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在教育教学方面体现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反映在课程上,则是从主张把教材当作“蓝本”到主张把教材当作待解读“文本”,这是因为若把教材看成金科玉律,教学也就成了凝固的、共同寻找所谓唯一正确答案的机械活动,教师也就成为“教师匠”;若把教材作为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作用的对象,从不同角度和立场来进行解读,就能展示阅读者自身的创造性、独特性,展现出教材的不同光彩,达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也就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把“由知识走向学生”(即知识的再现、知识的传递)转向“由学生走向知识”(引导探求知识、提高综合素…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的教育行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学生的行为由“带着教材走进教室”转变为“带着问题走向老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呢?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材是根据数学教学大纲或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内容范围等进行选编的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系统的数学知识,开发智力和形成能力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的教学不应是照本宣科,简单传递知识,而应激活知识,活化教材,把知识转化为激发人健康成长的力量,以此真正达到创造性地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思考激活教材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增加学习情趣。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适…  相似文献   

4.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遍推开,创新教育已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已成为热点问题。就初中数学教与学的现状来讲,“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是主要模式,教学的理念基本上是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应试教育”淹没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过程。虽然“边讲边问”、“讲练结合”代替了“满堂灌”是一大进步,但数学依然是一门多数学生不感兴趣的学科。这种“重复低效”的数学教学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丧失了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学的现状迫使我们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创新教育怎样实施?这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学工作面前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如何优化滞后的数学教学方法越来越明显的成为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以下就这些问题谈一下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贾楠 《考试周刊》2009,(2):60-60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把学生当作传授知识的对象,重在教知识,在反复讲练知识点中,达到让学生掌握该知识的目的,往往是学一知一。教师成了倒售知识的小贩,学生成了被动汲取知识的海绵。学生即使学会了一些知识,能灵活地运用它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这种教法并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髓。绝大多数学生从教师手里接过来的是“鱼”——教师上课所讲过的课内词语,没有掌握“渔”——判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任何艺术过分精致化都会走向颓废,教学艺术也不例外。现在的数学课堂似乎走进了一个误区:对教学过程精雕细刻,追求“完美”,设计成若干精细的环节,甚至“定格”每个词句、动作。这样的课堂表面上很精美,实际上却让教师成了表演者,学生成了“道具”,因而,就背离了教育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倡导教师不要机械地去“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用教材中什么内容教?为什么用这些内容教?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有一个深刻、全面、系统的解读,然后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选择、加工与改造。教师只有在学生、教材、社会这课程三要素中把学生放在首要因素去解读教材,才能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 :作为一个教师 ,只有备好课 ,才能上好课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作为一个数学教师 ,怎样上好数学课 ,除了人们常提到的“把握教材 ,抓住重点、难点 ,制定教学目标”等 ,我想就备好数学课中的语言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一、备好数学课中的语言的重要性数学教学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学艺术首先表现在语言艺术上。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 ,当教师的智商、知识达到一定水平后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则成了影…  相似文献   

9.
有效的数学课堂,应体现“新、实、活”。“新”是指以新的教学理念解读教材,把教材读出新意,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实”是指教学过程扎实,教学目标落实好。“活”是指学生思维活跃,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上三点是数学课堂的高标准要求,也是追求的目标。现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创造性地落实了科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宗旨,强调以探究为核心,强调综合性、应用性、时代性,努力实现“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这一教学过程的转变,构筑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形成了独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教育?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剩下的”是什么呢?这是值得每位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我想这“剩下的”主要就是人格与能力,要使“剩下的”更多,就要把数学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个体发展本位。传统的数学课堂,仅仅给出了数学发现的最后结果,并没有给出数学发现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记数学、练数学、考数学,教师只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这显然与时代精神是相违背的,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做数学”作为数学学习的一种方法,其核心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就是创造…  相似文献   

12.
郭敏  刘月华 《山东教育》2002,(25):56-56
以人为本,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主流。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怎样去做,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呢?首先,应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掌握学习的思想与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体验知识形成过程比单纯掌握知识成果更重要的思想。第一,关注学生的发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全面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中的例题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对例题的学习,使学生不但能学到知识,而且还能受到尽可能多方面的教育。如:在教学求平均数问题时,我们可以把例题设计为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中一周内每天丢弃的塑料袋的…  相似文献   

13.
曹勇兵 《数学教学研究》2007,(1):F0002-F0002,3,4
我国数学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注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教师仍然通过大量练习来让学生学习数学是我国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这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4.
范强 《四川教育》2004,(5):30-31
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习数学的乐园,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有体验的活动基地。然而,在不少的课堂上,由于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完美”,担心时间被耽搁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总是把学生的提问、思考、解答当作“例行公事”,教学成了演绎、完成教案的过程,留给学生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不多。没有体验的学习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即使仅从知识学习来看,效果也不理想。应该让学生亲自去体验。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有的教师在出示问题时,尽可能地把问题分解得多、细、碎,以为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好…  相似文献   

15.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发现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涛 《中学教研》2006,(5):22-23
发现教学法的提倡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依靠发现”,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他主张“人不是一个被动的有机体”,人们掌握一个概念、分析和解决一个问题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发现教学法的特点,在于它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直接给学生,而是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依靠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积极的发现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发现教学法”教学模式要求学习者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发现,由“消极应付”转化为“积极学习”.  相似文献   

16.
向明 《中学文科》2007,(6):103-104
自从“有效教学”这个概念提出后,几乎所有的讨论都是集中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上。其实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曾大力倡导“生活教育”。难道能否认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的有效性吗?显然不能。陶老的目光更长远,他看到了学生长期的发展,他认为教学价值的体现不是仅仅局限在课堂这个狭小的范围。特级教师李元昌在1985年就提出了“农村语文教学要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主张。他教的学生阅读面较广,自学能力、实践能力较强,即使升不了学,也能依靠所学知识找到用武之地。黄玉峰老师的“放羊式”教学主张把学生放到水草最肥美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去汲取营养,具体操作为超越教材、超越教法。他所任教的班常有十多人同时考上北大、清华、复旦等著名大学。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倡导教师善用教材,期待着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再视教材为圣经,不再把教材当作唯一的教学资源了,而是把教材当作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把教材当作引发学生对话的话题,把教材当作教学的一个提示,把教材当作教学的一个范例,把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可资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18.
李玉苹 《云南教育》2000,(23):24-25
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罗杰斯十分重视情感因素,认为“学习本身就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心理学家布鲁姆也认为“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能影响认知,学生成绩差异的状况可由个人情感特征加以说明”。可见,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情感因素,情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只注重语言、动作、方法对知识传授的作用,忽视了情感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从而出现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知识掌握不牢等教学效果欠佳的情况。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有意识地实施情感教学…  相似文献   

19.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方法与技能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学得方法和技巧的主要“通道”。现代教育思想对教材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教材首先是学生学习的“学本”,教师教学的“教本”。变“主教”为“主学”,这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始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新一轮课程改革促使教材的结构安排和内容编写都更加顺应时代特征与社会发展,更加适合人文教育与学科教学,更加逼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促进了课堂结构、教学手段、学习方式的转变,引领当今课堂教学由机械走向灵动,由低效走向高效。然而,正因为新课标教材更加方便教师设计教学和课堂操作,导致部分教师又回归"照本宣科",既不关注学生,也不研究教材。忽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