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今年高考作文题这样的: 仔细观察下面《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完成32—33题。 32.用说明文字介绍两幅漫画的内容。(20分) 注意:①两幅漫画分别说明,文字不必平均分配。②说明画面内容时,不要编故事。③要求内容完整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简明。④共200字左右。 33.在一次漫画欣赏会上,对这两幅漫画,有人说这幅好,有人说我喜欢那幅,那么你呢?请以“我更喜欢漫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看法。(40分) 注意:①把你喜欢的那幅漫画标题填写在作文题目的空白处。②议论时要有比较,要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由。③不少于600字。  相似文献   

2.
《长城》(六年制第十二册1课)是一篇写景状物的看图学文。本课共有两幅彩图,一幅是长城的远景,另一幅是长城的近景。对照图中景物,课文描述了长城的“长”和长城的“高大坚固”,从而说明雄伟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一、观察《长城》是一篇看图学文,首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观察,弄清图中的景物: 1.作者站在什么地方按什么顺序观看长城?  相似文献   

3.
拼图涂色     
找出这幅拼图中和“木”有关的汉字,在这些汉字所在的拼板上涂上漂亮的颜色,看看涂出来的是一幅什么图案。然后用一句话说出你画出的是什么。这是一幅。《拼图涂色》参考答案:这是一幅公鸡报晓图。拼图涂色  相似文献   

4.
一、营造和谐的交际氛围,让学生乐于交际。 1.看图质疑,引发兴趣。 出示课件:《语文》教材第139页的两幅图画,以及中间一幅空白图同时出现在屏幕上。 (1)同学们,你们看!这儿有几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先说第一幅图。(小白兔在地里收南瓜,它在  相似文献   

5.
黑板上挂出了两幅图:图一是小白兔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堆蛋;图三是小白兔把鸡蛋送还给母鸡.在图一与图三之间留下了一块空白.教师通过提问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理出故事的起因和结果.然后,在两图之间的空白处贴上小男孩作思索状的插图(即图二上部分).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结合学过的课文  相似文献   

6.
“练习3”有一道“口语交际题”,题目是“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九册),要求通过合理想象,补画第二幅图(其中第四幅图也即最后一幅图是两个孩子手执照片哈哈大笑),然后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讲给同学们听。  相似文献   

7.
(师出示两张连环画图片,第一幅为小白兔冒着大雨奔跑,旁边有一棵大树,树下有一只大蘑菇;第二幅为小白兔拿起蘑菇顶在头上当雨伞,开开心心地朝着家的方向跑去)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画,能看懂它们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生:第一幅讲的是一只小白兔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大雨,它看见路旁边有一只大蘑菇,就想到了一个主意;第二幅图讲的是小白兔把蘑菇采下来当成雨伞,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师:真聪明,能看懂图意了。那你们能为这组图取个题目吗?生:《蘑菇伞》。生:《下雨了》。生:《聪明的小白兔》。生:《放学回家的路上》。生:《又哭又笑》。…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角”的一节里,有这样两幅图:课本称前者为“线段”,后者为“直线”。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角”的一节里,也有两幅图: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内容 第四册“看图学文”共有6篇,其中多幅图4篇,单幅图2篇,保留和新选课文各占3篇。这些内容分别安排在教材的三大部分中,各部分均有2篇看图学文。第一部分中有《小蝌蚪找妈妈》和《骄傲的孔雀》,这两篇都是看连续的多幅图学文。多幅图的看图学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用一幅幅形象具体的图,配有一段或几段浅显的文字,完整地表达了故事内容。第二部分中有《我们也要当红军》和《难忘的泼水节》,这两篇都是看单幅图学文。这类课文是以一幅内容较复杂的图,配有一篇较完整的短文。第三部分中有《黄山奇石》和《雷雨》。这两篇看图学文,虽然也是看多幅图学文,但与第一部分中的看多幅图学文略有区别。如:《黄山奇石》一课,由四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第一幅图是黄山景观照片,第2—4幅图,分别是“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三个景点的照片。图与图之间并没有密切的联系,不是表达事件发展的连续过程。  相似文献   

10.
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我国就出现地图了。例如《管子》一书就讲到地图,据说《孙子兵法》中还附有地图。可惜这些地图后来都失传了。我国传世最早的地图,是现在还保存在西安碑林中的两幅古代石刻地图:《华夷图》和《禹迹图》。它们是南宋时候刘豫阜昌七年刻的。  相似文献   

11.
【实录】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儿,想听吗? (播放歌曲《小小的船》,在大屏幕上出示课文彩图和内容的课件。)  相似文献   

12.
美术学院上第一堂油画课时,老师把一幅仿制的《蒙娜丽莎》挂在黑板上,然后问道:“请同学们告诉我,蒙娜丽莎美在哪里?”学生们踊跃回答,有人说眼睛很美,有人说额头更美,也有人说蒙娜丽莎的手是最美的.因为蒙娜丽莎几乎是完美的,所以她身上无处不美,怎样回答都不过分.  相似文献   

13.
习作要求这次习作要求“仔细看图,先说说每幅图的内容,再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然后,根据四幅图的内容写一个故事,”详见人教社小学《语文》第五册积累·运用五。习作指导怎样写好这个故事呢?习作提示告诉我们:“写的时候,要发挥想象,比如图中的人物可能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他们的动作、神态……还可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创作的秋景词《沁园春·长沙》,历来备受世人推崇,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秋之歌。该词脱尽了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其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壮阔高远的深秋境界,引领读者去感受词人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的豪情壮志,从而独步诗坛。《沁园春·长沙》是一首长调,她以传统的形式反映现代的生活内容,颇有创意,可见词人的匠心独运。词中描绘的“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拼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生动活泼的全景式写意风景画。全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写寒秋景物,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寒秋…  相似文献   

15.
“我为你的收获而高兴”课例“我喜欢老师让我自己讲。”“我喜欢,因为我发了言。”“我喜欢,因为我很高兴”……这是成都市实验小学一年级2班的孩子们学了《乌鸦喝水》一课后的感受。执教的陆枋老师一改过去“按顺序看图——说图——学文”的老套路。课伊始,孩子们便围成了六个小组,陆老师发给了每个小组3幅图(①乌鸦找水喝;②乌鸦找到了水,但喝不着;③乌鸦喝着水了)和1张白纸,让孩子们看图、思考、贴图、写话。“请每个小组的孩子仔细看图,想一想,这3幅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议一议,这个故事应当有几幅图比较好,再按顺序…  相似文献   

16.
(五)看图写手工习作要求本单元要求我们补充图画写一篇看图作文,详见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积累·运用5。图1图2图3习作指导誗文题分析要做好这次的习作练习,我们首先应该认真观察课本上所提供的两幅图,准确把握图的内容。书上第一幅图讲的是小明的妈妈拿着空饮料瓶往外走时被小明叫住了。第三幅图上画的是伙伴们正在用废旧饮料瓶做各种小工艺品,小明的妈妈则在一旁高兴地看着。书中没有画出第二幅图,这正是为了给我们同学提供一个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对于伙伴们究竟拿空饮料瓶做了什么,可以不受图中作品的限制,发挥自己的想像来写。誗…  相似文献   

17.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多幅图的看图学文。指导学生看图,既要看出画面内容间的联系,又要从对照比较中,看出画面内容的变化,从中体会事情的发展变化。初步看图,让学生找出五幅图所画的内容。请学生想一想:五幅图上都画了什么?这五幅图都是讲的谁的事?使学生体会到五幅图都是讲的小猴子的事。再让学生对照比较画面上不同的是什么,从而体会到小猴子到的地方不同,干的事也不同。然后找一找哪些画面上有共同的东西,体会五幅画面是怎样一幅一幅连接起来的。一二幅上都有玉米,说明猴子是从玉米地来到桃树下,扔了玉米摘桃  相似文献   

18.
《长城》一课是看图学文。教学时应导学生看图,借助图画,帮助学生理解文内容,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都得到训练。下面是我校一位教师在《长城》一课时的教学片断。师:今天我们学习《长城》这篇看图文。课文前面有两幅关于长城的图,请学们认真观察,分析比较这两幅图有么区别。生:这两幅图不同的地方是:上面一是从远处看长城,画面呈现的是长城远景;下面这幅是近看长城,画面上呈的是长城的近景。师: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见解吗?(没有人回答)师:我从个别同学的眼神中,看到不的见解,不发言是不是还没有组织好己的语言,或者生怕说错了,不过说错也…  相似文献   

19.
可以续的图     
一老师正在教苏教版一下的《识字1》,课始,老师一句生动的导语之后,把一幅教学挂图呈现在大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上的内容。这是一幅画有春天美景的教学挂图,春风、春雨,加上绿的草红的花,斜着身子飞行的小燕子,确实营造了一种情境。图挂在了黑板上,学生却很快发现它不过是将书上的图放大了,这时,马上有学生作出了反应:  相似文献   

20.
拼拼看     
请你收集《故事作文》低年级版1、2、3、4、5、6期的六幅小图,然后将六幅小图拼成一幅图寄给我们,我们将有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