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彭旋  罗小平  郭川 《内江科技》2011,32(12):128-128
在川东北地区长兴组层序划分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及地震等资料的分析,对研究区长兴组层序格架内沉积相进行研究,得出:长兴组下部三级层序HST时期,研究区发育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等相带;上部三级层序HST时期,与下部三级层序HST相比,还发育局限台地相,其中台缘礁滩和潮坪相,以及台内礁滩相为有利相带。研究区西南部台地2个三级层序HST时期,礁滩体发育表现为不同的特征,下部三级层序HST时期,生屑滩更为发育;而上部三级层序HST时期,生物礁更为发育,且具有向研究区东部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沉积相研究为指导,根据区内露头剖面观察、地震相解释、钻井岩性特征、岩电关系特征等,将涪陵地区沉积相划分为三种类型(碳酸盐台地型、台地边缘礁滩型、台地边缘斜坡型),通过对本区及邻区二维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刻画出各沉积相的地震响应特征;利用本区及邻区资料进行储层识别,建立储层正演模型,刻画出储层地震响应特征;最后依靠地震相分析来刻画圈闭边界,再结合波阻抗反演、瞬时相位、均方根振幅及其它地震属性等研究,在涪陵二维地震工区识别出早期台缘相带圈闭-泰来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3.
何健  吴仕虎  蔡坤 《内江科技》2011,32(11):125-126
继普光、龙岗等大气田发现之后,元坝区块接连钻获商业气藏目前,该区的核心勘探方向是寻找优质储层,即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文中通过分析岩石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建立礁滩发育的地质模型进行二维正演模拟.总结了该区礁盖、滩储层的识别特征,在此基础上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区,以期对明确有利圈闭,落实勘探成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郭桦  杨怀宇 《内江科技》2010,31(8):17-17,10
黔桂地区石炭是发育了一套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夹杂一些滨海相砂岩及半深海相泥岩的沉积建造。本次研究通过野外实际资料,结合研究区大量的古地理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认为黔桂地区沉积相类型主要有台地相、台地边缘、台盆相:石炭系时期黔桂地区主要泥盆纪的古地理格局,有煤系发育。  相似文献   

5.
王华湘  刘烁  王帆 《内江科技》2010,31(5):20-21
四川盆地中东部地区下侏罗统珍珠冲段为一套碎屑岩沉积,在平面上颜色、岩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该地区相带的变化。通过对该地区岩石特征、测井曲线,古生物等研究,将该地区从北向南依次划分了冲积扇相区、辫状河三角洲相区、滨浅湖相区以及曲流河相区四个具有明显特征的沉积相带,对该地区不同相带特征进行了研究与描述。  相似文献   

6.
惠民凹陷田家地区沙二上亚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根据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将三角洲平原细分为分流河道、河道边缘和洪泛平原微相,三角洲前缘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和水下分流间湾微相,并系统地总结出不同沉积微相的沉积特征,描绘出沉积微相带及其骨架砂体的平面展布。结合实钻井资料分析表明,该区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是勘探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明郎山组沉积环境及沉积微相分析,为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研究提供基础依据。选取西藏尼玛县文部乡朵尔杰查东郎山组实测地层剖面,系统镜下显微特征分析。研究区郎山组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建造,生物丰富,主要为圆笠虫、固着蛤和腹足类等。根据郎山组岩性组合、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及显微特征,结合文献、前人研究划分的24个标准微相类型,将其沉积环境划分为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浅滩、台沟相等三个沉积亚相;内碎屑灰岩、含内碎屑泥晶灰岩、含生物碎屑含内碎屑泥晶灰岩、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含燧石结核(条带)泥晶灰岩、泥晶-粉晶灰岩、泥晶灰岩七个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8.
李俞锋  倪胜利 《内江科技》2013,34(4):154+206
在碳酸盐岩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依据相关的岩心、薄片、野外露头等资料,对塔中北斜坡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沉积相特征做了深入且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发育台地边缘砂屑滩沉积,这种颗粒灰岩由于质纯,一本身可能有粒间孔隙,二是有利于后期的改造,沿塔中Ⅰ号断裂带这个相带大面积发育,应该是奥陶系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9.
李航 《内江科技》2013,(6):175-176,188
本文针对当前川东南地区寒武系地层的沉积相发育规律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大量有关研究区的文献资料,在弄清川东南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构造作用史以及地面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岩心的岩石学、沉积构造和生物组合等特点,将研究区寒武系沉积相划分为局限台地相、陆棚相、盆地相等沉积相类型,其中局限台地相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台内滩亚相、泻湖亚相、潮坪亚相。同时开展了对沉积相储层特征和描述的研究分析工作,研究了沉积相与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的勘探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详细的剖面实测及室内岩矿鉴定等综合分析,对湖南石门杨家坪剖面震旦系陡山沱组和灯影组的岩石类型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沉积相标志开展了沉积相类型及微相类型构成及特征研究,共识别出4种相类型,进一步细分为15个微相类型,分别为陆棚相(硅质浅水陆棚微相、泥质灰岩浅水陆棚微相、泥质深水陆棚微相、粉砂质深水陆棚微相)、局限台地相(云坪微相、含膏云坪微相、藻云坪微相)、台地边缘相(鲕粒滩微相、砂屑滩微相、磷质砂屑滩微相、滩间微相)和台缘斜坡相(含泥灰岩微相、泥质云岩微相、硅质灰岩微相)。并进一步开展了沉积微相组合特征分析。沉积微相的垂向演化记录了海平面变化过程剖面震旦纪总体上表现为由深水陆棚逐渐演化为台缘斜坡-台地边缘-局限台地的海平面下降旋回,可进一步识别出两期二级海平面水进和水退旋回及8期三级海平面升降旋回。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平凉组、背锅山组沉积相研究对南缘奥陶纪岩相古地理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该区域前人曾做过多次研究,认为耀县、永寿剖面、铁瓦殿等平凉组为碳酸盐台地浅滩相沉积,或认为中上奥陶统属于孤立台地沉积,在周缘发育礁、滩相沉积。通过对陕西永寿好寺沟、耀县桃曲坡、淳化鱼车山、泾阳徐家山和铁瓦殿等剖面进行了现场观察、描述和采样。发现中上奥陶统主要为深水斜坡相碎屑流沉积,而非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为此着重论述其依据。  相似文献   

12.
周俊烈 《内江科技》2012,(8):124-125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生物礁主要分布在耀县桃曲坡、永寿好河、乌海桌子山、彭阳石节子沟和棋探1井,这几处发育有海绵、珊瑚、钙藻、层孔虫-海绵生物礁等;这些生物礁的发育受构造活动和海平面变化控制,与台地边缘发育的滩相组合形成台地边缘礁滩复合体,形成台地边缘的生物礁沉积模式。生物礁的孔隙发育较好,储集条件良好,气源充足,生储盖组合配套,油气勘探前景较好,可以作为重点勘探目标。畤  相似文献   

13.
四川马边地区早寒武世麦地坪组是沉积型磷矿的重要产出层位,其磷矿层明显受沉积环境的控制。本文通过沉积特征研究,认为麦地坪组属于局限台地沉积,主要包含潮坪和泻湖两个沉积亚相,并且可进一步划分出多个沉积微相,其沉积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麦地坪组一段沉积时期为潮下带—泻湖沉积环境,水体相对较深;麦地坪组二段沉积时期,水体能量相对增强,主要为潮下云坪的间歇高能沉积;三段沉积时海平面相对下降,最初以潮间带沉积为主,后期随着海平面上升,中部变为潮下灰坪,北部和南部地区仍保持潮间带沉积不变。最后,初步建立了马边地区磷矿的成矿模式,其矿床类型属于生物-生物化学聚磷成因的海相磷块岩矿床,潮下间歇高能带为马边地区最有利于磷矿形成的相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已有录井、测井、薄片及相关分析化验资料,通过岩性对比、测井相分析、薄片鉴定等手段,对元坝地区须家河组河道砂体进行了微相细分,确定了分流河道、废弃河道及洪水河道微相,并将三类河道的沉积特征、测井相特征、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以及储集物性进行了比对,摸清了各类储集空间的发育机制,确定分流河道是全区最有利储层,洪水河道是最有勘探潜力的储层。  相似文献   

15.
白仲才 《内江科技》2011,32(4):153+180-153,180
在对塔里木盆地奥陶纪沉积古地理格局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岩心、薄片及测录井资料,对塔北隆起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相展布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一间房组沉以颗粒-泥晶灰岩与生物礁灰岩为主,总体属高能环境下的沉积;主要发育台地边缘与台地边缘斜坡两种沉积相类型,前者可进一步划分为台缘滩亚相与台缘礁丘亚相。  相似文献   

16.
张毅 《内江科技》2012,(9):152+146
中扬子西部上震旦统灯影组经过后期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演化程度高,构造气藏的勘探难度大。本文从沉积相、储层特征、岩溶改造等方面对灯影组储层进行了评价,认为灯影组储层发育,台地边缘带是储层发育带。中上部岩溶作用改造有利于形成优质储层,利川地区和永顺-张家界-慈利地区是储层最发育区。从岩性气藏的角度考虑,认为永顺-张家界-慈利地区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7.
刘照辉 《内江科技》2011,32(2):140+197-140,197
辽河油田东营组为滨浅湖沉积环境,属于鸟足状三角洲沉积模式。依据沉积标志将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分流间三种沉积微相类型,本文对不同相带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及相带与油层出砂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东营组沉积微相决定了储层的物性和孔隙结构,进而决定了不同相带油层的出砂规律,其中河道间砂出砂最重,累计出砂与时间呈乘幂关系;其次是河口砂坝,累计出砂与时间呈线性关系;水下分流河道出砂最少,水洗5~10年后,累计出砂量与时间呈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琳 《金秋科苑》2014,(1):121-121
元坝地区地质因素复杂,深入分析元坝超深井钻速影响因素,开展了气体钻井、液相控压钻井、钻头优选、复合钻井以及TorkBuster扭力冲击器等新工具的现场试验,形成了多套成熟的配套钻井技术和超深井安全钻井技术,大大提升了元坝探区钻井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张娣 《内江科技》2013,34(5):13-14
本文依据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坨71断块进行沉积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坨71断块沙三下亚段砂岩储集体是由北部陈家庄凸起供给物源,由北向南快速堆积的深水水下浊积扇体,其主体为中扇水下辫状水道。其中扇中辫状水道微相、扇根主沟道槽微相是储层较发育的相带。  相似文献   

20.
徐诗童 《科技风》2012,(16):133-134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东风港地区区域地质概况,根据现有的测井、录井资料和岩心资料,分析了东风港地区的沉积相特征,完成单井相分析剖面图。通过分析可以认识到东风港地区沙四上亚段沉积相以三角洲相沉积为主,其沉积模式与典型的三角洲沉积模式相似,分为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根据测井资料和岩心资料又对各井沙四上段地层进行微相划分,既而深化对该区沉积相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