淆,公式乱套。 通过几年的探索,我体会到在数学教学中采取“读、说、辨、缩、扩”的训练是必要的。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题意,在“说”中掌握知识,在“辨”中分清正误,在“缩”中开拓思路,在“扩”中提高技能。从而达到思路的开拓,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技能的提高。 一、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题意 “读”是很重要的一环。通过读题能使学生理解题意,理清解题脉络,掌握解题方法。如12+36÷6-4这道算式,有的学生是这样读的:12加上36除以6减去4。这种读法没有突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也没有把  相似文献   

13.
虞金龙 《中学教研》2010,(11):21-23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变换问题的形式,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一题多图、多图一解……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展智力,提高解题能力.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又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发扬教学民主.提高数学素质,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呢?这就要使学生学会解后再思考的习惯,即完成一道题后,要再问几个为什么,并从中获得对下次解题有用的经验和教训,搞清楚“为什么”?才能在以后的解题中知道“做什么”和“如何做”?那么如何进行解题后的再思考呢?本文通过下面的例证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听懂了,堂上作业也做对了,可是课外再做同类题又做不出或者做错。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我们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题做了几大摞,数学成绩就是上不去。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表达能力和阅读审题能力。初步的逻辑表达能力,是指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行为,如计算、判断,解题等的思路,能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有条理、有根据,正确地表达出来的能力。用这样的两道题让五年级学生做,“3是6的因数吗?为什么?”“3是6的约数吗?为什么?”几乎全部学生,对每道题的前一问都能作出正确的结论“3是6的因数”、“3是6的约数”。而后者“为什么?”这需要给结论提出依据。“3×2=6”、“6能被3整除”一般学生也是掌握的。但  相似文献   

17.
数 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数学知识的精髓 ,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来看 ,数学思想和方法包括数学各分科的具体解题方法、解题通法和数学观念三个层次。传统的数学教学较注重数学基础知识、解题方法和解题通法的教学 ,忽视其中所蕴含的数学观念 ,错过了把知识内化为能力的机会 ,还会造成学生不能养成运用数学方来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维习惯。对学生来说 ,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比知道“应该这样做”更为重要。学生懂得“应该这样做” ,只是停留在知识的储存阶段 ,只有真正地懂得“为什么要这样…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实施这一目标的主渠道。每一堂数学都离不开习题,学生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解题来培养的。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是善于解题,不仅善于解一些标准的题,而且善于解一些要求独立思考、思路合理、见解独到和有发明创造的题”。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才能把题吃透、讲活,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由知识的学习转化为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有些数学教师经常感叹学生太粗心,如:某某学生做错或不会做的题目,只要教师一读题。他马上恍然大悟,知道应该怎样做了。究其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中一点是缺少理解题意的科学方法。有时表面上看学生好像读懂了题目,但读懂题目并不等于真正理解了题意。我认为,在学生读题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题意,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题意.正确解题。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坚持让“说”走进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20.
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了.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是值得反思的,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