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奕 《新闻记者》2000,(9):41-43
在很多人眼里,网络记者可谓 是新潮的职业。事实上,直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关部门还未核发过网络记者证。所谓的网络记者,其实是一批持有传统媒体记者证,但向网络发稿的记者。那么,它究竟与传统的记者有何不同? 我是1999年进入解放日报的大学生,主要负责网络版滚动新闻的编辑和网络新闻的报道。在这之前,我曾经在解放日报国内新闻部实习过很长一段时间,也参加过1998年抗洪救灾等重大新闻的报道工作。可以说,从国内新闻部到电子网络版,我经历了从传统记者到网络记者的变化,有幸初尝了网络记者的滋味。 网络记者的亲密伙伴 …  相似文献   

2.
因为我在《人民日报》发表过多篇报道,周围的同行们在羡慕我的同时,希望我能给他们介绍介绍经验。虽然成功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要想在《人民日报》等“大报”上发稿,胆子一定要大,瞄得一定要准。 所谓胆子要大,就是要有勇气把投稿的目标对准中央级及国家级的“大报”。试想,不敢给”大报”投稿的人,又如何在“大报”上发稿呢?话说回来,如果要想在“大报”上发稿,仅有勇气是不够的,稿件的质量还必须得过“硬”,对于没有“份量”的稿件就没必要给“大报”投寄,免得“竹篮打水”。几年来,我先后有多篇稿件在《人民日报》发表,…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刚调入人民日报几个月,就到甘肃驻站;驻站一年发稿600多篇,相当于8年的额定任务,列人民日报记者部驻站记者发稿量排位第一名。下面这篇文章是作者在甘肃驻站一年的实践体会。细阅此文,读者不仅能感受到人民日报一名驻站年轻记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能听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新闻记者如何去发现和挖掘新闻资源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4.
我自认为不算个懒人,可是这回对于费伟伟交给的作序“任务”,却真是懒得可以。从今年7月19日他把书稿交给我到今天,整整四个多月过去了,面前的稿纸还是一片空白。懒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还是深切感受到了后生可畏。懒由畏生。费伟伟是人民日报一位富有才华的年轻记者。当我还在人民日报工作时,他刚三十出头,却已经当了十多年记者,写出过不少出色的报道,有的还受过中央领导同志的称赞,我喜欢他的写作风格,有才气,有棱角,没有那么多的八股气,所以经常在评报的时候表扬他几句。不过由于忙,没有认真对他风格的由来作过研究。这…  相似文献   

5.
得知自己荣获范长江新闻奖后,我通宵未眠:想起自己走上记者道路的曲折经历,想起从事记者工作的一件件往事…… 当记者,是我儿时的梦想.为了圆梦,1978年考大学时,我选择了山西大学中文系,然而毕业分配当了大学教师.不过,这份被许多人羡慕并崇敬的职业并未改变我的初衷.尽管做什么事都很投入的我,在26岁便以出色的教学业绩破格晋升为讲师,但我依然默默地寻找着心底的梦:我曾经联系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山西记者站;在新华社山西分社兼职办过新闻杂志<记者观察>.  相似文献   

6.
尹健 《新闻通讯》2014,(1):53-54
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多年,先后在周报、日报、月刊杂志、周刊杂志担任编辑记者,跑过许多码头,接触过多个口子,打过交道的记者不计其数,采、写、编、评轮番过,经验教训一大堆,体会不谓不深。有些从业多年的记者,只知道5个W,勉强应付工作,敷衍日常发稿,转眼过了十年数十年,回望传媒生涯,乏善可陈,并未写出有份量的稿件,结构措词千篇一律,淡如“白水”,严重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亦无值得夸耀的职业经历。  相似文献   

7.
正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多年,先后在周报、日报、月刊杂志、周刊杂志担任编辑记者,跑过许多码头,接触过多个口子,打过交道的记者不计其数,采、写、编、评轮番过,经验教训一大堆,体会不谓不深。有些从业多年的记者,只知道5个W,勉强应付工作,敷衍日常发稿,转眼过了十年数十年,回望传媒生涯,乏善可陈,并未写出有份量的稿件,结构措词千篇一律,淡如"白水",严重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亦无值得夸耀的职业经历。对于讲究深度的杂志读者,这类记者如不称职,难免造  相似文献   

8.
东文 《青年记者》2004,(5):22-24
记者: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到《中国经营报》工作的? 李佩钰:我是1986年来到《中国经营报》(当时叫《中国农村经营报》)工作,从这里开始了我大学毕业之后的第一次职业经历,而这一职业一直伴随我至今,已经17年多了。记者:您是学什么专业的?新闻是您最开始的本行吗? 李佩钰:我在大学里学的是纺  相似文献   

9.
当记者20年了,除了两次回报社值班的短暂时间外,我几乎没有离开过记者岗位,一直站在采访一线。如今,我已经两鬓染霜了,依然和20年前一样四处奔波采访,依然和20多岁的年轻记者一起出现在各种活动和事发现场,依然为赶写稿件而废寝忘食,依然为写出一篇有社会影响的“得意之作”而兴奋不已。从现在看来,这记者我可能要当一辈子了。一直到退休身份都不会变化:我始终是一名普通记者,始终没有离开采访一线。也许有人会问:这是否牺牲过大?这是否有点悲哀?这样一直干下去是否值得?有这样想法的人,可能不在少数。尽管我国现在有几十万新闻工作者,但自…  相似文献   

10.
每当填写表格,写到职业一栏时,"记者"两个字总会让我不自觉地挺直脊背。每当解释"幸运"这个词,我总会拿自己说事儿,因为我幸运地从事了我热爱的职业,这份热爱,一生也不会改变。年轻过,努力过,新闻记者这个职业能让我到白发苍苍的那一天,确信自己没有虚度一生。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15日,我作为烟台市赴西藏采访团中唯一的广播记者,到烟台市对口支援的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采访。一位援藏干部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三年援藏,终身受益”;而对我来说,半个多月的赴藏采访,时间虽然短暂,却对我今后怎样当好记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我是在西藏学会怎样当记者的──尽管在此之前我已经做了十二年的记者。启示之一:记者是一种艰苦的职业记者是怎样一种职业?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不少人眼里,记者是一种风光体面的职业。此次赴藏采访,使我对自己从事了十多年的记者职…  相似文献   

12.
从事记者工作已有多年,我认为,记者应有三气:骨气、才气和运气。缺一气就不是个好记者,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骨气徐悲鸿先生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以没有傲骨。”记者的职业特点要求从事这一职业的人更要有骨气。否则,是不能干记者的,至少是干不好的。  相似文献   

13.
去年5月17日,作为人民日报的记者,我和报社的另外一位同仁首次到台湾“驻点采访”,这也是祖国大陆报纸类媒体的记者首次到台湾“驻点采访”,从那个时候开始,祖国的宝岛台湾就开始有了人民日报记者忙碌的身影。光阴荏苒,转眼人民日报记者到台湾“驻点采访”已届周年。尽管这方面的工作还是处于摸索和尝试阶段,但我还是愿意将自己在台湾“驻点采访”的点滴体会谈出来与大家分享。头脑要冷静迫于岛内民众要求改善两岸关系的压力,经过两岸新闻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台湾当局于2000年11月10日宣布开放大陆记者以轮替方式赴台“…  相似文献   

14.
某报社一位驻外地记者去年发稿数量名列前茅,其“奥妙”之一,是在通讯员的成稿上加上自己的名字。对此,报社内外有颇多议论。 这位记者一没参加采访,二没参加写作,何以要在别人的稿件上加上自己的名字呢?知情人讲,名利使然。一些报社对记者工作考核按发稿数量,不管单独采写还是与通讯员合写的,统统算数,谁发稿多,得稿酬就多。在别人的稿子上署名,不费力气,却名利双收。 不同作者商量便署上自己的名字,看上去是件小事,实际上是关乎职业道德的大问题,是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侵犯。往深处说,它损害报社的形象,损害记者的形象。对…  相似文献   

15.
仅仅在路上     
2009年,我从事新闻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作为一名青年编辑记者,我时常庆幸自己能够一毕业就加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辈们常说:"工作的起点就像人生的指向标,它可以决定一个人今后工作的发展方向", 能够加入最重要的广播媒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我的幸运,同时也令我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成为一名好记者,新闻工作是严谨的、对待工作自己不能有半点马虎."工作三年来,我常常意识到,作为记者,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这不仅是在从事新闻采、编、播工作初期阶段,而是将会贯穿整个新闻的职业生涯中.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见官大三级”,党报记者最“风光”,纸上风雷,笔下乾坤,谁都要敬畏三分。然而,人民日报驻湖北记者站的新闻工作者们,用自己的行动在党报新闻采访实践中作出了这样的回答———党报记者手中的笔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人民而鼓与呼,用笔架起党和群众间的“连心桥”,决不能用来追逐个人名利。一1000万字!仅有3名驻站记者和3名辅助工作人员(另有若干名聘用人员)的人民日报驻湖北记者站,每年发稿总字数以如此的数量,向国内外传递发生在楚山汉水间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展…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参考》2007,(12S):7-7
据《人民日报》报道,“我从来不上网,也不懂这个,所以博客的事情一直没有参与过。”11月21日,作家陈忠实对媒体记者说。事情源于日前国内某知名网站用作家贾平凹、陈忠实的名义开设博客,引来众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纷纷点击。  相似文献   

18.
一个月的夜班已经结束。总的来说,8月份人民日报的宣传报道很好,突出宣传了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主旋律唱得响、唱得好。这方面的工作还将按照中宣部的部署、编委会的安排继续深入下去。在夜班工作中,从编辑业务的角度考虑,感到我们为了进一步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好报纸宣传中的“两手”问题。一、文字报道与图片报道的“两手”现在是图片报道这一手明显较弱,夜班同志常痛感没有好照片。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本报摄影记者多提供好照片。现在人民日报的摄影记者人数不算少,但是发稿…  相似文献   

19.
高天,男,北京人,二十七八岁,大学毕业后做过记者、编辑和自由摄影人,随后至今的三年多时间一直在潜心建造一个环保网站,并为此辞去公职,从此没有固定收入——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他应该是一个能在如今喧嚣都市里让自己安静的人。 可是高天并不这样看自己:“可能要让你失望了,因为我也一直是焦虑的。”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记者,大都有自己所负责的报道领域,俗称跑线。许多刚刚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在谈到跑线的体会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困惑:有的是刚跑线时,迟迟进入不了角色,很难接上头;有的隔一些时间不去线上的单位跑,就断了线,通讯员有好的线索不通知记者;有的则是常常被同行“抢线”,也经常因此与同事发生一些小磨擦,甚至需要主任或老总出面协调。 凡此种种,我以为首先是记者自己跑线没有到位,或者换句话说.没有经历跑线的“三种”境界。结合自己的体会,我认为记者跑线跑得好,是要经历“守得住、放得开、收得拢”这三种境界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