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新时代赋予教育改革的重任。教师教育者通过教“教”、示“教”和导“教”引领具有职业角色同一性的教师学习者成为优秀教师,是实现此重任的关键。新时代教师教育者核心素养应以有效教师培养为核心、以引导教师自主发展为目标,兼具跨学科的宽度和广度。从新时代所需教师功能视角统整教师教育者核心素养,其构成包括沟通与互动、示范与诊断、省思与创新、专业自主发展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制定实施教师专业标准或素养框架被视为提高教师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举措。我国也于2012-2015年期间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教师专业标准,这些标准也已经到了需要修订的节点。而建构新时代中国教师素养模型可以为修订《教师专业标准》奠定必要的基础。项目组基于建构一个综合的、专业的、固本求新的教师素养模型这一立场,在借鉴荷兰2004年版教师素养框架的建构逻辑和佐藤学“学习的三位一体论”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教师的专业角色与专业关系为视角推导教师素养的基本思路,建构出覆盖认知素养、功能素养、社会素养和自我素养四个维度,由学科素养、通识素养、学习支持、全人教育、沟通合作、发展改进和师德情怀等七大素养构成的新时代中国教师素养模型。  相似文献   

3.
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对于建构教师素养框架、制定教师专业标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新时代中国教师素养理论模型”为框架,调查了解学生视角下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养,研究发现:学生认同教师需要具备七大素养,且认为自我素养和功能素养是最关键的素养,功能素养中“全人教育”素养更重要。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对于七大素养重要性的看法存在差异,学段越低的学生看法越“感性”,更重视教师的自我素养和社会素养,也更重视“育人素养”;学段越高的学生越“理性”,更重视认知素养,也更重视“教书素养”。建议可以将“新时代中国教师素养理论模型”作为教师专业标准修订的基础;教师专业标准内容应凸显对教师自我素养与功能素养的要求,且要考虑不同学段学生需求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学科教师教育者在培养卓越和胜任教师、指导课堂实践、促进在职教师发展、推动课程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学科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面临专业实践的复杂性、专业素养的模糊化和专业成长的个性化等诸多困境。促进学科教师教育者专业成长的实践—发展模型刻画了其专业实践的构成、个人发展的内涵和两者之间的持续共生关系。该模型以知行合一思想为哲学基础,以情境认知理论为认识论基础,并以改进科学为方法论基础。在该模型基础上提出加强学术研究明晰专业素养、开展自我研究从实践中学习、组建共同体从合作中学习的专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评价是适应新媒介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激励教师发挥媒介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梳理了国内外媒介素养的结构和评价方式,归纳出“能力说”“综合说”“过程说”和“社会角色说”四类主要的媒介素养结构以及基于能力的评估、基于作品的评估和自我报告评估三种主要的媒介素养评价方式。在批判继承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相关的教育政策、教师的角色要求和新媒介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为依据,构建了包括工具性媒介素养、沟通性媒介素养、批判性媒介素养和贡献性媒介素养四个一级指标、十个二级指标的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评价框架。对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进行评价,应注意处理好评价框架的时代性与普适性的关系,保证框架的理论建构与指标的一致性,理性地看待评价手段和方式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文献计量、内容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为数据来源,得出有关教师教育者的研究中存在文章数量少,发展速度缓慢;从期刊来源上来看,研究文献分布比较广泛,表现出较高的文献分散特性;从作者分布上来看,研究还没有形成持续研究的核心作者群,;从研究主题上看,教师教育者本体、专业发展及途径研究是现有研究的重点;从研究热点上来看,专业发展、身份认同、专业标准、专业素养、等构成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教师教育专业性不够,根源就在于教师教育者专业性不足。研究者在反思自己专业成长的历程中进行自我研究,折射出我国教师教育者的专业成长存在职前培养重学历、轻资格;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缺乏连贯,重培养、轻培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等问题。面对我国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首先,应加强教师教育者的资格教育,严把“入口关”;其次,开放专业发展路径,加强专业开发;最后,重视教师教育者伦理规范的养成。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教育教学中的教师,教师的专业性需要在其专业实践活动中考察.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教学改革发展的历程,为教师专业性考察提供了分析视角.纵观近四十年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依次经历了从获得知识、发展学力到提升素养的“基因”演变.教学改革表现出了人回归教学核心的基本特征,并伴随知识的“功能扩大”与“意义挖掘”,教学从传统“三中心”逐步走向“深度”.教师在教学改革进程中,经历了从“教书人”到“教学者”,再到回归“教育者”的角色变化.基于近四十年教学改革基本特征及教师专业人角色的审视,文章尝试从“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精神与品格”“教育教学价值观”反思构建了新时代教师应有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师TPACK标准和发展模型”是美国数学教师教育者协会组织研发的系列标准之一.其核心建构TPACK被定义为技术、教学法和内容知识的相互连接和交叉;“TPACK标准和发展模型”为理解数学教师TPACK提供了指导纲要,并具体描述了教师如何达到这些标准;它还有助于数学教师、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顾问和学校管理者开发和评价各自专业发展活动或计划.中国数学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应增强对教师TPACK知识及其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美国教师教育者专业标准有力地推动了美国教师教育者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使美国的教师教育更加科学、实用。我国应参考美国教师教育者专业标准制定的研究经验,由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导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师教育者专业标准。  相似文献   

11.
自我研究是近年来逐步进入教育研究领域并成为教师教育领域的一个正式的研究方法,是指教师本人在自身的教育叙事中,不断反思自身的成长经历,有针对性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文章以叙事的笔触讲述了“我”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程,剖析了“我”如何认识、建构与发展专业自我的知行历程及阶段特征。研究表明,教师对“专业自我”的认知及建构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与德尔菲法,对我国教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素养”框架进行探索性建构。该框架以拔尖创新人才核心素养为逻辑起点,以国际上关于资优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理念为借鉴,以教师专业素养结构“三维说”作为一级指标的建构依据。通过三轮德尔菲法对三个级别指标进行意见征询,综合吸纳12位专家意见,建构起以专业知识素养、专业能力素养、专业精神素养为一级指标,并包括12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的中国教师“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素养”框架,各素养指标之间呈现出互依共生性、权重均衡性与发展协同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就“课程教学——嵌入式实践——主题拓展”三个方面提出针对师范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素养的培养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学校内部良好的评价氛围,有助于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高。我校在“十五”期间开展了新一轮的学校教育实验研究——“创造‘引导学生自我建构健康人格’的学校辅导模式”,该课题的一个目标定位就是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师教学行动的创新,以教师教学行动的创新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确定符合学校发展和师生发展的评价价值取向,教师如何充分参与制定与调整评价的指标,如何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如何实施具体的评价方式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学校管理的问题。在设定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和培养策略的基础上,探索和建构起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在从事学习专业、学科专业及教授专业过程中所结成的基本关系与应该遵守的基本精神、规范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素养。教师专业伦理知识体系的形成应基于教师的全专业属性与伦理学理论,从纵横两向搭建教师专业伦理知识体系建构的分析框架。教师专业伦理的知识体系具有强整体性,由教师学习专业伦理、教师学科专业伦理、教师教授专业伦理三个核心知识单元构成,每个知识单元又包括伦理精神、伦理规范、伦理关系及伦理素养四个基本维度。全面构建以“全专业属性”为导向的教师专业伦理知识体系,能在提高我国师德建设实效性的同时,加快教师专业化建设,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把我国建设成教育强国。  相似文献   

15.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具有提升自我专业素养的责任。而教育者专业素养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育教学领域中教师自主性的发展。本文在对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概念、特征进行分析之后,主要从培养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以及构建专业自主发展的环境几个方面来探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教师是促进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当下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专业能力不佳、能力标准不清等已成为制约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主要阻力。鉴于此,为切实提升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专业素养,研究基于教师专业素养和人工智能教师专业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廓清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通过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和德尔菲法等,以叶澜的“教师专业素养三维结构理论”为基础,探索性构建了涵盖AI教育意识、AI学科知识、AI实践技能3个一级维度和11个二级要素的中小学生人工智能教师专业素养框架,并对该素养框架进行了学理性阐释,以期为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毛琳 《学周刊C版》2014,(10):34-35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具有提升自我专业素养的责任。而教育者专业素养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育教学领域中教师自主性的发展。本文在对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概念、特征进行分析之后,主要从培养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以及构建专业自主发展的环境几个方面来探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课标”与“义教课标”的颁布,标志着语文教学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在课程目标变革、多元理论建构与教学实践探索等背景下,语文教学改进可定义为语文教师在外部机制的干预下,在系统的组织中,持续提高教学能力,进而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师学习与专业实践活动。语文教学改进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推进语文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三方面。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师培环境和平台是教师发展的两个维度,做好“两维”是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重视教师发展“四驱”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成长“四期”,能助力“两维”高质量建设。培育教师发展的理论认知环境、工作实践环境、深度研究环境、生活意义环境,可反推教育教学迈向高质量。建构发展核心素养的课堂共同体、多元互动共生的阅读共同体、提升内驱力的研究共同体、“我”为人人的治理共同体,能促使每个教师走向专业自觉、专业自能、专业自信、专业自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核心素养的建构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对应提出教师核心素养——专业素养、自身素养、社会素养,探讨建构教师核心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