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把握好习作的时间 在什么时候习作最合适?这应该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前思考的第一个重要问题.以往的课程安排总是在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某天上午或下午有两节连堂的语文课,称之为"作文"课.每每上这两节课,学生总会唉声叹气,思维的弦被绷得紧紧的.课堂上学生更是硬着头皮,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将文章凑齐.更有甚者,有些学生为了应付习作,早早找来几篇范文,老师一布置题目,他们马上就把范文抄在作文本上,交差了事.这样的教学,没有将学生置于主体的地位,让学生被动地进行习作,完成的习作肯定是套话、空话、假话.  相似文献   

2.
范文是小学生习作时的一根"拐棍",但是,怎么用范文,什么时候出示范文,该出示怎样的范文,那是大有讲究的.用得好,能为学生指点迷津;用得不好,却如给学生套上个"金箍",习作时怎么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这一点,笔者是有体会的.  相似文献   

3.
段是篇的基础,篇是段的发展。学生学习写成篇的作文,首先要模仿范文,学习写段。这是三年级的训练重点。这种训练不能单靠习作教学,必须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范文的过程中,理解各种段落的表现形式,逐步掌握几种常用段式。段的写作训练实际上也是思想方法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学生学习范文作者观察和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薛净 《学苑教育》2019,(11):79-79,81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真正的语文,就应在课堂上通过对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教会学生学语文,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篇篇课文是训练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好材料,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借鉴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利用课文,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让课文内容成为学生习作的范文,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同题材文章等,真正实现"立体地读"。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可通过观察向内看,让素材变得多彩;范文"组合拳",让形式变得多样;纵向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习作发表,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四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各年级的习作训练中一般都会安排有一篇例文或精彩片段,这些例文或片段都是根据习作要求提供的行款规范的初中学生作文,是用学生们的口气、初中生的语言来写他们生活的。范文的存在让学生在模仿与运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有提醒暗示学生的作用。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利用范文去指导学生的写作,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中年级习作应当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语文老师在进行习作指导时,都会思考范文的问题,都会想着如何让范文更有趣味,更有实效.中年级习作指导课上该不该用范文引路?该使用怎样的范文?该如何使用范文?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答案.笔者总结为以下几种使用范文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缘起:一节失败的作文课这是一堂习作公开课,我执教的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六册第四单元习作。课堂呈现是这样的:以"我的一招"为主题,通过课堂情境创设,让一个学生当堂展示踢毽子的绝招;然后引导学生用"镜头定格"的观察方法,认真观察学生踢毽子时的具体姿态;接着指导学生具体描写踢毽子的过程,形成范文《我是踢毽子达人》;最后让学生学以致用,使用刚才的写作方法写自己的"一招"。  相似文献   

9.
范文是可以拿来让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样例。在习作教学中,范文通常来自课文,或是作文选,或是在网络上选取,教师"拿来主义",把范文当作单元作文的"救命稻草",殊不知,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所以,只有选择合适的范文,精心指导,模仿范文迁移训练,从仿写范文精彩语句、写作手法、精巧结构三个方面下功夫,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师习作课能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范文在习作教学中一直都充当着"教师的帮手、学生的救兵"这一双重角色.近来有人认为范文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想象,致使其习作"千人一面".那么范文到底要不要呢?当然要!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强调:“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三年级的孩子初学写作,如何让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精彩、对习作有兴趣,乐于表达真情实感,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呢?一、模仿与借鉴,激发习作的兴趣对刚刚起步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教师很有必要在作文教学时,引用教材上的一篇类似的文章或同年级学生优秀的作文为范文。教师先范读,然后让学生多  相似文献   

12.
范文意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作文,也是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在小学语文习作教育中,范文是指老师从学生中选择的,或者从其他资料中摘取的习作.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范文,这种学习可能是内容上的、题材上的、表达手法上的、格式上的等等多方面.作为小学习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范文广泛地运用于小学课堂中,但范文的使用究竟有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这个问题值得探讨.此外,范文的使用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影响,而这一点常常被广大教师忽略.如何有效地利用范文,使学生的习作水平有质的提高呢?本文将从课内教材范文、课外范文这两个角度来讨论如何让范文的使用更为有效,最后还将谈到在范文使用过程中应该避免的问题.将这三个构建在一起,形成有效使用范文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纵观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虽然产生了许多模式,但仍呈现不景气的局面,不少学生不爱写作,有的敷衍成篇甚至抄袭范文,导致语文教师常常困惑于作文教学,已无计可施,困惑于自己不能让学生大幅度提高作文成绩。实践证明,若能调动学生作文激情,欣赏学生习作,让其享受到习作成功的欢乐,那么学生作文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进入三年级,由低年级的看图写话过渡到中年级的习作,作文的字数要求有了提高;语言上又从单纯的写话到适当的描写,难度明显增大。为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这一转变,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降低习作的难度,掌握习作的方法,我绞尽脑汁,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写《我的自画像》时,身先士卒,写出两篇下水文;写《秋天的景色》时,精心制作课件,找来多篇范文;写游戏《找头头》时,又不惜自毁形象,带着学生"张牙舞爪"……种种努力,不能说全无成效,但翻开  相似文献   

15.
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语文教材齐集名家名篇,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精美的阅读材料,其丰富的题材和写作体裁也给学生习作提供了可资借鉴之处。因此,抓住语文课堂教学,运用好课文这个例子作为学生习作的范文,能让学生言之有物,轻松习作。  相似文献   

16.
习作教学中,只呈现范文结果是不够的。教师要在呈现范文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本次习作知识的生产过程,聚焦本次习作的重点,实现教评一致的有效指导,这样才能发挥范文的最大作用。只有这样的范文,才是好范文。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习作"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在写作前让学生阅读一篇例文,这篇例文来自同年级学生的习作,因而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写作方法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级学生要能做到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整齐,书写规范、整洁。"然而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却是:语文教师把习作要求读读,再找几篇范文读读,然后便让学生打一下草稿,就草草结束。结果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去修改错别字和病句,评  相似文献   

19.
综观当今小学生习作,发现心理活动描写存在陈词滥调、概括抽象等问题。本文就如何改变现状,提出如下对策:在教学中以课文为范文,让学生破译心理活动描写的暗码,习得方法;在同龄习作、文学作品中进行辨析、品评,以及在魔法训练中加以落实。这样把课内破"码",课外辨"码"及训练中用"码"这三点串成一条行之有效的导行线,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描写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有的教师为了应付考试,考前让学生背诵范文,考试时将背好的范文改头换尾,以期能达到考试要求。试想这样,学生怎能学会习作,更别说提高习作水平了?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喜欢上习作,教师应从习作兴趣入手,只有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地去写作,进而爱上习作?下面笔者谈谈自己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