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城市广场是一个城市内具有开放性的标志性景观,纪念性广场所突出的主题则是以一些名人或者历史性事件为基石.城市纪念性广场的景观设计一方面要满足纪念氛围的象征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具有一定的城市生活功能,应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本文将结合作者所参与的西安市烈士陵园北广场景观设计浅谈对城市纪念性广场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城市普遍在用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改建、扩建、增建城市广场,这种愈演愈烈的“广场热”,体现了城市建设开放的新观念,体现了包装城市、设计城市的新观念,符合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一、广场的城市中的作用城市广场的开放性、中心性、公益性、综合性特征,决定了其在城市中具有以下功能和作用:一是有利于提高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的集聚点,广场则是城市政治、经  相似文献   

3.
广场按使用功能划分有交通集散广场、市政广场、纪念广场、及文化、游憩广场等多种类型,但本文着重议论的是文化、游憩广场,也就是一般常说的"市民广场".广场是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不但可以满足城市空间构图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为市民提供一个交往、娱乐、休闲和集会等活动的公共场所.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广场能为市民献上一分宁静与恬暇;在拥挤的都市水泥森林中,广场能为市民守住一片绿洲与舒朗.而且,城市广场及其代表的文化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它作为城市的客厅,可以集中体现城市的风貌、文化内涵和影观特色,并能增强城市本身的内聚力和对外吸引力,进而可以促进城市的各方面建设,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4.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也让这个城市更加美丽、更加有趣味。一个规划设计好的广场可以为这个城市增色不少,甚至可以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因此,广场的建设在整个城市规划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简略地介绍了城市广场的缘起、含义及其分类,论述了兴建城市广场的必要性,阐述了城市广场面积及其与周边建筑的比例关系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城市历史文化和艺术风貌,是城市精神生活的象征。广场空间为人们提供休息与交往的空间,它对于增进交往,丰富文化生活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重视功能分区、经济效益与形式主义的设计方法,忽视了使用者的行为、心理之需,造成了一些城市广场发展过程中人性的失落。如何将人性化设计理念具体落实到城市广场中去,在城市广场空间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本文做了些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常是公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故一个城市的广场的设计不但为城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是城市的标志和名片。尤其城市的文化广场,更是一个城市文化和品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广场的铺装设计中如何体现城市文脉,在众多的创作元素中如何归纳与提炼出代表城市文脉的设计符号,并根据这些设计出满足使用功能且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的设计作品来,是许多从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设计师所面临的难点之一。通过解读西安大雁塔广场铺装设计,对体现城市文脉的设计要素进行分析,寻找出适用的景观表达语汇,来指导城市广场的铺装设计。  相似文献   

8.
广场综合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各种含有文化与审美意味的艺术性活动。其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广场综合文化具有公共性、节庆性、自娱性、时代性、兼容性等特点。应充分发挥广场文化的承载功能、维系功能和教化功能,城市群众文化增添亮丽,展示出城市的个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发展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城市广场的兴起。过去城市广场在城市中并不常见,即使存在也不突出,但是近几年间,我国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而大力兴建广场,其已经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是我国因为在这一领域的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就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与突破,由此,空白美学逐渐体现在城市广场的规划中,重点分析了空白美学意识,希望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为相关设计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略论述了城市广场的功能及兴建的必要性,阐述了城市广场规划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城乡和谐发展与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杰 《软科学》2007,21(5):91-93
城乡能否实现和谐发展,对构建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严重不足,是制约城乡和谐发展,从而影响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突出问题。认为进行农村公共品供给方式和制度的改革、创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西管理伦理融合的逻辑分析与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80年代,中西管理伦理思想出现了融合趋势。这种融合不仅对整个社会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中西各自的管理思想、管理实践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对中西管理伦理各自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概括,指出中西管理伦理互补性特征是融合的内在逻辑,构建了中西管理伦理融合模型,并提出基于模型的中国企业管理伦理要点。  相似文献   

13.
郝珊珊 《科教文汇》2013,(15):199-199,201
博物馆作为一个地区和城市的历史文化坐标,不仅起到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还担承着引导大众审美欣赏、启迪青少年心智等社会公共责任。博物馆讲解是公众了解博物馆的重要渠道。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对讲解员的讲解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讲解员应当与时俱进,发挥创新精神,探索更适合观众参观需求的讲解方式。  相似文献   

14.
唐帆 《科教文汇》2014,(14):142-143
谈到地域文化在公共交通设施中的运用,它可是一种隐形因素,对我们的地域文化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基于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公共交通设施设计和运用,完善了开发公共交通设施的功能,体现了城市命脉,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延续并发展了地域的民俗传统,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篇文章就来阐述基于地域文化对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的意义,分析地域文化元素在公共交通设施设计中运用的形式。对其的设计从四个角度来分析,有四个维度:历史记忆、城市性格、科技魅力、材料之美,下面我们就具体探讨和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5.
医用化学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做好该门课的教学工作,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实用为原则,突出医学特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优化,为培养优秀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察伦敦半世纪的"治雾"历程和成效,结合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从政府、企业和民众的角度提出我国防治雾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林洲钰  邓兴华  林泉 《科学学研究》2016,33(8):1187-1194
公共发展环境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问题。本文基于政府治理视角,采用世界银行对中国120个城市的调研数据度量公共发展环境水平,研究表明:(1)在公共发展环境水平较高的城市,企业表现出更高的专利产出能力;(2)非国有企业专利产出能力对于公共发展环境水平的敏感度更高;(3)公共发展环境水平对于企业专利产出能力的影响随着企业隶属层级的降低而增强;(4)基于传导机制的考察发现,政府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推动技术市场发展、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及遏制权力寻租活动等措施促进了企业专利产出能力的提升。本文研究结论凸显出公共发展环境转型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的战略意义。为此,应当加快推进政府转型的步伐,为中国企业的创新发展之路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8.
滋芜 《科教文汇》2013,(16):1-11
文化是一个外延广阔的概念,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相应的创造才能的总和,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相互交往的产物,更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现阶段,随着人类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中西文化交流的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层次也越来越深,这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方兆祥先生的《谜窟疑踪》以黄山花山谜窟与末日传说为叙事背景,讲述了西班牙人桑德罗远渡重洋来到黄山寻根问祖、破解地球末日之谜的故事,为读者展现了一幅魔幻现实主义的生动画卷。笔者从中西文化和谐共生的视角切入,以丹纳的艺术三因素说为理论基础,阐释小说中种族、时代、环境的文化内涵,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作品中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的具体表现,再由作者的中西文化互释,反思中西文化融合的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19.
搜索63种广东中文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并添加关注,对各刊微信的开通基本情况、发布内容、基本功能、特色服务、推送消息及推送频率、过刊全文浏览格式等进行逐个调研分析。结果表明,63刊中,46种期刊开通了个微信公众号,基本功能较为齐全、内容更新及时的仅有《南方水产科学》《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等12种期刊(占27%),HTML、Richi HTML等超文本格式的采用率非常低。分析发现,广东中文核心期刊微信运营普遍存在开通流于形式、运营思维和用户服务意识缺乏、增值服务太少、未能把握多元可持续的盈利模式等问题。建议通过高度重视“互联网+”背景下的媒体融合发展、加强微信构建顶层设计、开发多元可持续盈利模式、培养或引进数字化出版人才等举措,不断提升微信平台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利用的公共政策工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蓉 《情报科学》2008,26(6):837-840
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利用的重要性、长期性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作者引用霍莱特和拉梅什的公共政策工具分类体系,分析了我国政府在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利用方面选择的强制性、自愿性和混合性政策工具以及它们的优缺点,提出了继续坚持强制性工具为主、自愿性和混合性工具作为必要的有益的补充等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