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忠义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的核心。忠义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两部小说的重要思想,但两部小说中的侧重点不同,《三国演义》侧重“义”,《水浒传》强调“忠”。“义”在《三国演义》和“忠”在《水浒传》中都具有复杂内涵,且两部小说中“忠”与“义”的思想倾向对形象塑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宋江是《水浒传》中一个关键性的人物,要弄清《水浒传》的思想,不能不认识宋江这个人,从宋江性格的矛盾性可以探究出中国农民起义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把明容与堂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中的点评与《李贽文集》尤其是《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进行思想内容和行文风格等方面的比较,认为容与堂刻本《水浒传》中的点评不是叶昼托名李赞所为,而是李贽自己的评点。他的《焚书》、《藏书》等著述与对《水浒传》的评点都有共同点,即都着眼于朝廷国家的理治,“与圣教有益无害”。“忠义”思想是李贽评点《水浒传》的思想维度。“童心”说是李贽对《水浒传》进行艺术性评点的指导思想。其中,“真”、“趣”是李贽评点《水浒传》两个重要的艺术维度。  相似文献   

4.
读《绿野仙踪》,时时能感受到《水浒传》的影子,尤其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叙事技法等方面。《绿野仙踪》某些故事情节与《水浒传》"行文一法";亦塑造了诸如与鲁智深、李逵、"四大淫妇"等肖似的特色人物若干;并模仿运用《水浒传》之"犯中求避"、角色引入、故事衔接等叙事技法。《绿野仙踪》多方面承衍《水浒传》创作手法,深得水浒壶奥。  相似文献   

5.
随着王守仁揭示"致良知"的心学宗旨以来,以及王门弟子对王学的大力传播,通俗文学性质的明代小说,数量与质量也在快速地发展。综合观照明代至清前期的经典小说,会发现这些小说的思想主旨隐隐有一条心学的线索。《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所宣扬"王道"与"霸道"理念的对立,近于先秦孔孟的儒家伦理;而《水浒传》通过宋江形象表达了对传统伦理"忠义"观的怀疑。《西游记》则通过孙悟空和猪八戒形象嘲弄了名、利等"人欲",但没有将之完全否定;而《金瓶梅》和《儒林外史》则是"人欲"极端恶性的大暴露;因此,如何超越"欲"与"情",是《红楼梦》的思考主题,其最终指向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禅宗"空境"。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之所以如此受世人喜爱,与其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关系密切。在《水浒传》中成功塑造的人物有很多,鲁智深无疑是个中翘楚,可以说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人,这既源于其高超的武艺又源于其复杂的性格,同时还得益于其独特的上梁山之路。  相似文献   

7.
明清两代对《水浒传》的诠释有着明显不同:明人认为是“忠义”之作,清人则认为是“诲盗”之作;明人对宋江称赏有加,清人则对之深恶痛绝.之所以产生这种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见解,主要是时代和社会环境使然.但某一见解一旦形成,又会造成深远影响.这种现象应引起今人的高度重视,以避免在对古典名著进行诠释时,出现不必要的失误.  相似文献   

8.
《忠义水浒传》征辽部分得失论汤国梁,周洪喜197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一百回本《水许传》、是根据容与堂刻本标点排印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忠义水浒传》。这部书中的征辽部分,是从八十三回”宋公明奉诏破大辽”,到八十九回“宿太尉颁恩降诏”辽国归降纳市称...  相似文献   

9.
千古名作《水浒传》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洋洋近百万言的《水浒传》在语言艺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是祖国语言的宝库。它是第一部用白话写成的长篇小说,吸取了群众的口语,充满生活气息,朴素而又生动,丰富而又精练。人物语言的个性化非常突出,李逵有李逵的语言,武松有武松的语言,宋江、吴用有宋江、吴用的语言。人物的社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中,宋江这一人物的性格是多重而矛盾的。宋江这一人物形象,与历史原型的差距有着明显的差距,甚至连其人有无武艺,在小说中也出现了前后说法不一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水浒》故事的流传变化与小说作者创作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宋江、李逵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二人从江州相识到魂聚蓼儿洼,一直亲如手足,患难与共。他们的相聚以"义"为基础,表面上情分最重,但内部却充斥着尖锐的矛盾,李逵最后也成了宋江"忠"的牺牲品。两位主人公的悲惨结局不仅与二人的出身、文化教养、思想追求及悲剧性格有关,且与时代观念及作者情感倾向有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静 《职大学报》2011,(4):47-49
《水浒传》里各位英雄豪杰都是因"义"而聚,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义"大有不同,它包括正义、侠义、情义、道义、忠义、孝义等多重意思,本文试着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来分析《水浒传》中义的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13.
谶纬文化深刻濡染了《水浒传》的思想与艺术。一是小说吸收、运用了谶纬中的感生说,通过宋太祖、宋仁宗的感生故事,引出梁山好汉为天罡地煞感生的情节,以为全书布局。二是小说较多运用谶言作为情节展开和人物塑造的艺术手段。三是九天玄女授书和天降石碣的情节,遥承、化用了汉代谶纬中神授天书的主题与故事。应客观分析谶纬文化与《水浒传》思想艺术之间的关系,既要看到它对表现忠义主题、结构全书的正面作用,也要注意其对小说艺术的某些消极影响,避免流于"封建糟粕"之类的简单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历代被认为是反映一批农民起义军"忠义",忠君报国,打杀奸臣、贪官污吏英雄事例的作品。然而笔者认为,小说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了起义队伍的落后、残暴,他们杀人越货,打家劫舍,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中兵器描写摭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兵器描写是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水浒传》中失器的种类及有关兵器描写为塑造梁山英雄形象方面及情节的描写方面起到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水浒传》主题的争论,众说纷坛,迄今为止主要有这样几种:即“忠义说”、“农民起义说”、“市民说”、“游民说”、“地主阶级内部斗争说”和“忠奸斗争说”等。 过去,我是按“农民起义说”去理解《水浒传》主题的。近几年来,学术界的热烈争论引起我对此说的重新考虑,也觉得此说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不能自圆其说。有如土地问题、政权问题,以及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榨等方面,在《水浒传》中都未  相似文献   

17.
《水浒》这部书为了歌颂投降派宋江,通篇都贯穿了一条“忠义”的黑线。《水浒》的作者,有意混淆以晁盖为首的农民革命军的“义”同宋江的儒家的“义”这两种根本对立的界限,篡改了农民革命的“义”的根本内容,改变了“义”的阶级涵义。晁盖所讲的“聚义”就是“竭力同心,共聚大义”,意思是把造反的农民团聚起来,共同走革命的道路。如“三山聚义打青州”、“白龙庙英雄小聚义”等等。农民革命军举起聚义造反的大旗,从广大农民根本愿望出发,团结一切革命力  相似文献   

18.
2014年10月31至11月2日,山东社科论坛——《水浒传》与儒家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曲阜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水浒传》与儒家文化"。这次研讨会是《水浒传》与儒家文化最新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层次较高,规模较大。会议共收到论文44篇。与会专家主要就《水浒传》与儒家文化的关系、《水浒传》的文本分析及《水浒传》的作者、版本、传播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曲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梁山是水浒文化的摇篮,而这两个地方从行政区划上看均属于今天的济宁市,会议在济宁学院召开,有浓厚鲜明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反映了汴京、大名府等都市经济的繁荣和风俗习尚,并展示了市民阶层包括梁山好汉的生活情趣、精神追求和精神风貌。而且水浒故事从流传到成书,一直受到市民与文人的道德意识、文化心理、审美趣味的规范,其忠义思想也是市民文化与文人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儒林外史》中许多武林人物的行为与《水浒传》中的人物有相似之处,甚至可以找到人物原型,但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武林人物却是不光彩的侠客形象。由此来看,《儒林外史》是吴敬梓对名著《水浒传》的"消解",对武侠精神的一种批判。《儒林外史》不但嘲讽了"儒林",还嘲讽了"武林",它不但是一部大的"儒林外史"同时也是一部小的"武林外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