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校长与教育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旦教育论坛》2003,1(3):封二-插1
苏步青先生走了。“校长与教育家”这个话题就是人们在缅怀苏步青先生时引出来的,人们更关注的是他作为校长的教育家和作为教育家的校长的活动,这本身就很耐人寻味。当话题由一个具体的人,由一个既是教育家又是校长的苏步青引向校长如何治校的时候,话题本身的意义就已经被推而广之了。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话题。考察现代大学的历史,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可以称得上是教育家的校长,一定对教育的本质有深刻的理解,对大学精神有独特的价值判断和坚定的信仰。纽曼为什么能不被人们忘记,因为他是自由教育的伟大倡导者。这位昔日牛津大学的…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2 0 0 3年 11月 14日至 18日 ,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 2 0 0 3年学术年会在珠海召开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现代大学精神与教育制度创新”。来自内地和香港特区近百所大学的 3 0 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先进文化与大学精神”、“大学与大学文化、现代大学教育制度的内涵、国外大学精神与教育制度比较等四个专题 ,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陈学飞、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李延保、副校长张笛梅、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杨德广、副校长张民选、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刘献君、海军工程大学校长郭立峰等作了大会发言。郭立峰校长…  相似文献   

3.
作为独特的文化存在,大学是一所神圣的文化和精神殿堂。“大学”一词古已有之。早在《礼记·大学》中便有:“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过“: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也。”大学是探讨高深知识的殿堂,它负有传承文明的使命,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精神的载体。文化是民族、社会、国家的精神核心,具有强烈的社会服务和引导功能,从广义上讲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  相似文献   

4.
和人一样,城市也是有性格、有气质的。城市的性格和气质,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文化传承中逐渐形成的。因为地域的不同以及历史、文化的差别,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性格和气质。大学也是如此,一所大学有一所大学的精神和传统。这种精神和传统虽然不是固定不变的,但一所大学总能因此和别的大学区别开采。高中生升学,高考是一次选择城市和大学的机会,时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大学进行一番了解,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既框定了我国大学领导体制的基本架构,也为大学政治与学术二元场域下校内组织的良好运行提供了制度空间。由于权力操作边界的模糊化,现实中的“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出现了源于话语权分配和决策权力分工的冲突,寻求能够更好地协调大学校长与党委书记间关系的机制,已成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突出问题。以帕森斯的AGIL理论为框架,可从目标达成、适应、整合和潜在模式维持等四个方面分析“党委书记与校长”二元精英合作模式,并从适应需求、“求同存异”、健全沟通协商机制、培养协商文化的核心价值等四个方面完善“党委书记—校长”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新学期伊始,校长在第一次教师会上,向我们传达了全县校长、书记会议上局长的讲话精神。其中提到局长讲话中有“学校经营”和“经营学校”的命题,校长虽然对这两个概念未加多少展开。但其中一句我倒听得真切——“学校经营”此中的“经营”指的是经济概念的范畴;那么,反过来“经营学校”就必然是跳出了这个经济概念意义上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对高校跨世纪改革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本刊从今年第四期开始登出的“书记校长谈高校改革与发展”征文启事,已在高校的书记校长间引起回应,短时间内就有不少书记校长给我们寄来了他们的精心之作。有书记校长们的支持,我们就更增强了把这次征文活动办得有声有色的信心。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既是一个颇有挑战性的不容易谈的话题,也是一个激发人的灵感的出思想的话题。衷心希望有更多的书记校长,以这个征文栏目作讲坛,尽情表达和交流对这一跨世纪话题的意见。本期推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张世波同志的文章作为征文的开篇文章。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相似文献   

8.
谁调动谁     
一大学校长访问另一所大学,见这所大学的教师、学生都很上进,很有活力,很有积极性,就问这所大学的校长:“你是怎样调动师生积极性的?”这位被问的校长沉默片刻后答道:“我没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访问者觉得奇怪:“怎么没有调动呢?他们的积极性从哪里来呢?”被访者也觉得奇怪:“我也很积极,我的积极性好像并没有别的什么人来调动,我为什么也有积极性呢?”访问者仍然将信将疑,希望被访者进一步谈谈。“我确实没有去调动他们(师生)。我已作过很多场报告,在所有面对学生、面对教师的报告中,我从不向他们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从不发指示,发号…  相似文献   

9.
四川大学     
《招生考试通讯》2011,(7):I0001-I0001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布局在中国西部、“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学校现任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校长谢和平院士。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指出:“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庆一百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论述了“教育创新”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也着重强调“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由此可见,“教育创新”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领导人,是受党和政府的委托,负责领导和管理学校行政工作的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也就有什么样的少先队”。因此,“教育创新”能否搞好,特别是作为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少先队教育创新能否搞好,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思想、观念和态度,包括他的政策水平、思想作风和工作能力等。  相似文献   

11.
苏令 《江苏教育》2009,(4):42-43
“学校行政会议是否可以取消”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由于工作关系,在与校长接触的过程中,很多校长都跟我提起过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着。总体来说.学校行政会议能不能取消、要不要取消,还要充分考虑下面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四川大学     
《中国高校招生》2010,(8):F0002-F0002,1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学校现任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校长谢和平院士。  相似文献   

13.
梳理大学的历史发展对探讨学校精神很有必要。中国现代大学的历史约120年,同时又有古代大学的概念。中国近现代大学在体制上效仿西方,但其精神则深植于丰厚的中国文化,并随着中西交流和时代变迁而演变。“立公新民,能成其大”可作为北城精神的一种概括,能够突出北城的根本特征和价值追求,即:公益办学,民办体制,包容的胸怀、无畏的勇气、宏伟的志向,通过创新实干,发展成为高水平大学。  相似文献   

14.
电大必须与时俱进,更名为中国开放大学.你要招生,人们一听广播电视大学,就有另外一种考虑.我在这个会上接触到的一个专家说:宋校长,广播电视大学应该和网络学院很好地结合起来,广播电视和现在的网络就能够接轨了.我只好回答说:你可能还不了解电大,电大已经是基于网络的远程开放大学了.  相似文献   

15.
谁调动谁     
一大学校长访问另一所大学,见这所大学的教师、学生都很上进,很有活力,很有积极性,就问这所大学的校长:“你是怎样调动师生积极性的?”这位被问的校长沉默片刻后答道:“我没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李忠 《上海教育》2008,(8):63-64
在杨浦小学,我做了十几年的哥校长,也做了近十年的党支部书记。但是,作为一名新上任的主管校长,我深感压力很大。尽管这种压力对每一位新校长来说可能都有,但对于我而言,似乎更甚。寻找原因,很简单,我们学校是杨浦区的名校之一,我的前任张治校长是上海市的特级校长。一个“名”,一个“特”,就已经足以让我这个小字辈诚惶诚恐了。然而,诚惶也好,诚恐也罢,学校必须由我继续办下去。怎么办?在我脑海中浮现的还是脱不了俗气的这几个字: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俊 《江苏教育》2014,(5):13-14
“校长专业精神”的涵义很丰富,其实践途径、呈现方式、价值体现也很多样。我认为,校长“专业精神”更多的应该回归到领导课程与教学这一原点上来,在领导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彰显校长的专业精神,实现校长对学校发展的专业引领。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竺可祯教授在1936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时,就认为“校长之最重要在能请得良好之教员”,并明确地宣布“教授是大学的灵魂”,“有了博学的教授,不但是学校的佳誉,也是国家的光荣”。他在旧中国办大学,就确认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办好大学的根本。今天看来,还是至理名言。师资是国家宝贵的智力资源,如何管理好、开发好这个资源,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课题。我国教育事业正处在大发展的前夕,而现有的师资力量相对来说是薄弱的。要在这个基础上,在不远的将来,建设起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学师资队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此,要进行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上大学时,一位教育学教授曾给我们讲了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被其制止,并责令男生到校长室。等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那里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  相似文献   

20.
吴文化课程与教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让学生在校时熟悉和了解吴地的历史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味,苏州市职业大学于2000年在苏州高校中首次开出了“吴文化”课程。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课程教学及该课程建设中的基础环节——教材建设问题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