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希望有更多记者“自己采写”的新闻费强标题这句话听起来有些拗口。记者这个职业本来就应该是自己采写新闻的,还值得写上三五百字,占据《新闻界》一块宝贵的版面吗?非也!近几年来,打开报纸,象《四川沿长江经济带快速崛起》这样记者自己动手采写的新闻,实在太少了。...  相似文献   

2.
本刊记者:张馆长,您好!据我所知,为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2001年中共大连市委作出了《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决定》。您作为大连图书馆馆长,是怎样认识学习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的?张本义: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点是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其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人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关于这个问题,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屠夫洛早有预言。他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机会学习的人。”1994年,在意大利召开的首届“终身学习会议”上,也提出了“…  相似文献   

3.
一、为什么要提出“思辨性新闻”?关于新闻的定义,目前有上百种。在我还没有从新闻教科书上看到“思辨性新闻”这个条目,自己也还没有对“思辨性新闻”进行过周密论证和定义的时候,我便悄悄地为自己立下了一个追求———多写一些思辨性新闻。不管别人怎么看,这些年来我在新闻追求中要说有些什么风格和个性的话,主要就是得益于“思辨性新闻”这个观念和思路的确立。《既打“抗菌素”又打“葡萄糖”》、《保卫21世纪的中国》、《坚决克服“光荣的缺点”》、《群众盼改革领导莫犹豫》、《八名志愿兵为何临阵息鼓?》、《正气是这样树起…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我在光明日报头版上接连发表了几篇短评,如《名片上的变化》、《手机、传呼机:不要扰乱会场》、《莫往会议里“注水”》,受到报社领导和一些读者的好评。其实,我已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近百篇这类文章了。有人戏称我为“全能记者”。我说,“全能记者”我还不敢当,但我一直把当一名“全能记者”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我想,体育比赛中有“个人全能”,当记者也要争取当个“全能记者”。从跨入记者行列那天起,我就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当记者,固然要以采写消息和通讯为主,但仅仅会写消息和通讯还不能算一个优秀的记者。新闻…  相似文献   

5.
1899年,马奎斯(A.N.Marquis)首次推出了《美国名人录),又称《马奎斯名人录),由于它收录了大量的世界名人,所以也称《世界名人录》。一个世纪以来,《马奎斯名人录》满足了美国及世界各国新闻工作者、历史学家、商人与学者的需要。公共图书馆、主要的学校图书馆、政府机构、学术团体、大学、服务公司、产业部门、大  相似文献   

6.
我喜爱“军事新闻记者成长的摇篮”———《军事记者》,我更盼望愿意借助这个“摇篮”走好新闻成才路的人们喜爱《军事记者》,而且是真心实意喜爱她。何谓“真心实意”?就是不仅按时订阅它,而且认真阅读它,联系实际运用它。三心二意不妥,假心虚意更糟,只有真心实意,方能真正得益。有人在避开了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感之后,心安理得地选择了“歪门”作为成功的捷径。认为这样最省心省力,最立竿见影,也最悠然自得。陷入这等心境的人,能真心实意地喜爱《军事记者》,包括喜爱任何一本能够真正助人成才的杂志吗?不能!人生的主旋…  相似文献   

7.
作为大众传媒的报纸,吸引读者的不仅仅是生动的文字,有时精采的照片一图胜千言,更具强烈的感染力,请看以下这个镜头: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不慎摔倒街头,围观者众多,却无人相助。后来6个小学生扶起了脸部红肿,嘴淌鲜血的老大爷……《绵阳日报》记者龚咀、刘留当时正在街上采访,见此情景,评然心动,敏捷地拍下了这个场面现该报1996年5月17日第一版)。据记者叙述,当时旁观的一男人说:“这么大年纪了,跑出来做啥子?”另一女人说:“摔成这个样子,哪个敢管,万一粘上就精了!”一壮汉说得更坦率:“现在这世道,谁还敢管哟,格老子自…  相似文献   

8.
新闻窗     
《军事记者》杂志 在边疆部队受青睐 本刊讯 田栋报道:“《军事记者》杂志是培养通讯员的最好教材,今年我们政工刊物里还订它!”这是10月底,驻守在天山深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某部主任盂令刚,对前来征求报刊订阅意见的政工干事提出的要求。这个主任举例说,2001年我团先后有12名干部战士通过订阅该杂志,并参加军报举办的新闻函授学习,先后在中央级和省级报刊上刊稿21篇,不仅使大家增长了写作知识,提高了写作能力,拓宽了知识面,而且还为干部战士二次就业打下了基础。 这个部队地处偏僻,信息闭塞,但官兵的求知欲却很…  相似文献   

9.
2000年以来,在《楚天都市报》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品种“记者手记”,所发数量不多,但很快就有了一定的影响。汉口读者焦抒仁就以《希望多些“记者手记”》为题,提出“我们希望能经常看到记者的手记,让我们共读,共享!” 是什么原因使得读者对它一往情深呢?我认为,其力量,就在于它以“心灵的对话”,引起了广泛的深沉的共鸣。 现就此作些分析。 (一) “笔者读着这一篇篇记者手记,其实是在读着一个个鲜有人知而感人至深的故事。” 这是读者来信中的一段文字。它反映了许多读者内心中的一种需求。 是的,记者,本身是一个比较特…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1995,(5)
秦牧与《西安晚报》副刊文/@@张月赓编者按:由于新闻价值含有“知名度”这个因素,报人追逐名人新闻似乎成了一条定则。报人与名人的交道中,有奇闻钱事,有哲言壑语,刊发出来,总会给人以玩味与感奋。为此,《报刊之友》开辟“报人与名人”栏目,现以《一个记者与冰...  相似文献   

11.
走近何微     
《今传媒》1997,(6)
走近何微文/王树林与耀晗同志商量,欲请一些省内名家为《报刊之友》撰稿,谈及何微。只知道他是我国新闻研究领域“北甘(惜分)南王(中)西北何(微)”中的何,德高望重,是我国新闻学界的巨擘,名字被《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名人录》、《中国新闻年鉴·新闻界名人》收录...  相似文献   

12.
有感于国内各类名人录、人才库、专家辞典等等出版的繁荣景象,前不久写了一篇《雨后春笋般的名人辞典遍布中国大地,可喜?可忧?》供《中华读书报》发表,旨在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本篇就一部具体名人录式的专家辞典为例,想通过《出版广角》,引起各出版部门的注意,或希望大家来讨论,这类的名人录、专家辞典该不该出版?如何出版?如何界  相似文献   

13.
近来,有人在报上著文,竭力为去年戴安娜事件后国人曾一度怒斥过的中国“帕帕拉兹”鸣不平。好像中国的“帕帕拉兹”在报道、炒作名人中还无聊。糟糕得不够,离开了他们,中国或世界就“少了声音”。这是一种误解。“帕帕拉兹”原本是意大利电影中一个人名,后来成为西方新闻界专司追踪名人、偷拍名人隐私的记者的代名词。去年8月初,《四川日报》连续发表4篇评论,对中国当前追踪、炒作文艺圈名人的“娱记”给予了严肃的批评。两相比较,我又发现所谓西方的“帕帕拉兹”,即中国过去称为的“小报记者”,现在尊为的“娱乐记者”、简称“…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2002年8月14日,科技部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记者招待会,正式发布《可持续发展科技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就《纲要》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及实施办法发表了重要讲话。李学勇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1994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每年定期召开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研究解决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九五”期间,中国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进入新世纪,…  相似文献   

15.
“修身”随议邓立品“现在谁还讲修身?已经不合时宜了。我当记者这么多年,谁重视这个?”一位记者如是说。记者该不该讲修力,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知道,中国人历来都十分重视修身,孔老夫子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名训;盂夫子也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箴言,足...  相似文献   

16.
下面是《文汇报》1997年6月22日“神州广角”B版的一句话:“生物学家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物以每天一种的速度忝列灭绝者的名单。”句中“忝列”一语用错了。《辞海》指出,“忝”是书面用语,意思是辱没,有愧于,常用作谦词。《现代汉语词典》进一步注明其“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并举了“忝列门墙(愧在师门)”“忝在相知之列”二例。由此可知,“忝”既是自谦之词,那它只能和第一人称连用,不能  相似文献   

17.
近日,读到一篇丈章《时评版不应成为言论名人俱乐部》,文章指出:“时评版这个原本发表民众意见的平台,如今却渐渐褪去了大众化的色彩,日益成为少数‘言论名人’的俱乐部”。笔者对此深有同感!  相似文献   

18.
徐盈和彭子冈夫妇有很成功的记者生涯,为中国家命事业做过很多事。他们夫妇都是沈从文的朋友。我因为搜集名人手迹的缘故,看到一封沈从文致彭子冈的轶礼。写信的时间大约是沈从文主编《大公报》副刊的年代,还是流水一样活泼而灵气的语言,说理说事都是那么婉转潺缓,没有丝毫的霸气。“于同兄:得你一信,才知道我信上发了牢骚。你不说我还不明白,因为一写信就随便说说事实的!(写长信成习惯不是牢骚!)”彭子冈是女子,对着一位女子称兄表示尊重。沈从文喜欢写长信是出了名的,这点他在自传中也多次提到,特别是他的两个好朋友胡也频…  相似文献   

19.
季嘉 《军事记者》2002,(12):61-61
前不久翻看今年以来的《军事记者》时,勾起了我对步入新闻这一行的回忆。我在军校是学雷达专业的,后来改行当了两年指导员,接茬儿就搞起了教育,跨进新闻这一行,完全是个偶然。记得是1988年初,我在旅政治部当教育干事,当时科里的新闻干事探家了,科长跟我说:“小季,你兼管一下新闻工作。”我琢磨了半天———“管一下”,怎么“管”?还是先“干一下”再说吧。可到真要“干”的时候,才发现我对新闻一窍不通。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嘛!我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新闻这个“花轿”。第二天,我突击看完了一本关于新闻基础知识的书,第三天就…  相似文献   

20.
当二十一世纪的阳光穿过世纪长廊走来时,《新闻与成才》以更加成熟的形象———《军事记者》展现在我的面前,给了我一片自由驰骋的空间。如果说《新闻与成才》是我相识已久的朋友,那么《军事记者》就是我“一见钟情”的恋人;如果说是《新闻与成才》带我走进了“新闻”的世界,那么《军事记者》将带我走进更加广阔的“新闻”天地,去感受和领略信息时代的“新闻”气息。《军事记者》是我的精神食粮,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养料。每当她因投递晚点“失约”时,我就会心情焦急烦躁,非跑到收发室问个究竟,甚至打电话向函授中心的老师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