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汉语成语结构对称类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成语在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对称特征.这种对称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构关系的对称性,即成语中并列的前后两截的内部结构关系是大体一致的;二是结构成分的对称性,即成语前后两截对应位置上的结构成分在语法性能上是基本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某段文献形式能否作为某成语的语源,这取决于两个方面:它与成语是否存在同一性,它在书面文献记载中是否出现最早。而双方是否具有同一性则是判断文献形式能不能作为成语语源的先决条件。同一性指文献形式和成语在所指上相同或基本相同,它既表现在字面上,也表现在意义方面。  相似文献   

3.
成语比一般词语具有更强的民族地域文化特征。中英两国历史形成的文化意识差异 ,表现在成语的含义上因风俗习惯不同、地理物貌不同、历史背景不同 ,而表达的意义存在着明显区别。只有在了解两国各不相同的文化源流的基础上 ,才能正确使用和准确理解英汉两种成语  相似文献   

4.
张思永  郝广伟 《文教资料》2006,(35):127-128
语言间的对比可以在多个层面上进行。汉英成语在形成过程中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也表现出一定的共性。了解汉英成语间在“形和意”两个方面的“异和同”对英语学习和翻译实践都是必要的。本文主要探讨了汉英成语间的两种主要对应模式:完全对应和不完全对应,并讨论了各个对应模式下汉英成语间的翻译情况。  相似文献   

5.
成语对联是由结构上基本相同、意思上相近相关或相反相对的两条四言成语构成的。它们像对对子一样地排列在一起,在字面形式、语义内容、构造方式、语音成分、辞格运用等方面,都表现出均衡对称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同义成语的连用和释义是成语运用当中的两种特殊现象,这两种现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对同义成语是同时出现在一个语言环境之中的。下面分别加以分析。首先来分析一下同义成语的运用。这种现象可以分为三种:1.连用的两条同义成语都是比喻性成语。例如:“这正如俗话所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有了酝酿已久的主题思想,有了考虑成熟的人物,写起来就神来笔就了。”(峻青《主题的选择和表现问题》)“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都有“条件成熟了,事情就会成功”的意思,是一对同义成语,并且都是比喻性成语。由于“瓜熟蒂落”以“瓜”、“蒂”为喻体;“水到渠成”以“水”、“渠”为喻体,这两条成语连用在一起,就从两方面比喻加以强调以增强语意。2.连用的两条同义成语一条是比喻性成语,另一条是直陈性成语。  相似文献   

7.
许菁 《林区教学》2013,(1):40-42
成语是华夏人文的结晶,古往今来,积淀传承,生生不息,脍炙人口,深入人心,无论宏篇巨著还是日常生活都无处不在,由于人文、地理、历史上的差异,使中英成语在结构、意义、性质上以及使用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在英汉成语的来源上,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时,两国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及宗教背景也必然反映在各自的成语中,赋予它们不同的民族特色。通过英汉成语的对比,可以了解到如何在不同的环境和语境中正确地理解两种语言的成语。  相似文献   

8.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就成语而言,这种发展既表现为新成语的零星出现,也表现为旧成语义项的新增。由于成语的源头主要是占典的文献且成语自身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所以其发展的活跃性要远远弱于其他词汇。  相似文献   

9.
从英汉成语对照看中英文化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汉成语的来源上,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时,两国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及宗教背景也必然反映在各自的成语中,赋予他们不同的民族特色。通过英汉成语的对比,我们应该了解到如何在不同的环境和语境中如何正确地理解两种语言的成语。  相似文献   

10.
成语和格言     
一个民族的语文,依其文化的长短深浅,总有不少惯用的词语,泛称成语。为了便于归类,可以把它分为成语与格言两种。成语较短,可以是短句,也可以是片语,而格言应该是整句。成语大半表现事态,而格言大半要说道理。很多入以为白话取代了文言之后,文言就全废了。其实文言并未作废,而是以成语的身份留了下来,其简练工整可补白话的不足。世界各国的成语、格言,往往互相巧合,甚至酷似,令人惊喜。成语与格言其魔力正在于寓大于小,把哲学的大道理浓缩在如诗的短句之中,令人体会无穷。中文的成语大半以四字为其基调。所谓“四字成语”,在结构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用单行句法说一件事情,文法上是一完整句;另一类用骈行句法说一种状态,文法上只是一个片语(phrase)。成语用在白话文里,可以润滑节奏、调剂句法、变化风格。在英文中译时成语之为用大矣,不但可以原封照搬,更可器官移植,托古改今,与时并进,而更活泼了、丰富了中文。  相似文献   

11.
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奥妙无穷的世界。在对语言的学习和研究中你会不时地惊叹它们是如此的神奇。文章以英汉习语为研究对象对英汉两种语言内在的对称美做出粗略的比较,以展示这两种语言美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汉语成语主要来源于古代书面语,是现代汉语中保留文言成分较多的语言形式。汉语成语的文言特征表现在结构、用词、语法、语音等方面。了解成语的文言特征,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相似文献   

13.
英语成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构成的词组,其结构是固定的,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改动,其意义是特殊的。并且绝大多数由基本词汇构成,分为词组型成语、子句型成语和句成语三类。  相似文献   

14.
汉语成语可以看作一个原型范畴,其成员分为典型的成语和不太典型的成语.它们依据成语的典型度不同而形成一个连续统.成语的典型度可以从源流、字数、形式、意义和功能几个方面来考察.汉语隐喻性成语也是一个原型范畴,典型的汉语隐喻性成语是具有隐喻性、经典性和沿用性的四字格构式.  相似文献   

15.
以62名留学生为被试,采用对多项选择题进行选择判断的实验方法,探讨了无语境、中语境和强语境三种条件下留学生汉语惯用语理解的特点。结果表明,在无语境和中语境条件下,留学生主要从字面意义方面理解汉语惯用语;在强语境条件下,留学生主要从比喻意义方面理解汉语惯用语。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留学生主要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汉语惯用语,中语境对留学生理解汉语惯用语的比喻意义没有促进作用,然而强语境能促进留学生理解汉语惯用语的比喻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义德 《培训与研究》2010,(10):129-132
数字习语作为习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通常简练、生动、形象。本文运用接受理论,分析了数字习语产生的文化差异,并从视野融合的角度提出了英汉数字习语翻译的建设性方法。  相似文献   

17.
四字格联合结构成语具有比较特殊的格式,在成语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语音上讲究对仗,结构对称,且语义关系众多,具有很强的修辞效果。本文主要从音节特点、内部结构和语用价值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英语习语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鲜明有力的表达手段,它常被视为英语中的重要修辞手段,也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体现。习语中的比喻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诉诸于人的感官,使读者获得信息和美的感受,明喻和暗喻是它富有生命力的表现形式。文章着重论述了习语比喻及其两种主要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英语习语是英语文化宝库中的一笔可贵的财产,英语习语是语言长期使用的结果,刁语不仅是语言的精华,而且是语言的缩影,是语言特征的集中反映。英语习语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韵味隽永,有时还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习语是相沿已久、约定俗成、具有完整而独特意义的词语,它们具有民族性、民间性、比喻性、整体性、和谐性等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