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阅读教学现状,不少教师对“尊重独特感受”与“文本价值取向”关系处理不当:或者片面强调文本价值取向,画地为界,对学生智慧的火花视而不见;或者片面强调珍视独特感受,漫无目的。对学生认识的偏向置之不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重视文本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目的都在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完善学生的语言系统,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片面强调某个方面都有失偏颇。因此,面对开阔的阅读空间,面对丰富的阅读内容,面对个性化的阅读感悟,教师必须冷静头脑,清晰思路,既要尊重独特感受,也要重视价值引领,从而使学生语言的发展和精神的提升得到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有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注重体验”这一新理念存在片面认识,曲解了“珍视学生独特体验”的内涵,将阅读感悟的多元化误认为可以脱离文本异想天开,随心所欲。课堂上教师迎合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却丢掉了文本赋予的价值取向,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  相似文献   

3.
教学的依托是文本。文本作为作者独特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教育价值取向、教育价值追求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第一性”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确定文本价值取向是课堂教学系统工程中的首要工作。可以这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到“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由此派生出来的是:对文本的理解无需“唯一”答案,人人都有个性化的见解,人人在读“自己”的文本,“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由此可见,正确认识多元理解与文本价值取向的辩证关系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5.
处理好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处理好“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独特体验”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将二者的关系对立起来,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的多元”,唯恐抹杀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在体验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忽视了文本内容中有价值的东西。文本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学生对文本的反应是多元的。“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实施建议”中又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色”,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实…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同时也要求“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由于解读的视角不同。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或者同一个细节,学生的反应可能是多元的。其中难免出现远离文本主流价值的认识。在教学中.我们如何既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能促使学生深刻领悟主流价值?在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第11册课文《伯牙绝弦》时,  相似文献   

7.
一、引子“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其“实施建议”中又特别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于是,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惟恐抹杀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独特感悟和学生的个性。殊不知,这恰恰忽视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忽视了文本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二、案例反思让我们先来看一则案例穴苏教版十一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雪。师:学完了这篇课文,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芽生1:爱因斯坦真是太专心了,连走路都在思考问题,值得我们去学习。师:你也不错呀,读书…  相似文献   

8.
正确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理念”,处理好两对关系,即“学生体验”和“教师引导”的关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的关系。使“体验”不流于形式,不走向极端,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一词成了整个文本的一个关键词,总共出现了17次之多,贯穿了《语文课程标准》三个部分的各主要方面。从课程的基本理念到课程的目标,从教学建议到评价建议都体现了“体验”的取向。“体验”作为一种课程取向,是基于对育人哲学的当代性思考及新主体教育观的确立,是在片面强调工具理性,忽视学生主体感受、体验的语境中做出的一种明智抉择。“体验”一词在汉语中的一般特征主要有两点:一是亲历性;二是实践性。实践既指活动过程,也指活动结果(即经验)。当然,经验与体…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然而,不少时候,学生的“独特体验”却违背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如:学生认为,“爱因斯坦并不伟大”、“邱少云是个大傻瓜”、“郑和下西洋没什么了不起”,面对学生的这些“独特体验”,我们教师该怎样处理呢?  相似文献   

11.
武宪 《文学教育(上)》2008,(24):125-12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顾此失彼,没有把“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统一起来,致使语文教学出现了“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不和谐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体验式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创造、在体验中提高语文素养。它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教学形态,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戏剧作品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戏剧作品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戏剧作品的热情,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灵魂的震撼、情感的熏陶,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我们时时感受到老师们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独特体验的尊重,但同时也有这样的体会:有些尊重似乎过于放任,趋于盲从。那么,课堂上有哪些“独特体验”我们应该警惕,又有哪些有效的对策可以运用呢-笔者作了以下思考:一、剖析“独特体验”类型一:违背了文本价值取向的“独特体验”案例:王老师正在执教《山谷中的谜底》(苏教版第十一册),孩子们兴趣盎然,都在为东坡雪松的先弯曲,再反弹,后获生感到惊讶和高兴。这时,A同…  相似文献   

14.
申入军 《中学文科》2009,(13):93-9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独特的体验,源自阅读文本过程中的再创造。笔者试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空白艺术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独特的体验,源自阅读文本过程中的再创造。笔者试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空白艺术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十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但不可否认在个性化阅读实践中存在不少观念上的误区和偏颇。笔者认为:要真正演绎个性,放飞心灵,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要为其提供路标,指明方向。一、个性化阅读的根本——尊重文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为了“珍视”学生多元的感受、体验,使课堂生成精彩,对学生游离文本、曲解文本的知识“生成”或不置可否,或大加褒扬,忽视对文本价值取向的引导,导致文本的失落。尊重文本是个性化阅读的“根”和“本”…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先后15次用上“体验”这一词眼,如“前言”部分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该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实施建”部分“教学建议”中指出:“应让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解。”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学生体验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可从下几方面入手:一、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浓厚情绪体验体验是由学生主体置身于自己喜的、能充分满足自身心理需求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向我们传递的是一种全新的“现代阅读理念”,其意义在于同时承认文本和读者的主体地位,从而展现出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又要考虑文本的主体性的阅读观。于是,当学生的多元感悟与课文的价值取向产生矛盾时,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精神家园。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远的。同时,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决定了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反应必然是多元的,因而,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正确感悟,在汲取学习材料的人文内涵时又有自己的感受、见解,从而实现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的有机统一呢芽笔者选…  相似文献   

20.
体验,就是亲身经历,就是联系自身的体悟。它具有亲历性、独特性等特征。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不难看出,“体验”一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一共有16处,最多出现的词组是“情感体验”、“真切体验”、“审美体验”等。为什么《语文课程标准》对“体验”一词情有独钟呢﹖原因是其价值取向主要强调学生亲身经历、主动发现、活化语感,即通过朗读、游戏、表演等感性的、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进入”文本的情境,“触摸”作者的心灵,与文本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即“对话”,生成带有个体色彩的情绪感受、意义体悟、价值判断等。如果没有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