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当前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是相契合的,而且有很多的启发、借鉴意义,因此有必要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为我国当前教学理论的建构提供了心理学基础,为教学实践的深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教育观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构主义的兴起被喻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本从简要介绍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入手,阐述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并对建构主义教育观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3.
从建构主义学习观论参与式学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探讨和分析了建构主义学习的主观要点,认为参与式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重要体现形式,进而提出实施与式学习的教学方略。  相似文献   

4.
洪柳 《辽宁教育》2013,(5):52-54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发展,是当代国际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潮、新主流。建构主义理论在学习观、知识观等方面都有其独到的观点和思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不是教师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起着巨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热点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影响当前教育改革实践的重要学习理论,然而它并非一个完美无缺的体系。在学习建论本体层面,它没有形成一个整合统一的理论体系;其哲学基础——后结构主义思想本身就存在不可超越的局限;其学习观、学生观在一定程度上都值得质疑。在实践层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具体设计以及教学评价方面的模糊性,给当前的教学实践指导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惑。  相似文献   

6.
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中的成人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哲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成人教育关系密切,它为成人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深刻影响了成人教育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课程观。  相似文献   

7.
论建构主义学习与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建构主义理论日渐流行,带来了学习观和教学观的深刻变化,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教改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因此本文试图从学习观和教学观两方面对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做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发展,是当代国际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潮、新主流。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灌输知识。建构主义理论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起着巨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被称作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皮亚杰和维果斯基被认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先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发生既不是环境决定也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个体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设置良好情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分析高师英语专业知识结构的构成,大一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阐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运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构成整体知识结构的三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建构提出了建设性的教学建议,说明了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知识结构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专题学习网站的本质是一种基于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系统,它通过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向学习者提供协作学习交流工具和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让学习者自己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自己收集、分析并选择资料,应用知识和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据此,对"新疆旅游"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目标、网站的设计与开发等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教学中,旅游英语教学强调语言的教学而忽视旅游学科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学习重点是英语语言而不是旅游学科知识。在CLIL教学理念下的教学.语言与内容同等重要,语言是知识传递的媒介,学科知识是语言学习的材料。在这种教学中。语言与学科知识都是学习的目标,内容更是学习的中心。这种理念下的旅游英语教学可以实现英语语言与旅游知识同时掌握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合作学习与主体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合作学习是实施主体性教育的教学策略之一。合作学习与主体性发展的关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其一,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其二,主体性是合作学习得以进行的保证。因此,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学习的目的与价值正在发生根本变化,这一变化在我国课程改革深化阶段提出的学科素养发展目标中清晰可见,学科学习的核心价值在于学科理解。学习价值诉求的改变对高质量课程评价提出了强烈需求。课程评价不仅需证明并促进深度学习,而且其自身就是一种深度学习活动,其基本价值诉求是学科理解,核心观测点是理解学生的理解。与此相伴的路径可概为:与真实生活建立关联,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以学科实践为取向,设计复杂课堂评价任务;将评价转化为“教师研究”,提高教师课堂评价素养。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访谈调查一名英语写作大赛获奖学生平时的英语学习过程,并分析了其受试的三篇参赛作文。研究结果发现:受试词汇语法学习过程和写作练习过程分别表现出2项和5项特征,这些特征对受试英语写作的词汇运用、句子结构和语篇结构产生了影响,受试在写作竞赛上取得的成绩可以从学习过程的角度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策略,以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本研究以303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元认知学习策略量表为工具,探讨了不同年级、性别、文理科类学生元认知学习策略水平的特点及元认知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性别纬度及文理科纬度在元认知学习策略上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年级在元认知学习策略上存在差异;不同科目与元认知策略的不同纬度具有不等水平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高职学院课程开发系统中日益凸显的团队工作、学习模式背景下,以人力资源管理中团队管理理论和方法探讨如何以团队管理为主线进行课程开发主体、课程开发实施主体、课程开发学习主体的团队管理,可以为高职学院的课程开发方法探索寻找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Much of the emphasis on the learning of subject leaders in secondary schools is placed on what Eraut (2000) terms ‘organised formal learning event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redress the balance by focusing on the somewhat neglected area of their informal learning about the role, which is predominantly based in the workplace. It is argued that informal learning consists of three components: implicit learning, learning through experience and non-taught or deliberative learning (following Eraut, 2004). Such forms of learning can be underpinned by theoretical notions of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behavioural developments. A model of work-based informal learning is proposed that also tries to incorporate the memories of relevant past and current events. It is hoped that this model might be useful as a framework for the future analysis of the learning of subject leaders.  相似文献   

19.
Contrary to classical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guid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he learning goals are predetermined by the instructor—on the basis of a detailed decomposition of the subject matter to be studied—to activate prior knowledge and to structure self-study and subsequent group discuss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classical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guid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for different prior knowledge levels, on perceived value and usefulness of the learning activity and on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of statistics. Participants randomly assigned 110 students to 10 problem-based learning groups, and subsequently, the 10 groups were allocated randomly to classical problem-based learning or guid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uid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ends to enhance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of statistics more thanbreak; classical problem-based learning once students have some prior knowledge of the subject. Furthermore, guid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ends to increas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value and usefulness of the learning activity.  相似文献   

20.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教”的主体 ,学生是“学”的主体 ;“教”的客体是所教的对象(学生 )和所教的内容 (知识 ) ,“学”的客体是所学的亦即教师所传播的知识内容。教学质量的提高 ,素质教育的实施 ,主要应靠教师的主观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