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英语的"格"及由此产生的语用迁移是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语用负迁移是造成语用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就学习者对英语中的"格"和汉语的比较所产生的语用迁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语用迁移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语用能力发展的研究受到了语言研究者和授予者的关注。文章阐述了Schmidt"注意假设"理论与语用习得的内在关联,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就"注意假设"理论对语用学习的指导作用及对教学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言语的"流行风"现象,即"谜米"现象,是语言使用中的普遍现象.论文通过对其形成的内在语用机制的探讨,揭示了其发生是"语用偏离"和"语用顺应"交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又是人类趋同(或一致性)与求异双重心理结构的语言表征.它印证了列文森(Levinson)关于"社会语用或社交功能理据是语言变化和‘语言游戏'的内驱力"的论断.  相似文献   

4.
语用迁移是语言迁移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指第一语言语用知识对第二语言语用行为的影响.但是,目前针对第二语言语用知识对第一语言语用行为的"语用反向迁移"则研究较少,更无人观察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对其母语的"语用反向迁移".本文通过对外国来华汉语学习者的英语恭维语回应中的"语用反向迁移"的实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在一部分以英语为母语的来华外国人的英语恭维语回应中,确实存在明显的汉语向英语的"语用反向迁移".  相似文献   

5.
"一概"是现代汉语表全部总括性的范围副词,对范围副词语义所步及的全部对象进行总括,意思是总括对象都是如此.本文主要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现代汉语总括性范围副词"一概"进行多视角的考察.其中句法方面,考察其充当状语和定语的句法功能及与其它同类副词、特殊句式如"把"字句、"被"字句的连用情况;语义方面,"一概"多为前指,偶尔也后指,具有表指向成分的多成员性及所修饰动词性成分的受事性弱的语义特征;语用方面,比较分析"一概"与其他类副词"都、全、全部、一律"的差异,发现"一概"具有表客观陈述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6.
王芸华 《文教资料》2008,(11):26-27,45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揭示了平时用来询问原因与目的的"怎么"和"为什么"的差异,指出了"怎么"源于说话人对事态发生与预先所想不舍而引起疑问,也就是说"怎么"总是有预设的."为什么"源于说话人由于未知而引发疑问.它们由于不同的原因在一定的语境中都可以表达语用否定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7.
"一A就B"格式是一个具有多种语用意义的格式,对它的研究多是从关联词、虚词用法和复句的角度进行的,缺少对语用意义的揭示,不便于留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实际上该格式包含丰富的语用意义,而产生语用意义的主要条件是"一"、"就"的语法意义和说话人的主观尺度.这种格式的表义范畴,能表达短时义、长时义、量多义、规律义、非凡义、容易义和因果义等七种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结合普通话中词缀"们"的语义讨论易县方言中"们"的使用问题,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出发,探讨复数词缀"们"在方言中使用的特殊性,进而分析其随着语言的发展和人们使用频率的提高呈现出方言中的语义及句法、语用方面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9.
句末语气词"哈"可以分为"哈"和"哈".附加问句中的"哈"是"哈","哈"是"哈"语法化的结果.此外,本文还从语用角度考察了"哈"独词附加问句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语用理论需要接受各种现实语言资源的验证.基于"非典"的语用分析表明,语言和人类经验之间具有互动性,语用意义就产生于这一过程.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等传统的语用观忽略了这样的语用理据,因而有过度理想化之弊.经验现实主义的统一语用观克服了经典语用观中单一化、理想化的不足,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语用理论的发展与扬弃是个渐进过程,应避免以一盖全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朱子语类辑略》中的“般”只有量词词性,“一般”在还没有固化为一个词时是数量短语,在已经固化为一个词时是助词或形容词。由此窥见现代汉语中的“般”和“一般”既继承了近代汉语中的用法,又在语言的发展中有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把"字句受体前"个"字的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字句受体B前出现量词“个”可以表示“不定指”,但这并不能概括其所有的 “个”字功能。“把”字句受体B前的“个”还存有何种别样功用,这是本文所要着重揭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When这个词是英语中的常用虚词,掌握它的译法有助于我们的英语学习,尤其有助于英语翻译.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和”字的各种读音和释义.“和”字是汉语中使用频率最多的文字之一,在很多方面可以反映汉民族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许嘉璐先生在解释“陈灵公通于夏征舒之家”的“家”时说:“指夏征舒之妻”。这样解释是不正确的,和陈灵公、公孙宁仪行父私通的应是夏征舒的母亲夏姬,而不是他的妻子。这可从“家”字的字义、众多的译和原证之。  相似文献   

16.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中"僵"应作"仆倒"理解。上古时期,"僵"的词义主要为"仆倒",之后"僵"又引申出"僵硬"之义。清朝晚期前"僵"的"仆倒"义被"僵硬"义取代,晚清时,"僵"萌生出"事情停滞不前"之义。  相似文献   

17.
《说文解字》设立亦声部首“句”,并辖“拘笱鉤”3个亦声字。有人认为“句”部不当立,因为部首只表义,而亦声部首有表音功能,不该设为部首;有人认为“句”因其形义特点,难以归入它部,只能自成部首。实际上,“句”的确难以归它部且有从属字,因此必单立一部。从“句”诸字中除“句亦声”的“拘笱鉤”3字外,另有1个“句亦声”的字“雊”,它与“拘笱鉤”3字分归两部,有人认为这是《说文》属字归部的混乱,有人用字义所重说作为归部理据。实际上4字分归两部并不是归部混乱的现象,且字义所重说过于片面,应当着眼于字与字的关系,用“以类相从”的原则才能正确解释“句亦声”4字“拘笱鉤”与“雊”分归两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間”这个词在日本语中出现的频率极高,日本人的“間”意识表现在日本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間”意识是由日本独特的自然环境这一客观因素,与日本人的“耻感文化”这一主观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間"这个词在日奉语中出现的频率极高,日本人的"間"意识表现在日本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間"意识是由日本独特的自然环境这一客观因素,与日本人的"耻感文化"这一主观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汉英颜色词作为语言词汇中的一大类属,在交际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使用中词义内涵不尽相同.文章选择红与黑两个汉英颜色词为代表,对其语义内涵及其产生差异的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比较和归纳,提出了学习、使用汉英颜色词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