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泛在学习环境以普适技术和无处不在的环境支撑,实现随时随地随心学习,极大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碎片化、非线性化以及去中心化等特点也导致深度学习目标偏移,浅层学习泛滥。文章拟回应泛在学习环境下的深层学习这一时代诉求,对学习者深度学习空间进行场域解释。从泛在学习环境下大学生深度学习场域的建构基础与方法论分析给出生态系统场域解释,继而对生态系统中的场域支撑和保障追求进行详细探讨:以开放性问题促使学习有效发生,以个性化资源重建营造探索空间,以对话为特征开展实质交互,以元认知评价疏通探索之路,以深度示范为场域建构的重要保障,最终为实现沉浸式深度学习而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自适应学习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学习方式的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依赖先进的工具难以实现。文章运用场域理论,建构了以自适应学习平台为核心的显在场域和以主体社会关系为基础的潜在场域相融合的智能自适应学习场域模型。其中,潜在场域包括学生自适应、教师自适应、管理者自适应和家长自适应等社会关系。通过运用资本、形塑惯习可提升学习场域进化的动力,减小阻力,为实现自适应学习提供新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技术》2017,(5):12-18
当前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还停留在浅层学习的层次,无法达到深度学习的层次。为此,文章总结了深度学习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点,进行了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比较分析,并分析了MOOC与传统网络课程在相关学习活动中的区别。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MOOC学习活动的特点,文章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MOOC学习活动模式,并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进行了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MOOC学习活动设计,以期为MOOC的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模型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4.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新信息时代下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当代教育变革发展的新范式。为推进新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深度融合创新,破解人才培养难题,以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设备管理课程为例,进行课程现状和学情分析,构建大数据视野下基于云学习平台的个性化学习模型,进行课程个性化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学习满意度调查和学习成绩分析,个性化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手段之一.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并充分利用自主学习任务单,通过勾连旧知,打好深度学习的学习基础;扶放结合,搭建深度学习的基本支架;紧扣要素,夯实深度学习的学法指导;比较辨析,培养深度学习的思维品质;迁移应用,营造深度学习的实践场域,从而真正为学生的深度学习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全面、客观、及时地评价大学课程学习成果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文章提出基于OBE工程教育理念,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设计实现一种以学习成果目标为导向的课程学习成果评价模型及其课程学习平台系统,其目标是解决传统课程学习成果评价模型存在的能力目标不突出、可操作性差、学习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实践应用表明,基于OBE工程教育理念的课程学习成果评价模型及其系统可有效支撑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学习成果评价工作的开展,对提升课程教学培养质量有较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习科学重新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和规律,它与深度学习紧密相联。学习科学视阈的深度学习是学习者遵循学习原理,在学校场域中对以重要概念为核心的知识进行理解性和创新性学习的有效学习过程。深度学习的典型机制主要有生长机制、颉颃机制、建模机制、互动机制和表达机制等。深度学习需要全面引导,但关键是课程与教学的重建。深度学习在核心素养的培育、课程和教学的变革等方面给予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技术》2019,(12):35-40
文章基于知识深度模型,对促进课堂深度学习进行了设计:围绕核心素养目标,设计思维层次不同的学习问题,创设探究、体验、表达与交流的学习活动,实施一致性教学测评,并以"递归算法的实现"内容为例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知识深度模型的课堂教学实践是实现课堂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教学的一种研究路径。该模型能促进学生的综合认知理解、知识迁移应用,有利于问题解决能力、反思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与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9.
知识管理中的SECI模型,教师的知识创新及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依据SECI模型,应为教师创设各种学习场即原创场、对话场、系统场和练习场,以支持教师的知识共享与创新。移动学习设备提供多种技术及应用,能为教师的知识创新提供各种学习场。本文通过对基于"原创场"的社会化应用、基于"对话场"的外化应用、基于"系统场"的联结化应用,以及基于"练习场"的内化应用,论证了移动学习在教师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应用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成人在线学习模型构建及策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成人在线学习往往仅停留于浅层的个人知识建构阶段,在深度学习活动上存在着诸多障碍,如何消除这些障碍并促进在线学习是目前远程教育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以符合成人学习原理的“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导,详细分析了成人在线深度学习的障碍,构建了一个在线深度学习的三维模型,在课程模型、讨论任务、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可实施的策略,以促进成人的在线学习。  相似文献   

11.
深度学习是以教师为正确引导,学生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更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文章结合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分析深度学习的定义和特点,并结合教学经验探讨促进学生深度阅读课堂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杨鑫  解月光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4):12-17,52
智能时代对课堂变革提出新要求,澄明智能技术“何以能”及“如何能”促进学生智慧发展的逻辑理路是开展智慧课堂实践的认识论前提。文章在分析智慧课堂内涵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课堂学习的物质实践观,即学习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学习者以物质技术手段为中介的认知性实践,学习者使用物质技术手段的水平能反映其学习实践水平;其次,通过剖析智慧课堂学习方式、场域要素构成,揭示了课堂场域支持学生智慧发展的微观逻辑,构建了反映“智慧生成”及“技术优化”逻辑的智慧课堂模型;最后,提出了智慧课堂构建策略,包括聚焦学生智慧的多元高阶发展、建立问题解决的智慧生成效应、发挥智能技术的优化调节效应。以此,为智慧课堂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借鉴及实践参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实质上是以反思性学习为核心内容的深度学习。其关键任务是发展反思性学习能力以促进深度学习目标的达成,其理论基础是深度学习理论和反思性学习理论。文章概述深度学习和反思性学习的概念内涵及实现过程,通过分析深度学习和反思性学习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反思是否能促进深度学习",发现反思性学习能促进深度学习的实现,实质上属于深度学习的范畴,而深度学习能促进元认知能力的发展,这也是其要达成的目标之一。而"如何通过反思来促进深度学习",文章则通过将反思性学习的理念纳入到深度学习的一般过程模型中,构建了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过程模型,阐述了在深度学习的导入、主体以及评价等阶段中反思活动的方式及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实质上是以反思性学习为核心内容的深度学习。其关键任务是发展反思性学习能力以促进深度学习目标的达成,其理论基础是深度学习理论和反思性学习理论。文章概述深度学习和反思性学习的概念内涵及实现过程,通过分析深度学习和反思性学习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反思是否能促进深度学习",发现反思性学习能促进深度学习的实现,实质上属于深度学习的范畴,而深度学习能促进元认知能力的发展,这也是其要达成的目标之一。而"如何通过反思来促进深度学习",文章则通过将反思性学习的理念纳入到深度学习的一般过程模型中,构建了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过程模型,阐述了在深度学习的导入、主体以及评价等阶段中反思活动的方式及作用。  相似文献   

15.
深度学习能够促进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在实践层面的有效推进.借助教学行为分析方法具象化深度学习课堂,可以帮助教师具象化深度学习课堂的教学样貌,从而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DLBA框架分析发现深度学习课堂存在以深度提问为核心的教师语言行为比率高、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深度支持行为比率高、促成课堂融洽氛围与良好关系的“回音”行为增多、学生学习的深度参与行为比率提高等特征.这一结论为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变革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学习成为网络学习空间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然而移动学习效果的提升面临着复杂移动情境下空间化学习的自适应挑战。文章以云计算支持下的网络学习空间(即学习云空间)为背景,分析了移动学习的自适应因素,提出了一个基于情境感知的移动学习自适应模型,并探讨了移动学习的自适应实现机制及其应用策略。研究依托iStudy的移动学习自适应系统进行应用实践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更有利于提高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两种风格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场依存型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同知识类型学习中均使用该系统,其学习成绩没有差异;两种风格学生均认为该系统更加便捷适用,场依存型学生认为该系统更有利于促进学习。研究为促进移动学习的自适应和个性化理论与实践探索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以赛促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为优化技能类课程教学模式,从协同学习理论的场域视角出发,分析传统竞赛模式中影响促学效率的多维要素。结合场域理论进行系统分析,参考支持协同学习的教学过程模型,从认知、动作、情感层次方面对以赛促学模式进行系统优化设计。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开展“以赛促学”。实证分析表明,该模式强化了深层知识构建,有利于全面提升师生素养,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是学生了解中外文学、历史、文化等知识的重要途径,新课改后,高中语文教师需明确阅读课程开展的重要性,通过阅读课程,为学生构建深度学习场域,并通过创新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更高阶的学习思维,保证语文学科较快走上综合发展路径。本文在新课改背景下,研究高中语文开展阅读课程时进行的教学策略,讨论深度学习、高阶思维二者关系,结合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课程实例,为高中学生开发高阶思维,提供深度学习上的相关办法,促进高中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方峥嵘 《福建教育》2023,(26):39-42
项目式学习是走出当下法治教育中存在的宽泛、浅表的法治知识习得的现实困境的有效路径。在实践应用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德法相融、知行合一的育人文化,构建驱动认知与思维深化的探究性问题域,创设促进深度体验、意义建构的浸润式体验场,开拓公共参与、法治践行的实践性路径,以发挥法治教育项目式学习的最大效力,促进法治教育的深度开展,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20.
徐晨来 《福建教育》2023,(49):19-22
基于跨界式学习的科学场馆研学活动融合了“跨界式学习”与“场馆研学”的双重优势,让学习拥有多学科知识和方法的支撑,在正式和非正式场域中交替发生,校内外资源同向发力,给予学生丰富的身心体验。我们应秉持“以学生为中心”“融合通达”“综合育人”的课程理念,建构以“满足学生需求”“实施跨界融通”“转化创新价值”为关键要素的“四环三阶”课程模型,并以该模型为指导,设计与实践跨界式学习理念下的科学场馆研学课程,展现育人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