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桃”(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在学生已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思考对于掌握除法意义的重要性。本单元内容分为四个层次,“分桃”、“分苹果”、“分糖果”都属于第一层次,即认识平均分。  相似文献   

2.
陈惠芳 《湖南教育》2006,(10):35-37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认识除法”,这部分内容包括认识平均分和认识除法的含义两部分。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的含义。第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存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既有利于学生学习除法计算和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也为以后深入学习除法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小熊开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P42—43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与乘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除法含义,学习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比较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材分析本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个单元的教学共…  相似文献   

4.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年级(下册)表内乘法、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分成三个部分:1.初步理解余数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2.初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3.结合计算,解决一些有余数的平均分问题和实践活动“我们去植树”。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如下问题。一、帮助学生在“分一分”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剩余,为形成余数概念打下基础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生活经验,如在家分糖果,在学校分组组织活动等。平均分东西,有时正好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够再平均分,这里“剩余”的…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的编排及特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认识除法”,这部分内容包括认识平均分和认识除法的含义两部分.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的含义.第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既有利于学生学习除法计算和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也为以后深入学习除法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教材在安排上分两段:第一段是平均分,包括认识平均分、初步进行平均分,初步学会每几个一份地分、看可以分成几份以及平均分成几份、看每份是几,要求学生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并进行交流,深化对平均分的认识;第二段是认识除法,包括每几个一份地分、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或者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可以用除法计算.这些内容后面,安排了一次集中练习,主要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体会生活里存在的除法实际问题,感受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的编排呈现两大特点.1.加强了平均...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除法是小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因此,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动手分物品的活动为认识“平均分”做准备;接着通过例1的  相似文献   

7.
胡光锑 《山东教育》2003,(25):37-39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下面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阐述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1.关于乘除法的含义第一单元的标题为“数一数与乘法”,第四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教材要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体验乘除法含义的设计思路。在学习乘法之前,安排了“数一数…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除法是小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因此,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动手分物品的活动为认识“平均分”做准备;接着通过例1的教学活动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再通过例2的动  相似文献   

9.
通过小数目实物"分一分"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体验用多种方式平均分的过程.充分地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理解除法意义的重要性,为学生学习、体会除法的意义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志红 《教师》2013,(33):35-35
《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除法”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三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共合计10课时。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在分物体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感知了生活中的除法,逐步导出除法的计算;感知了除法的计算与乘法口决的关系。内容深刻,生动活泼,现将本人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学习除法作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分一分与除法”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第一次认识除法。本单元内容包含: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相似文献   

13.
<正>除法是四则运算中比较难教学的一种运算,因为学生缺少理解除法含义和形成除法概念的知识基础与经验背景。《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种子课,在本节课教学之前,学生一般都有一些“分东西”的经历,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注意过分东西活动里面的数学内容,更没有认识平均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分、体验平均分,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教学时,笔者做了一些思考与尝试,通过“三改”有效促进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建构。  相似文献   

14.
《除法的初步认识》(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二册第四单元第3节)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教材单独安排一节来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等分除的意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熟练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并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它的意义。对这一内容的教学,我有如下新的设想。 (一)在游戏中学先用分彩棒游戏引出“平均分”。全班学生人人动手,按老师要求分彩棒。把8根彩棒任意分成2堆。根据学生的不同分法出示下图:  相似文献   

15.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起始课程,是学生学习除法初步认识的基础。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体验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是“平均分”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平均分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教材中的例2是这样编排的:呈现一幅“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的主题图,通过三个小朋友合作研讨、动手实践,提出不同的平均分方法。有的说:“可以一个一个地分。”有的说:“可以每份放2个,这样分得快些。”  相似文献   

16.
本单元知识的教学重点是:1.除法的计算方法。2.解答用除法计算的应用题。 本单元知识教学的关键是:理解除法的含义和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这部分内容,重在通过学生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并非正式讲除法应用题。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动手分  相似文献   

17.
《6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十课时的教学内容。表内乘法是学生刚学乘法接触到的内容,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表内乘法中乘法口诀的学习是低年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6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学习了2~5  相似文献   

18.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起始课程,是学生学习除法初步认识的基础。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体验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是“平均分”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平均分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教材中的例2是这样编排的:呈现一幅“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的主题图,通过三个小朋友合作研讨、动手实践,提出不同的平均分方法。有的说:“可以一个一个地分。”有的说:“可以每份放2个,这样分得快些。”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实验教材对《除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编排分了两个层次:第一,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分物品”实例和活动情景,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体会、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第二,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学习除法。《平均分》这一课,我先后施教了两次。在两次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素材不同、留给学生探究活动的空间不同,收到的教学效果也迥然不同。第一次教学实践:我用媒体创设明明家来小客人,分水果的情境:师:明明家来了几位小客人?生:4位。师:明明拿出水果招待他们,(教师出示水果图片)请你们数数每种水果各有多少个?…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一、在“分一分”的实践活动中,初步领悟除法的意义。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三、能对数目比较小的东西进行平均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