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大力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是形成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且主导产业各异,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依然面临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技术转化投资市场不活跃等问题,亟需开展创新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研究首先构建了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然后基于创新价值链对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过程按科技产出、物化产出和价值产出三阶段开展创新效率评价,运用DEA分别考察各阶段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和非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差异。结果表明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优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但并非各环节均DEA有效,在物化产出和价值产出环节资源投入与产出不匹配,投入冗余现象严重。研究提出了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的提升路径和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柏洲  王丹 《科学学研究》2020,38(11):1987-1997
基于PP-SFA模型对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产出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影响专利密集型产业产出效率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具有速度特征的时空演化模型分析专利密集型产业效率动态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产出效率处于一般水平,仍有可提升空间,不同专利密集型产业间产出效率存在明显差异且发展不平衡。对于专利密集型产业产出效率影响因素,政府支持、研发投入强度、竞争程度、研发外部经费均对产出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但研发投入强度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在时空演化方面,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产出效率呈现波动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为专利密集型产业产出效率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撑,并为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提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江苏省大力推进专利密集型产业的背景下,结合江苏省现有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参考前人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研究,提炼专利密集型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江苏省各城市专利密集型产业做竞争力研究。结合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体系,在现有专利密集型产业划分基础上,搜集统计年鉴数据,用信息熵模型法,从江苏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基础竞争力、显性竞争力、扩散竞争力、隐性竞争力4个维度,从人力投入、经费投入、直接产出、间接产出等八个一级指标对产业的竞争力进行测度,对江苏省13个城市的专利密集型产业进行排序,根据各维度表现评价结果对城市进行聚类讨论,针对每个城市区域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应用新结构经济学的指导思想,提出产业政策,对所处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在相应的环节提升上做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专利和新产品作为产业创新效率体系的产出以及投入,分两阶段对2001-2010年间的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创新效率体系进行了对比研究。其中,2001-2005年为第一阶段,专利密集型产业专利RD投入的技术效率要高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2006-2010年为第二阶段,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经济产出绩效要低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两阶段的不同主要是由于纯技术效率的变化引起的。总的来说,2001-2010年间的综合阶段的整体效率主要由第二阶段的经济产出绩效决定。文末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已有评价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离差最大化-聚合算子-速度激励模型的组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在根据离差最大化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基础上,从指标维上,利用两种聚合算子和客观偏好系数兼顾评价目标的"功能性"状态和"协调性"状态,获得静态综合评价结果;从时间维上,运用速度激励模型综合评价目标的变化速度状态和变化速度趋势两种变化速度特征,获得动态综合评价结果。以中国九大专利密集型产业在2007年-2012年间样本数据对专利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态视角下,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专利投入活动存在着"功能性陷阱",且专利产出方面的"短板"突出;在动态视角下,各产业专利能力变化速度在此期间整体上均呈现发展上升势头,但发展上升程度在不同产业间的差距显著。  相似文献   

6.
立足于现阶段我国科研机构专利管理存在高价值知识产权数量不多、储备不足,主要采取无差别管理方式和研发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产业转化率低等突出问题,探索建立一套符合科研机构知识产权发展阶段、体现其自身特点的专利管理体系,为科研机构开展全生命周期专利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改进以往过多依赖客观数据和主观评价不足,遵循实用性、科学性和整体性原则,关注和彰显科研机构支撑国家科技战略目标实现的功能和贡献,围绕战略、法律、技术和效益4个维度构建专利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分层进阶评价方式构建专利综合价值和分项价值评价模型,按照专利申请人自评、知识产权专员进行法律价值评级、专家确定最终综合价值和等级的流程进行评价。最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基于评价结果对专利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其中分类包括划分、自评、标引,分级则运用专利综合价值和分项价值评价模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是形成产业整体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提升区域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经济就业贡献。研究以浙江省33个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为样本,基于创新价值链开展创新效率评价和关键因素识别,发现生产规模和发明专利申请量是影响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且发挥正向影响,政府资金对创新效率发挥消极影响,而研发经费内部支出、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和有研发活动企业数等影响作用不显著。这说明区域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存在研发投入产出不匹配的短板,为提升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提供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具备较为明显的专利优势,依赖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广东大力扶持的新兴产业。本文选取广东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及传统产业下的若干产业与生物医药产业进行知识产权密集型情况对比,并通过发展现状、经济贡献及研发创新三个维度进行了对比,最后利用SPSS工具对广东省生物医药专利发展进行预测,为增强广东生物医药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竞争力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莉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0):92-98
通过调研国内外文献和报告,从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测度理论、测度指标、专利数据选取以及专利与产业的关联4个方面厘清专利密集型产业测度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结果 表明: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测度以产品生产函数理论为主流方法,以专利密度为主要测度标准,反映出专利密集型产业拥有专利要素优势的特点;测度指标逐渐从单指标过渡到多指标,指标体系日渐完善,但仍然以测度产业专利数量密集程度为主,未能体现出专利质量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对专利数据的选取并无定论,数据来源亦十分单一,并且主要从产业视角进行专利与产业的关联.基于上述结论,提出未来应考虑从专利质量、中小类产业测度以及企业视角等方面开展深入细致的专利密集型产业测度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在专利法框架下对药品专利增量创新之现象予以评价。分析药品专利增量创新的定义、特征、产生动因与已有实证研究,论述有关药品专利增量创新的争论及其在TRIPS协议与国内专利法中的合法性评价。研究认为,考虑到制药产业涉及收回药物研发成本与平衡患者近药权等公共健康问题,应正确看待药品专利增量创新,在承认其价值的同时,从有利于我国原研药企创新发展的角度出发设置宽严适中的药品可专利性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贸易摩擦是否影响中国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升级发展,企业附加值、研发投入对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的专利申请影响究竟如何,是本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本研究以现有文献为基础,构建了检验模型,以2013~2018年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贸易摩擦确实严重影响了企业附加值以及发展,研发支出对专利申请的影响效应显著,研发人员数量则无显著效应,专利密集度越高产业受到的贸易摩擦影响程度越低。据此,本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专利文献计量及产业情报分析,研究构建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界定标准,对贵州省各国民经济行业关键指标进行测算,分析识别出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结合产业识别情况、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从(技术)供给面、(市场)需求面及(创新)环境面等三个维度研究提出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路径,以期为建立省域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界定标准,识别、分析和培育发展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提供情报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关于政府补助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研究结论存在多样性的现状,突破将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纳入同一分析框架研究不足的局限,分创新研发和经济转化两阶段对企业技术创新内部过程进行剖析,为优化企业技术资源配置、政府制定有关创新补助政策提供参考。以2016—2021年我国上市专利密集型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政府补助对专利密集型企业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的作用,并进一步探究创新环境这一情境变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对专利密集型企业的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对创新研发阶段的影响要大于经济转化阶段,而对不同企业性质和行业间企业影响的差异主要由于企业竞争程度不同,对非国有企业两阶段效率均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对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企业的两阶段效率均显著正相关;创新环境优化有利于政府补助激励专利密集型企业创新研发效率提升,对经济转化效率为正向影响但不显著。由此分别从政府层面及企业层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学东  汪园 《现代情报》2017,37(9):144-149
作为以创新为主导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究其本质是创新驱动型产业。在创新过程中,专利作为一种标准化、客观化的文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区域科研成果转化的潜力,是衡量领域技术创新的合理指标。因此本文基于专利数据统计和分析的视角,以武汉地区为研究对象,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信息技术产业的专利申请态势、专利申请人、以及专利法律状态的相关指标进行了量化分析,来展示专利视角的武汉市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现状。最后对量化数据所体现的创新现状进行总结分析。结论表明,武汉市信息技术产业有着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但其产业创新主体规模小、创新成果较为集中,且合作创新程度偏低,这些问题不利于创新资源和创新活动的交流传递,从而会限制区域产业的创新发展,需在今后的产业创新发展中重点改善。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专利合著网络分析法,构建包括网络聚集系数、平均路径长度、小世界熵数、网络密度、最大连通图节点占比等5个指标的创新者合作关系量化体系,利用山东省海洋产业2010—2014年专利数据,实证分析创新者合作关系对创新产出的影响。认为最大合作团体的合作关系过于紧密将抑制创新产出;增大最大合作团体规模,将促进创新产出。最后,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创新者合作关系量化体系中各因素对创新产出作用强度的顺序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专利数量是发展专利质量的基础,而专利质量的高低是专利创造的核心判断标准和专利实施应用的重要依据,是科技创新产出客观准确的度量。研究表明,武汉市规模以上企业专利数量发展迅速,但专利总量偏低、质量不高,需加大研发投入和专利管理,进一步提高企业专利数量,提升企业专利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3年至2017年中发生跨国并购的技术密集型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跨国并购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就不同专利产出类型分别回归检验.结果 显示,技术密集型企业跨国并购对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促进作用最大的并不是发明专利.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密集型企业应创造条件通过跨国并购来提高创新绩效,应加强并购后的学习与吸收以促进高质量专利产出,同时政府应继续对企业创新加以补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专利量化角度分析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观察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在西部大开发以来的科技创新情况和专利保护意识情况,对这12个地区的专利产出情况进行研究,对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授权数量、发明专利合作情况、专利密度、专利强度、专利效率等几个指标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以德温特创新索引专利平台(Derwent Innovation Index,DII)收录的1963-2009年数控机床产业专利为研究对象,借助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对我国数控机床产业专利信息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日本、美国和德国的专利信息情况,分别从专利整体产出情况、重点研发技术领域和研发机构专利布局等角度揭示出我国数控产业的发展变化,为全面掌握数控产业技术创新动向与创新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专利密度"的概念对专利密集型产业进行了定义,对规模以上工业产业的专利密度和工业总产值进行了分析。2008—2010年的数据显示,专利密集型产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占整个工业产业的比例分别为77.41%、80.90%和75.58%,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分别为41.37%、49.68%和39.04%。在我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政策背景下,专利密集型产业不仅带来了更多的创新产品,而且为我国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也不容小觑。建议进一步完善在专利转化为生产力方面的法规、财政、税收等制度,从而增强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