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成为学校教育理论工作者、学校教育实践者面临的新课题。我校本着“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思想,以“张扬学生个性,体现学校特色”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个性发展的需求”为最终目标,学校走上了整合社会助教资源优势,以教师为主,助教为辅,共同开发学校特色课程的探索和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2.
地方特色课程可以是针对特定年级学生作相对单一的创建实践,也可以针对整个区域各学段学生作体系性的创建实践。体系性的创建实践会遇到一系列特殊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创造性解决过程,就是地方特色课程体系性创新实践过程。崇明县“十一五”“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都明确提出要创建“生态教育”区域教育特色的发展目标,多年来,我们以“生态崇明”地方课程体系性创建为依托,构筑起了区域“生态教育”特色,并在岛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从“生态崇明”课程实践看,地方特色课程体系性创建至少要关注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3.
适合教育既能惠及全体学生,又能满足个体学生的差异需求;既能适合学生个体差异,又能适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适合教育摒弃“唯分数论”的单项评价,推崇“以学生素养为核心”的多元评价。落实适合教育的理念,需要适合的课程建设作为有力的支撑。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初级中学坚持国家课程生动化、学生活动课程化、社会课程校本化,由此在适合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地实现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4.
特色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项充满智慧的教育行动。该课程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它的开放性、趣味性和真实性,能够有效地拓展智障儿童的思维空间,帮助他们快乐参与到所处的“社会大花园”中。因此,精心策划、实施适宜的特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个性化教育”是小班化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小班化教育乃至一切教育的内在的、本质的、终极的追求。我校围绕“生本教育”这一主题,确立了“为每一位学生设置课程”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开发和深入实施校本课程,设置了以“中华经典文化”为核心的环境课程;以自主创编教材、拓展学科教学为目标的“天天微型课”和以彰显学校艺术教育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周末课程超市”和“五小”特色活动课程.不断追求“小班化”的课程理想.让校本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教学实践.推动师生多元发展、自主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我校承担了教育部规划课题“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研究”,两年来开发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很好地将学生的德育工作融入了课程开发之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这些课程中,尤其以“走进宣南文化,迈向2008”最具特色。这一课程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学生的爱校、爱区、爱国教育相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得到明显加强。在课程开发中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一、立足“宣南文化”,渗透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走进宣南文化,迈向2008”这个选题抓住了学生的三个兴奋点:…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2009,(8):F0004-F0004
黑芝麻胡同小学围绕创造教育特色,提出“依托胡同文化,促进学生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形成“我实践、我快乐、我成长”的课程理念。学校依托地缘优势,充分挖掘地域教育资源,构建课程体系,摸索出。“走进胡同,感受古老文化;走进胡同,感受现代气息”、学科联动的社会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8.
“大学服务社会”与“创新创业教育”是威斯康星思想的核心理念,更是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的灵魂所在。高校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通过社会活动、学科竞赛、实践调研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将“高校—师生—社会”等多方利益紧密结合,构建多元共赢的实践教学新体系。以“中国社会实践”课程改革为例,课程以威斯康星思想为启示,构建出“纵向教学”与“横向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对传统的实习鉴定考核模式进行了优化。课程将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试金石,并将项目策划全面融入实践教学内容,打造出高校社会实践课程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学生存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特色平台”的构建与实践,坚持“顶层设计、资源整合、百花齐放、协同创新”原则,整合学校资源,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特色平台”,完善“特色平台”实践创新教育资源,制定相关运行机制及评价机制,开设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群,实施“点-线-面-体”的课程群立体化教学模式,为国家、社会培养大批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济南市舜耕小学“融合”的校长价值领导力为主轴,重点论述了这种实践促成的舜耕小学四大发展特色:以“纵向融合”打造舜文化教育特色;以“横向融合”形成双语教育特色;“差异化融合”以“师道研究会”展现教师发展特色;“立体化融合”以“舜友联合会”形成全新多维的育人特色。  相似文献   

11.
结合“玉环文旦”区域性特色开发选修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关注社会,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突出学校特色,打造校本课程 “健心”教育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至今已有8年多的实践。8年中,学校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软硬条件,结合本校的实际,在对学生进行“健心”教育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3.
杜育敏 《现代教学》2014,(7):112-113
我校自2007学年以来,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建立并实施“多学科主题整合”校本课程,丰富学科知识,引导师生实践,力求校本课程基于学校实际、体现办学理念、普惠全体学生、彰显育人品质、追求校本特色。我们认识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教育目标、支撑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学校创建特色、提高师资专业水平、提升管理能力的主要载体。如何更好地认识课程、理解课程和发展课程?我们企求以“见树又见林的艺术”来整体系统地思考,着力实践基于师生实际又富于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多学科主题整合”校本课程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的价值取向已经由知识为中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发展上来,提出了“课程内容选择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这意味着课程不再是一份教材,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程。课程资源的建设是保证新课程实施质量的必要前提。在科学教育特色建设实施的过程中,开发与利用好科学教育课程资源是关键。科学教育课程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我们根据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从2002年起,我校开始尝试体验教育,构建并实施了有地域特色的“禹会丝绸坊”校本课程。通过三年的实践,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为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交往信息化和社会技术化以及文化全球化的现代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入心入脑”,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学校实际、社会实际、技术实际以及课程实际,创建具有校本特色、时代特色、技术特色和教育特色的新型思政课程,以从根本上提高该课程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上台阶上水平,兰州市教育局提出“134”总体思路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围绕“培养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目标,鼓励各学校结合自己的校情和特色,“将德育有机融入到教育教学、学校文化、实践活动、社会生活之中”,积极探索“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层级化思政课课程体系,构建了一批全面覆盖、类型丰富、相互补充的特色课程,有效开展“三全育人”工作,充分发挥了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结构”中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原则与课程结构模式探讨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本文讨论了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概念、基本原则和结构模式,并结合北京联合大学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实践,探索既能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岗位应变能力,又能强化职业针对性的课程模式。主张采用宽基础、活模块,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倒“T”字形、倒“π”字形,“山”字形课程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地方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校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树立新的课程观、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体系,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突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向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构建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组成的层次化、模块化、系列化的课程体系,形成科学、合理、高效、具有学校特色的应用型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