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1.TCP/IP协议 TCP/IP协议是支持Internet/Intranet的基本技术。所谓“协议”是关于网络通信过程的规则或条约,它规定了在链路上如何传输信号,如何在宿主计算机上将信息包重新组成计算机数据等等。 TCP/IP协议是将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组成网络的100多个协议中的2个: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负责数据的流量控制,并保证传输的正确性;网际  相似文献   

2.
一、技术背景IP机顶盒也称网络机顶盒,用于连接互联网和电视机。其出现离不开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于TCP/IP协议的Internet的普及,诸如上网浏览(WebBrowsing/Surfing)及流媒体点播(Stream VOD)等获得了广泛的应用。IP机顶盒是在数字机顶盒(STB)基础上融合了IP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传统PSTN的电话资费是与距离有关,国际电话费用昂贵。IP电话话费低,话费与距离无关,尤其是长途电话的话费很低。传统电话是基于电路方式,时延小,实时性强,有较高的QOS。IP电话是基于分组语音以IP数据包的形式在Internet上传输,占用带宽资源少,一般小于传统电话占用带宽资源的1/8,采用很多技术来保证语音质量。 因特网电话 IP电话又称Internet电话、网络电话、电脑电话(CT),或VOIP(Voice Over IP)。因为它是数据包以分组的形式在Internet传送的,采用的是TCP/IP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的“上海档案信息网”(www·archly1s·Sh·cn)已应运而出,本文将就其区(县)级档案综合信息网建设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一、IP地址的选择 在互联网中,IP和TCP一起组成TCP/IP协议集合族,是互联网众多计算机之间交换信息的基础,互联网套用ISO的 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Refernce Model开放系统联结-参考模型)的分层概念,IP属于网层,TCP属于运输层。可以说,因为创造了具有TCP/IP功能的一套协议族,所以互联网才能如此迅猛地发展。TCP即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Control Protocol),即保证从一端到另一端应用程序间提供通信,并负责确认收到信息的顺序无误和内容正确无误,IP即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全世界彼此  相似文献   

5.
<正>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人们迫切希望能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Internet(因特网)的崛起使这种愿望变成现实。Internet是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主要采用TCP/IP协议。应用Internet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节奏、文化结构、交流方式、社会分工乃至于产业组合,从而加快人类文明的脚步。  相似文献   

6.
编码中文推荐名英文名现有名注  释97.X.1互联网internet,internetwork,interconnectionnetwork互联网,互连网,网际网,网间网又称互连网。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一个网络,它是在功能和逻辑上组成的一个大型网络。97.X.2因特网Internet国际互联网,互联网,全球互连网,英特网,交互网,国际电脑网络,国际计算机互联网专指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它由美国阿帕网(ARPAnet)发展而成。主要采用TCP/IP协议。97.X.3万维网WWW(worldwideweb),Web环球信息网,环球网,万维网,全球浏览系统基于超文…  相似文献   

7.
通过讲解TCP/IP协议概要,探讨了游戏程序中TCP/IP协议的应用,深刻剖析了服务器的网络连接和相关解决方案,可以作为游戏程序应用TCP/IP协议的辅助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光 《大观周刊》2012,(42):113-113,104
从网络安全的角度出发,介绍TCP/IP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TCP/IP协议栈的层次结构、各层的功能、常用协议和信息数据包格式,对TCP/IP网络的脆弱性,对网络攻击的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 历史回顾及启示 互联网(Internet)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工程技术成就之一,它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和对科学技术的巨大推动在21世纪将更加显现。Internet采用报文分组交换,基于TCP/IP协议集,运行在任何通信基础设施上,成为全球最大的连接网络的网络。 互联网发展至今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69年世界上第  相似文献   

10.
INTERNET ABC     
197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DA)研制完成异构网络通信协议TCP/IP,以此为核心的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得到迅猛的发展。世界诸多计算机网络厂商及研究单位以其对新信息技术的高度敏锐感,纷纷对Internet投入极大的热情。特别是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长期支持下,包括资金资助并安排其麾下百余所大学的科研人员参与Internet开发研究,大大加速了Internet的发展,提高了Internet潜能。十多年来,Internet以指数量级增长速度在全球惊人地扩展着。至94年底,网中主机已达400余万台,连入的子网数达60000个左右,目  相似文献   

11.
陈亚东 《大观周刊》2012,(33):142-142,148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Internet基石的TCP/IP协议族正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场变革的起因是IPv4协议在面对Internet发展时出现越来越多的不足.人们为解决这些不足提出用IPv6协议取代IPv4协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宽带接入的普及,网络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然而正当互联网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起来,究其根源,是来自互联网通信所使用的协议:TCP/IP协议。  相似文献   

13.
小资料     
Internet国际互联网指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 ,由美国阿帕网 (ARPAnet)发展而成 ,主要采用TCP/IP协议。Intranet内联网、企业内部网这是使用因特网技术建立的可支持企事业内部业务处理和信息交流的综合网络信息系统 ,通常采用一定的安全措施与个事业外部的因特网用户隔离 ,对内部用户在信息使用的权限上也有严格的规定。历史文献的复制件在上个世纪 ,特别是前半叶 ,出版的书中 ,有时能见到所附的一些历史文献的复制件。这些复制件是按照真实文献仿造的 ,使用的是与历史文献相仿的纸张 ,其尺寸大小、…  相似文献   

14.
自美国ARPANET网络的起步和挪威采用TCP/IP协议经SANNET接入Internet开始,网络从Web1.0(互联网)→Web2.0(社区网)→Web3.0(语义网)→Web4.0(泛在网)以加速度的方式发展,而目前我们处于语义网向泛在网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在该阶段,在异构资源之间、异地用户之间以及用户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采用的IP协议是它的第4版(IPv4),IPv5的称号被赋给了一个实验的称为流协议的面向连接的因特网协议。现在人们普遍意识到,或早或晚,IPv4最终要被一个称为IPv6的新协议替代。对IP新版本的需求首先是由在IPv4中32位地址段的限制引起。子网划分和无类别域间路由选择有助于控制Internet地址空间消耗的速度,也有助于控制在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信息服务的利用率, 减轻网络负担, 并对网络上流通的信息加以必要的管理和限制, 已成为Internet 网络运行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TCP/ IP 网络协议对输入/输出数据情报处理过程的基础上, 提出修改网关处IP 层协议过程, 实现在线式信息套录的概念, 并给出了具体方法; 之后, 文章进一步分析如何对流入网络(区域) 的信息进行限制, 信息防范和信息套录在实现技术上有何不同要求, 并针对不同信息形式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关于Internet为了回答“Internet有多大”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回答什么是Internet。现在比较流行的答案是:Internet是遍及全球的由TCP/IP协议互联而成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其它协议如开放系统互联(OSI)或IBM协议的系统如BITNET也可通过网关接入Internet并交换电子邮件,但并不是严格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到现在已经历了三代的发展:第一代是60年代为共享,当时昂贵的计算机硬件资源(小型机、大型机)而发展起来的面向终端的联机系统;第二代是70年代为大范围共享信息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分组交换网,如ARPANET;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是为实现更大范围异种网络互连而发展起来的遵循开放系统互连标准(OSI、TCP/IP等)大规模互连网络,其典型代表就是因特网(Internet)。 经过仅仅三代、40年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就发展成为今天因特网的模样。这令许多预测专家们大跌眼镜,更令世  相似文献   

19.
图书情报事业的飞速发展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目前因特网中广泛使用IPv4协议。但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IPv4已经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地址资源短缺、安全性路由选择效率不高、服务质量缺乏保证、移动性支持不强等。为了彻底解决IPv4存在的问题,IETF(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从1995年开始就着手研究开发下一代IP协议,即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相似文献   

20.
《网络传播》2005,(7):96-96
1994年7月初 由清华大学等六所高校建设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试验网开通,该网络采用IP/x.25技术,连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西安等五所城市,并通过NCFC的国际出口与Internet互联,成为运行TCP/IP协议的计算机互联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