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子女是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家庭幸福、美满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与起点。但是,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完整,与正常家庭学生相比,他们在性格上、与人交往中、生活中,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为了更好地提升单亲家庭子女的学校教育质量,我们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促进他们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115户单亲家庭和114户完整家庭的家庭教育模式及其子女的性格特征进行了调查与测验,结果表明:(1)单亲家庭的教育模式和质量在整体上低于完整家庭,特别是对女性被试家教模式有较大的不利影响;(2)与生活在完整家庭的子女相比,生活存单亲家庭中的子女在性格发展的某些方面明显滞后,表现为求知欲和奉献精神较低,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制力较差,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学校中存在着这样一部分后进学生的群体,他们不思上进、任意逃学、欺小凌弱、吵嘴打架、损坏公物、偷窃剐钱、野宿不归家……,虽经老师多次教育帮助,仍屡教屡犯。本人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到这些学生多数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由此可见,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转变他们的思想、行为的艰巨任务摆在了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经过多年观察、实践,笔者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有如下几点体会:1.不能把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简单归结于思想品德问题由于客观原因,单亲家庭子女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的创伤给其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导…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社会观念的改变,单亲家庭逐渐增多,从而出现了“单亲”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由于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和父(母)爱的缺失,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本文重点在于分析单亲家庭子女的特殊心理现象,并分别就单亲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对单亲子女进行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单亲家庭即“只有父亲或母亲一方与其18周岁以下的、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我国单亲家庭的类型主要有三种:1.分居式单亲家庭。2.丧偶式单亲家庭。3.离婚式单亲家庭,即夫妻经过法定程序解除婚约,父母一方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  相似文献   

6.
薛晓红 《宁夏教育》2009,(7):149-150
单亲家庭由于夫妻一方的缺失,家庭结构的不完整限制了教育功能的发挥,致使单亲家庭家长往往拥有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一、单亲家庭的不良教养方式1.溺爱型。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这类家长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过分娇宠,有求必应,无原则地满足子女要求,形成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这种溺爱型的单亲家庭首先会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相似文献   

7.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离婚已经成为男人和女人自由的选择。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加上其他一些不可测原因,家庭中往往会发生一些变故,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了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加强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1问题学生的成因1.1家庭因素有些学生因父母离异,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失去家庭温暖,生活上无人问津,思想上无人教育,严重影响学习。有些父母因忙于生意,很少关心子女在校内外情况。家庭教育不协调是产生问题学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楚红丽 《教育学报》2008,4(6):87-94
家庭内外影响因素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家庭教育支出总量及其结构的变动。家庭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有:子女性别、单亲家庭结构、家庭总人口数、子女数、父母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支出状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家长对子女成绩的满意度.外部因素主要有:教育阶段、所处地域(家庭所在地区)。比较城市和县乡村支出的影响因素,城市家庭“支出总额”不受子女性别、单亲家庭结构、子女数等变量的影响,而县乡村家庭大多受其影响;城市家庭“校外支出”不受子女性别、单亲家庭、家庭总人口数、上半年支出的影响,而县乡村家庭受其影响。这可能说明非城市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受到更多内外环境的制约和约束。  相似文献   

10.
叶雷 《甘肃教育》2011,(3):29-29
家庭结构的不完整与残缺对子女教育有很大影响。单亲家庭由于其家庭结构的特殊性,在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上也有其特殊性。对于单亲家庭子女这一特殊的群体,研究其心理规律,探索实施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继“单身贵族”之后,“单亲子女”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流行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已出现单亲子女800多万人。而进入高职院校单亲子女要远高于其它学校,由于离婚案件的增多,单亲家庭的数量还在呈上升趋势。我们学生工作部进行了一项抽样调查,单亲子女占学生总数的16.3%,其中某一班中,单亲家庭学生比例竟高达21.7%。不少单亲孩子因父母的离异而产生心理疾病,不仅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严重的还祸及社会,可能衍生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主要论述单亲家庭子女心理自卑的成因和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滁州学院学报》2019,(2):82-84
目的:研究单亲家庭学生人格障碍及形成原因,探析重塑单亲家庭人格障碍学生健康人格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2017级护理专业57名单亲家庭和472名完整家庭学生、相关班主任进行调查。结果:单亲家庭学生孤独、自卑、不合群及沉默的比例都要高于完整家庭。结论:通过提高单亲家长自身教育的素养,重视学校教育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影响,正确发挥社会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及推广对单亲家庭学生有效的教育手段,帮助单亲家庭学生重塑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3.
学生每天约有2/3的时间在家庭中,家庭的教育优势和家长的教育力量是其他教育难以具备的.而且,家庭教育表现出来的基础性、持久性给学生的影响是相当独特和重要的.本文从教育视角出发,结合单亲家庭子女道德教育现状.分析和探讨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在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离异单亲家庭的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4.
孝感市孝南区车站中学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组建“模拟家庭”,关注留守生、单亲家庭子女、孤儿三类学生的健康成长.达到提高党员思想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观念的不断变化,家庭状况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离婚率的节节上升、不可预知的意外事故的降临,使单亲家庭不断增加,尤其是职专类学校的单亲家庭学生数量更是逐年上升,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并引起教育界乃至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探索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就成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的失当、情感培养意识的淡薄等原因,单亲家庭子女往往行为缺失,为此家长应摆正心态,调整不良情绪,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注重丰富家庭生活内容。学校方面也应该用心关爱,维护学生自尊心;给予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开展亲子活动,增进情感交流;保持家校联系,改善家庭关系。总之,单亲家庭的子女的教育,应该由家长、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家长、学校、学生三位一体的教育疏导模式,让单亲子女能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通过学生在非正式组织中的行为表现,来评定学生的日常品德行为,对于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特别是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不同家庭结构的大学生在非正式组织中的行为差异,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培养。研究证明:高职生单亲与完整家庭子女在非正式组织中的行为表现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单亲家庭子女在非正式组织中的行为表现远比完整家庭子女差,问题行为较多。但也具有两重性,他们有时也愿意参加正式组织(学校或班级)开展的活动,并向往学习和当先进标兵等。  相似文献   

18.
正"不完全家庭"是指单亲家庭或再婚家庭,是一种特殊家庭结构类型。夫妻离婚是造成单亲家庭与日俱增的主要原因。随着单亲家庭数量的增多,社会和教育界也面临着一个严峻而复杂的新问题,那就是单亲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如何对"不完全家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已是当前许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我们的“单亲”家庭越来越多,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在班级中形成特殊的群体。由于家庭变故,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认知水平及人格发展方面出现较多的缺陷,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探究“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寻找教育的最佳方案。一、望闻问切,对症下药单亲子女是因家庭变故而产生的。这些家庭变故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严重的创伤,造成心理不平衡。要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我们必须像医生一样使用“望闻问切”各种方法,发现他们形成的心理障碍,以便“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缺少完整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心理活动较一般的学生要复杂得多。他们家庭离异,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其实,单亲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可塑性很大,经过教育,身心能够得到正常发展。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以育人为己任,正确对待单亲子女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