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正何谓隐性课程,简言之就是在特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于有意或无意间所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就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隐性课程可以体现在学术性领域和非学术性领域,两方面对于学生的影响都会非常直接。一、转变教学观念,增强隐性课程开发意识隐性课程的开发利用能够从多方面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软性素质。从学术性的领域来看,隐形课程的开发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与灵活化能够很好地深化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吸收。从非学术领域来看,隐性课程对  相似文献   

2.
针对远程教育的发展,非学术性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的形势.探讨了适合于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的非学术性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及其作用。认为非学术性学习支持服务应包括对学员的管理、对指导教师的管理、对课程资源的管理和对网络课程平台的管理,要努力做好这四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活动课程与素质教育□程永波80年代中期,教育界曾经掀起过课堂教学之外的课外活动的性质、地位、功能、内容的大讨论,传统的“课外活动”概念,受到了“第二课堂”、“第二渠道”、“第二途径”、“辅助课程”、“非学术性课程”等概念的冲击。这些教育思想及观念上的...  相似文献   

4.
学术性是教师教育课程的一个基本特征,应该体现在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中.从学术性角度解读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指出其课程目标窄化、课程内容流于形式、课程评价片面等现实问题,并试图从课程目标的多维化、课程内容的专业化、课程评价的立体化等探讨重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学术性.  相似文献   

5.
隐性课程是相对显性课程而言的,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以隐蔽形式传递给学生的有关价值、态度、情感、信仰等方面的非学术性教育经验,它主要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使受教育者获得良好品德经验。本文从隐性课程的概念出发,对隐性课程的特征、存在领域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隐性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远程教育中的学习支持服务可分为"非学术性支持"与"学术性支持"两大类。如果说非学术性支持的目的是"让学习真正发生",那么"学术性支持"则是在"学习发生"的基础上"使学习达到既定的目标"。与渐趋成熟的"非学术性支持"相比,"学术性支持"的实践工作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助学教师在面向学习内容开展学术性支持时存在着面授时不关注课程整体的系统性、导入过多资源或自立课程线索、倾向应动助学而忽视主动助学等误区;在面向学习活动开展学术性支持时,存在着交流渠道越多越好、将互动交流当作目的、互动交流止于"敞现"等误区;在面向学习评价开展学术性支持时,存在着评价"一刀切"、互动交流部分无法评价、助学教师包揽所有评价等误区。这些误区的背后正折射出助学教师对远程培训特点的不理解。  相似文献   

7.
一潜课程,是潜在课程的简称,它首先是西方课程领域中崛起的研究课题,也是当今世界课程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在我国,潜课程又称隐性课程、隐蔽课程或非正式课程等。潜课程是相对于显课程而言的,与显课程不同,潜课程不是有意识、有计划的学术性知识体系,而是无意识、无计划的、非学术性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显课程主要是体现人的认知结构,而潜课程则主要是针对人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潜课程是高等学校整个教育工作体  相似文献   

8.
高校中的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中小学,它具有主动性、学术性、主体间性、创造性等特点,学习课程包括专业课程、职业课程、社会课程和校本课程,学习层次有自主式、合作式和支架式研究性学习,学习途径有参与式课堂教学、课程行动研究、教育实践与田野研究。  相似文献   

9.
杜晓云 《天津教育》2008,(10):43-43
潜课程是相对于显课程而言的,与显课程不同,潜课程不是有意识、有计划的学术性知识体系,而是无意识、无计划的、非学术性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这种潜在性的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学生除上课之外的全部生活之中,对于学生成长的潜在影响,常超过常规教学活动和教师对学生生有意识施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中文化结构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教学中文化结构的社会学分析就是运用社会学原理揭示该文化的社会构成、社会学特征及其构成之间的有机联系。课堂教学中文化的社会构成可以从多维度来分析,从文化自身的价值取向看,既有规范文化,又有非规范文化;从文化的“相对社会地位”看,包括了主动文化和受抑文化;从文化的知识特性看,则又可区分为学术性文化  相似文献   

11.
高校中的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中小学,它具有主动性、学术性、主体间性、创造性等特点,学习课程包括专业课程、职业课程、社会课程和校本课程,学习层次有自主式、合作式和支架式研究性学习,学习途径有参与式课堂教学、课程行动研究、教育实践与田野研究。  相似文献   

12.
徐慧 《考试周刊》2013,(49):178-179
新课程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是学校教育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相联系的切入点,是最具价值的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具有学术性和创造性的美术校本课程资源。皮影、剪纸、香包、刺绣、面塑等庆阳民间美术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民间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给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  相似文献   

13.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开发与研究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立足点,确立新的课程观,保证其师范性与学术性相统一、基础性与发展性并重的本质;体现经验本位的课程价值取向及课程内容综合性,课程功能多元化的特点;课堂教学实践要与课程研究、开发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是本科院校非数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从课程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出了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隐性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他具有弥散性和普遍性、潜隐性和持久性、双重影响性、学术性和非学术性高度统一的特点.由于受到各方面不利条件的制约,形成了隐性课程与教育预期的学校教育相脱节,由此产生了错位,这种错位具体表现在教科书中、教学活动中和学校文化中.以社会学的视角来探讨和分析隐性课程背后所隐藏的"平衡性原则",从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校园文化的维度来对教科书中、教学活动中、校园文化中隐性课程的错位重新诠释和定位,以期便隐性课程的教学与学校教学的衔接更加顺畅.  相似文献   

16.
“纲要”课程开设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既要凸显思想教育的特点,又需体现其学术性特点.目前,一些高校的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思想性或学术性的授课方式.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注重该课程的思想性特点时,应当体现它的学术性,使二者达到完美的结合.专任教师应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队伍之中,全面提高学术水平,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本科院校经贸史课程存在教材种类过少、学生兴趣不足及课堂参与度较低等问题,需要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积极配合,走出教学困境。教师应该尝试将自身科研成果或相关史料融入课程教学,探索兼具学术性和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学术性普通高中”是指具有“学术性”特征的普通高中,是以培养具有学术素养、专业精神、审美情趣的学生为目标,以建设学术性教师、学术性社团、学术性课程体系和实施研究性教与学为内容,以学术性教育者、学术性教育行为、学术出教育环境为特征的现代新型高中.作为现代学术性高中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资源呢?教师可以从研究、开发、应用、评价这四个主要环节上体现“学术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日语礼仪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完成从基础知识学习型到理解实践型的转变。文章指出,应在日语礼仪课堂教学中有效合理地利用非言语行为,使非言语行为与言语行为相结合构成课堂教学的教授体系,有效发挥非言语行为的补充扩充功能、强调提示功能、替代讲解功能和调节谐调功能。  相似文献   

20.
以全新的视野梳理了美国"新职业主义教育"兴起和发展的历程,剖析了"新职业主义教育"关于学术性课程和职业性课程、课堂教学和基于工作的学习以及中等教育和中等后教育等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工过程,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