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山经》:怪物符号学 周志强(以下简称周):你的《失落的天书》(以下简称《天书》)一出来,我就有幸拜读,最近看到网上和报刊上关于此书的评论,尽管基本上是正面意见,但我觉得这些评论主要着眼于你对《山海经》之"谜"的破解上,似乎并未真正把握你这本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山海经》与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海经》是一部古代名著,它成书之初就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简要分析了《山海经》与图书馆的历史关系。  相似文献   

3.
明清之际,《山海经》不仅成为了文人士大夫眼中的"小说",而且逐渐成为市井集市上的通俗热销商品。这一转变既受到了明万历朝以来商业出版迅猛发展的影响,又与市井之徒的休闲娱乐息息相关。被书商们从书中提取出来的"山海怪物"与"海外臝虫",越来越多地以图画的直观形式出版为《山海经图》、日用类书等通俗读物,充斥于市场。这种消费背后所折射出的,是《山海经》接受群体构成的变化,以及不同阶层对《山海经》接受态度的区别。而且随着怪物异人的图像渐渐成为市场的必需品,《山海经》也就从古代经典转变成了象征"新奇"与"怪异"的文化符号。整个《山海经》成为"小说"的历史过程,便是一段文人士大夫笔下未曾记录过的大众文化史。  相似文献   

4.
一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山海经》算得上是最富神秘性与最具争议性的书.《山海经》的神秘不仅在于虚实相间的山水地理以及与这些山水地理相关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矿产药物,还在于人兽相间的神话人物以及与这些神话人物相关的奇形怪貌、生老病死、杀戮争斗.  相似文献   

5.
考古资料中的蛇和相关神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是自然界的一种动物,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一些神怪的原型,我国第一部神话总集《山海经》中就有许多蛇怪。由于历史的原因,《山海经》也和大部分历史典籍一样具有错论和脱漏,人们对其中的神怪多迷惑不解。然而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中具有丰富的神怪资料,这些资料是古代神话的真实写照,是研究古代神话和宗教观念的重要资料。实际上,这些出土地点清楚、时代明确、鉴定准确的考古资料,不但在研究古代神话上具重要意义,在研究和探讨《山海经》上亦具价值。从考古学上看,这些资料大都是古代陶器、青铜器、漆木器上的图像资料。这些图像资…  相似文献   

6.
《山海经》中不仅有关于日本的最早记录,而且很早就传入日本。《风土记》与《山海经》的诸多相似表明,《风土记》的编纂者看过《山海经》并以《山海经》为参考文献。平城京遗址出土了含有疑似"山海经"字样的木简,下之西遗址出土了绘有《山海经》内容的绘画板,"中山神社"之名据说起源于《中山经》,这一系列线索表明,《山海经》在奈良时代或者更早时期就传入日本。  相似文献   

7.
历代学者在讨论《山海经》及"山海经图"时,鲜有留意经中所提及的,与图像密切相关的艺术符号性表征——色彩。在《山海经》文本中被广泛记述的色彩,因其状貌写形的功能,不仅是理解文意的关键,同时,依据"文图关系"的预设,也是探究"山海经图"的要素。《山海经》中的色彩描写,以及各色之间的关系表明,文字叙述具有鲜明的建构性和时代过渡性特征。这些特征也应在已佚"山海经图"中有所体现。另外,《山海经》色彩描述的一致性也说明了古人将《山志》与《海经》相合之深意。  相似文献   

8.
郦道元(约470~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是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热爱祖国的山川河流,读了许多古代的地理书籍,如《山海经》《禹贡》《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以及三国时记载河道的《水经》。  相似文献   

9.
从《楚辞》、《吕氏春秋》、《淮南子》等早期典籍涉及《山海经》的内容和引用程度可以推论出《山海经》成书的过程。《山经》与《荒经》成书于《吕氏春秋》之前,而《海内四经》、《海外四经》成书于《吕氏春秋》之后,《淮南子》之前。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人,年轻时虽然浏览过晋人的《山海经图赞》,明人的《山海经补注》和清人的《山海经笺疏》等等,但都没有深入钻研,因此过目即忘。最近张华同志送来他的大作《山海经·五藏山经图译》,使我能够重温此书,拜读以后,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11.
好书辑要     
《古代小说概论》林辰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12该书分源流论、类型论、艺术论三编,全面系统地讲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方方面面。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一、视角新。书避开了抽象空泛的议论,重在举实例,例如引具体作品讲神化怎样演化为小说,笔记体小说怎样演化为传奇。二、新观点。例如论《山海经》不是巫书;论证《西游记》不是吴承恩著,提出“红学”不存在新旧之说,《金瓶梅》《金云翘  相似文献   

12.
时至今日,“失落的文明”丛书已经出到了第八本,自1999年7月该套书的第一本《失落的文明——埃及》诞生,到现在第八本《失落的文明——玛雅》的出版,已经整整两年的时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继《失落的文明——埃及》之后,又相继出版了《失落的文明——古希腊》、《失落的文明——古罗马》、《失落的文明——犹太王国》、《失落的文明——巴比伦》、《再现的文明——中国出土文献与传统学术》以及《失落的文明——印加》。这套包含了大量令人费解的、又充满了传奇故事的丛书,其本身在创作、编辑、出版、发行过程中也创造了许多故事。萌发选题。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期,世纪末情结在文化领域日渐凸显。第  相似文献   

13.
学人风采     
《今传媒》2020,29(3):F0002-F0002
谢清果,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学学科带头人,传播研究所所长,华夏文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华夏传播学研究会会长,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访问学者,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主编《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华夏传播研究》等集刊,主编《华夏文明传播研究文库》《华夏传播学文丛》等多套丛书;出版《华夏传播研究:媒介学的视角》《华夏自我传播的理论建构》等著作30部;在《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四次荣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相似文献   

14.
路佳煜 《视听》2022,(5):135-137
古往今来,《山海经》中的异兽元素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如今,这些元素不仅在影视剧中,而且在新媒体平台也有着广泛的传播.自媒体美妆账号"嘉了个玲"制作的《山海经》系列原创视频在网络上受到观众的喜爱.该系列原创视频的主题回归《山海经》作品本身,并通过当下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扩展了其传播空间.《山海经》元素在当下的传播需要更加多...  相似文献   

15.
正主持人语:陈寅恪为《敦煌劫余录》作序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这句话原本是针对敦煌学的兴起而发,但是也适用于《山海经》研究领域。新文化运动以来,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人文学科研究面临的第一大问题。怎样理解《山海经》及其体现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观念,无疑居于《山海经》研究的核心位置。《山海经》这部书是我国最早的原始地理志(也有学者称之为"幻想地理志""神话政治地理学"或"博物志"),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全面考察《山海经》中的基本词汇、语法特点,根据有断代价值的语言现象在汉语史中所属的历时点,探讨《山海经》的成书年代。即以汉语史的多重证据考证:《山海经》内部《山经》、《海经》(含海内外经)、《荒经》(含《大荒经》和《海内经》)三部分语言面貌及其年代特征有何不同。《山经》成书年代最早,在战国中晚期,处于《墨子》至《吕氏春秋》成书之间。《海经》成书在战国末秦汉初,在《荀子》成书之后,《淮南子》成书之前。《荒经》成书也在战国末秦汉初,与《韩非子》成书时间接近。  相似文献   

17.
<正>亮美觉醒全彩版《山海经》历时六年呕心彩绘,插画师陈丝雨带读者重新认识《山海经》的万千色彩。国学鬼才孙见坤为《山海经》每张插画进行文字注解,简洁考究又不失幽默的语风,轻松易读。180幅绝美仙草神兽,11万字配套专业注解,带读者感受神秘超凡的中国远古神话。344页高清炫彩专金五色印刷,加入金属光泽,画面瑰丽典雅,只为送读者一个无与伦比的《山海经》。  相似文献   

18.
知识园地     
我国古代反常健身法赤足我国古代对赤足走路的体疗效果早有记载。由于人体大部分经络皆通向足底,因此医学家认为赤足走路有健身作用,即今日所谓的“足底反射”学说。倒立历代僧侣的健身养心法。因倒立时浑身血液加快涌向头部,可使大脑清新持久。倒走古籍《山海经》中记  相似文献   

19.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著录《山海经》二十一卷,这与当时中国流行的两个《山海经》版本之二十三卷本的卷数不合,其原因当是由著录者在著录此书时,所依据的底本不完整,或是由于其疏忽而致。  相似文献   

20.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所记内容包罗万象,荒诞离奇,无论是古代的知识分类,还是现代通行的学科体系,都无法将其准确分类。文章介绍了关于该书学科分类的几种观点,并对该书的作者及成书时代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